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创造之道实例10:创造的三层境界
根据我的认识,创造可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境界。
创造的第一层境界应该是出于功用、便利目的的创造。功利目的是人进行创造最原始的动力,并结下了累累硕果。现今衣食住行上的便利,物质上的丰富,出于功利目的的创造活动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样的创造活动是最容易进行也最容易出成果的,参与的人最多并且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
小时候,离家百来米处便有条河,河岸上有好几个小湖。除了冬天,常和一群小伙伴到湖里捞鱼。湖小没大鱼,捞上来的鱼最大的也就一个半食指长。鱼虽小,但大多身上有彩色的条纹,很是漂亮。于是每次的战果便你几条我几条的大家分了带回家养。我把我的那些鱼儿养在一个大大的瓦盆里。一开始,鱼儿总是浮在水面上,嘴巴一开一合地吐泡泡,吐上那么两三天,便接二连三地翻了白肚皮。后来经我哥指点,这才知道鱼儿是被窒息致死的,因为用来养鱼的是自来水,水里氧气不足。哥哥又告诉我在瓦盆里种几棵水草,便可以避免水里氧气不足的情况。于是赶忙跑到河边拔了些水草回来,连带着根部的大团淤泥就往瓦盆里放,可想而知,水一下子就浑浊了。
怎么样才能将水草种进养鱼的盆子里头而又不把水变浑呢?想了好几种方法。第一种先是把盆子里的水倒了,然后放进水草,在其根部压了几块石头,又铺上了厚厚一层洗干净了的沙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往里倒水。效果还真不错,水一点也没变浑,只是每次给鱼换水的时候稍微显得有些麻烦。如此换过两次水后,便有些不耐烦了,干脆把水草连叶带根的洗干净了直接丢水里,这是第二种方法。可这样一来,水草没几天就显得不新鲜了,而且水草在水面上漂,看起来总觉得别扭。后来想出了个办法,找了块泡沫塑料板来,裁成和瓦盆底一样大小,然后再在上面打两三个小孔,接着在无水的盆底铺上层泥土,把水草栽上去,围着其根部压上一圈小石头,然后盖上塑料泡沫板,将水草从打通的小孔中导出来,然后扔石头铺沙子,倒进水放入鱼,一个理想的小水族盆就完成了。我想我小时候养鱼时采用的上述的最后一种方法便是一种创造,有着很强的功利色彩的创造,其目的就是为了养活鱼并且能很好地观赏鱼。
为了兴趣而进行创造则是创造的第二层境界。此时的功利目的已经退居到次要的地位了。这种创造产生的成果往往都不具备实用性。当然也有些人兴趣在于搞些小发明小创造的,其创造结果则应当拉出来另行审视——这样的创造应该介于第一层境界的创造和第二层境界的创造之间。第二层境界的创造的成果多是属于文化领域,如文学作品、绘画、雕塑、园艺、建筑、摄影摄像等,是在精神层次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种创造,因为对个人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要求,故而参与的人群比起参与第一种创造的要小的多,而且出成果较之第一种创造要远为不易。
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篮球,最喜欢看的比赛是NBA的比赛。看比赛时,每看到某个球员极其精彩的进球得分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拍手或大声叫好。我认为这个时候球员的进球就是上边说的第二种境界的创造,当然这个创造指的并不是进球得分的结果,而是进球得分所采用的方式,比如灵气十足的上篮、霸气尽显的怒扣、匪夷所思的传球、华丽眩目的空中接力等,便都是NBA球员即兴进行的创造。正如打出好球来需要以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技术作为基础一样,第二层境界的创造的成果也要求创造者要有相应的素质和知识积累。
为了美而进行创造则是第三层境界的创造。这里说的美并不是广而泛的,特指那种和谐自然的美,即科学与哲学的美。爱因斯坦创建质能关系式并坚信其正确性就是因为E=mc2有着简单的形式却又透着美;薛定谔方程也一样以并不复杂的形式引导人们探索微观的世界: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教“寂灭”、易学“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就像是幽山深处的一潭碧水,深邃而又浑然天成。这都是大美,大美无言,要说的话也只能喏喏“那个什么……”,能会意的人自用不着多说,不能会意的人多说也是无用,已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创造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美”或者说是为美而创造。当创造进入这种境界的时候,创造者便已跻身进入了伟人的行列。创造的这种境界,现在的我只能窥见其一点模糊的影子,只能说出上头的那么些话来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最后补充一点,从创造的第一层境界来看,人人都可以是创造者。你,我,他,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的精彩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通过一个学期硕博政治课的学习并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而对创造境界的一些感悟。可能比较肤浅,有些地方可能过段时候我再回过头来看也会觉得可笑。这里都如实地记录了下来,使得自己以后的感悟有个参照。
(作者:游宝贵 中科大2003级硕博连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