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创造学发展简况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活动规律、方法和创造力开发的科学,它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科学学、人才学、管理学、美学、科学发展史、科学方法论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创造学应当整体性地归类于介于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创造学的理论研究和创造力开发研究两大方面。

作为以创造力、创造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创造学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萌生于美国,60至70 年代兴盛于日本。自20世纪30-40年代形成一门学科以来,创造学在国外就很快得到迅猛发展。世界生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方面研究。

我国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造学引进,一些国外创造技法的翻译,如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形态分析法、综摄法(提喻法)等,都是由台湾传开的。1983年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联合发起的全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和全国第一期创造学研究班在广西南宁召开。以1994年中国创造学会的正式成立,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和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成立为标志,我国创造学进入了深化研究、独立探索的阶段。

在独立研究创造学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研究方向:创造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创造工程学研究和创造教育学研究。创造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侧重从创造学整体的高度,探索基本理论建设及实践应用,研究者如:甘自恒、傅?F侠、刘仲林、罗玲玲、王极盛、彭健伯等;创造工程学研究以技术发明、工程设计、技术创新活动的规律和创造技法为主,研究者如:袁张度、谢燮正、关原成、黄友直,肖云龙、吴诚、周道生等;创造教育学以创造教育的新方式、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规律为主,研究者如:庄寿强、李嘉曾、鲁克诚、赵金魁、王加微、孟天雄、徐方瞿等。

其中傅世侠、罗玲玲将创造学与科学结合,出版《科学创造方法论》(2000);刘仲林将创造学与中国文化结合,出版《中国创造学概论》(2001);甘自恒将创造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出版《创造学理论与方法》(2003);庄寿强将创造学与行为学结合,出版(普通(行为)创造学》(2006),都是多年理论创新探索结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个性,为中国的创造学学派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摘自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交叉科学卷(刘大椿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230页。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