☆☆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化大学堂举办第五次讲学活动

  5月8日下午,“中华文化大学堂”第五次活动在水上报告厅举行。文化大师张岱年先生之子、中国科大1963级校友、北京大学张尊超教授专程来校,做题为“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的专题讲座。张尊超教授结合张岱年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介绍了“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并指出中华文化的社会大众化普及是中国未来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他高度赞扬了大学堂这种大众化、开放性的文化传播形式,并祝愿中华文化大学堂越办越好。

  

  张尊超教授做报告

  本次活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公布中华文化大学堂首批学员。首批58名学员是从大量参加学修的人士中遴选出来的,他们大多经历了较长时间中华文化学修,写出了亲身实践体会,在宣传普及中华文化中做出了各自贡献。学员来自校内校外各行各业,有工人、学生、职员、企业家、管理人员、教师和自由职业者,年龄从20 多岁到80多岁。北京大学张尊超教授,安徽黄山书院名誉院长、安徽大学钱耕森教授,合肥社科联李中阳副主席,中国科大刘仲林教授,安徽省图书馆周庆平研究员等向首批学员颁发了入学证书。摄影家胡青枫代表学员发言,表示成为中华文化大学堂的正式学员,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衷心感谢中国科大对社会普通大众的关爱。首批学员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文化大学堂的学修进入了系统性、正规性、可持续性发展的新阶段。

  颁发学员证书

  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仲林教授在随后的系列讲座“如何学修不离身边日用的‘大学’” 中,针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快餐”式文化,提出了要学修系统性、“慢炖”式文化。他首先引用张岱年先生的观点指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人之再造”,或者说是“造新人”的工作,随后提出了具体的、不离实践应用的“二入四进”的学修方法。

  

  安徽老年大学古典舞舞蹈队表演了精彩的舞蹈,武警合肥指挥学院的官兵为大学堂献上了深情动听的四重唱。整场报告会轻松活泼,报告厅内充满了真挚的情怀,洋溢着激情与希望,呈现出中华文化由校园师生向社会大众普及的燎原景象。

  中国科大“中华文化大学堂”是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普及的开放性、大众性、公益性课堂,自2010年开办以来,不仅我校师生,而且其他院校、企业、事业、社区大众纷纷参加,内容丰富多彩,传承创新结合,受到中华文化爱好者的青睐,每次水上报告大厅座无虚席。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校友总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安徽省图书馆、合肥武警指挥学院、合肥学院、安徽老年大学、合肥第一中学、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等合作单位文化团体的代表。

  (中国科技大学新闻网)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