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于第一义演绎第二义——李静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读书会第19期读书心得


紫薇花在末夏的酷热里从容绽放,第19期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读书会,如约而至。今日共读《易家思想与创造》一节。

吴道文学友首问两个“穿越”,抛开思考的闸门。

一、《易经》与《易传》作者如果穿越时光,来到我们的时代,如何指导当下?二、《易经》与《易传》的“生生”思想如果穿越历史,如何解读当下的创新与创造、是否符合他们的原意?

学友讨论共答:《易经》与《易传》的作者参天地之规律,抽象出深刻的卦辞、易理,用以指导人类的生活,他们以天地的胸怀为胸怀,以天地的境界为境界,以其超越性引领中华文化的演绎与创建。这种超越性即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第一义”的境界,第一义的人生境界是他们的共性,也是中华文化心性相传的特性。人类文明史上轴心时代所出现的人类灵魂的导师们,皆在心性的第一义上开创各家学说,于第一义演绎第二义。《易经》与《易传》的作者于第一义的超越,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当下要学习的精髓。创新与创造,是生生日新的与时俱进,本义相通。如果他们穿越古今,来到当下,在第一义的境界上,是相通的。解读经典需要抽丝剥茧,反观文化源头,得与天地交流。文化是一种生命,一种永恒,今人得以体会古人脉膊的跳动是多么美的超越,这种感受来自学修过程中心灵生发的喜悦。

范洪华学长感言“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已功夫”,了解天地精神,指导当下生活。一个人利他的思想越深刻,创造的思想就会越丰富,因为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影响人格,人格塑造命运。生活中把简单的一句话落实在实处,当下表现就是创造的意境,就是日日新的生活状态。当下表现是人的价值观表现,人的价值观需要文化的长期熏修。

读书讨论在思想的撞击中不断升华,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重要性、构建新的哲学体系的时代意义,到“和、进”文字涵义的探讨,一切都在中华文化的涵养与孕育里。“和”的文化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的涵义代表与时俱进的创造观,学友们细细体会,咀嚼“进”比“竞”更能体现时代的意义,因为前者具有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的素养为生命的底蕴,创造的意义如偏颇于物质,那么对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就会缺失理性与终极关怀,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就是力证。以仁为本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创学的内涵即有人文的关怀,又有科技的创新,即成物与成已的知本达至。“本”指物质创造,“至”指心灵超越境界,物质创造于第一义应是心性涵养的体现、生生精神的日新。即易学的深刻内涵所折射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交,君子以辅相天宜。”辅相天宜即参天地之化育。当下的创造者继承文化的道统,集天地视野、仁爱胸怀、生生精神于一体,效法轴心时代各学说创造者的超越精神,即是当下创学的构建。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第一义”的传承与创新!

学友感言:“读书只要用心,总会通透,只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精进,笨鸟后飞也会开悟。”

紫薇花在风中轻摇,第20期的读书会在《人生与创新》中将精彩后续。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