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论坛 >> 研究探讨

筷子与刀叉 ——试论中西文化的异同

刘明武

摘要:东方与西方,两种空间,两种文化。回答同样的问题,两种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谁是造物主?西方的答案是人格神,东方的答案是自然之天道。用什么工具吃饭?东方人创造了筷子,西方人创造了刀叉。筷子与刀叉,形式不同,材质不同,但都能解答相同的问题。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犹如刀叉与筷子一样,所以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否定对方。筷子背后的智慧,需要重新认识。

关键词:筷子;刀叉;上帝;天道;自然百科

一、从刀叉与筷子谈起

同样是吃饭,欧美用刀叉,中国用筷子。

能够解答同样的问题,是筷子与刀叉的一致性;材质不同,形式不同,则是筷子与刀叉的差异性。

制造刀叉,必须取材于金属。制造筷子,可以取材于金属,可以取材于木头、竹子、草茎,还可以取材于其它材料,例如象牙。

理在事先!筷子与刀叉是不是形成于两种思路、两种方法之下?是不是形成于两种智慧、两种哲理之下?

相似相通的问题还有:面包与馒头;英文与中文;西医与中医;西药与中药;歌剧与京剧;西装与汉服……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解答?一件件具体的差异,是不是反映出了根本思路与根本方法上的差异?是不是反映出了文化上的差异?

在对比中找出中西方在根本问题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是本文基本目的。重新认识中华文明背后的思路与方法,重新创造新的中华文明,是本文终极目的。

真诚地欢迎批评,真诚地欢迎争鸣。

二、上帝与道

欧美与中国,根本上的一致在哪里?根本上的差异又在哪里?要找出正确的答案,需要从根本性的经典入手。

根本性的经典,欧美有《圣经》,中国有《易经》。同时打开这两部经典,在开篇处,马上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

两部经典的共同点。追问天地万物如何诞生,即宇宙如何发生,是两部经典的共同点,即一致性。

两部经典的不同点。解答宇宙起源这一问题,《圣经》出现了人格神,《易经》出现的则是自然之道,这是两部经典的不同点,即差异性。

1.上帝与道的相同点。上帝与道,两者之间有五大相同点:

其一,造物主,这是上帝与道的第一共同点。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第一问题是自己“有没有”;而人类先贤关心的第一问题是“有从何处来?有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从何而来?”上帝创世纪,这是《圣经》的结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这是《易经》的结论。都是造物主,这是上帝与道的第一共同点。

其二,自根自本,是上帝与道的第二共同点。“如何向以色列人介绍您?”这是摩西向上帝提出的问题。“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让摩西如此向以色列人介绍自己。在中华文化里,“自本自根”,先天地而存在,则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特征。自有,生万物而不被万物所生,这是上帝与道的第二共同点。

其三,永恒性。上帝是永恒的。自然之道先天地而存在,后又在万物之中;万物有生有死,自然之道是永恒的。永恒永有,这是上帝与道的第三共同点。

其四,“如何为人”的终极坐标。上帝造人,所以“如何为人”的终极坐标在上帝,这是《圣经》。天地生人,所以“如何为人”的终极坐标在天地,这是《易经》。上帝之前再无上帝,但天地之前还有道,所以“如何为人”最为根本的是讲道理。这一问题,在下面详细讨论。

其五,治历,这是上帝与道的第五共同点。历法是人类的根本大法。有了历法,人类才有了有序的生活。强调历法的重要性,这是上帝与道的共同点,但是如何治历,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差异。

“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圣经·旧约·出埃及记》告诉世人,正月与年首,是由上帝规定的。

《周易··彖传》: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者,太阳也。“终始”者,日出日落也,太阳回归也。“六位时成”者,周日之中的阴六时阳六时也,周岁之中的阴六月阳六月也。

《周易》告诉世人,治历以划分时段,是以“大明终始为坐标的。太阳可以论道吗?可以!太阳与道的关系,太阳如何确定岁首,在下面讨论,此处不赘。

2.上帝与道的不同点。上帝与道,两者之间有五大不同点。分述如下:

其一,有形无形的差异。“天起了凉风,耶和华 神在园中行走。”行走”二字,揭示了上帝有形有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无形无体也。有形,是上帝。无形,是自然之道。

其二,有言无言的差异。亚当是上帝造出的第一个人。将亚当安置到伊甸园之后,上帝就告诉了“应该吃什么”与“不应该吃什么”。亚当之后,上帝还与摩西、挪亚等很多人对过话。能说话,这是上帝。无言无语,从来不与任何人对话,这是自然之道。阅读中国的一部部经典,你会发现自然之道从来没有与人说过一句话。

其三,创造过程与方式的差异。同样是创造宇宙,东西方的解释有两大差异:

一是过程的差异。《圣经·创世纪》告诉世人,上帝创造宇宙,前后用了六天时间。创造宇宙,历时六天,这是上帝。

创造宇宙,步骤仅有四五步,这是自然之道。《道德经·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自然之道为本源,经过四步“生生”,万物就出现了。在老子这里,从无到有的演化,整个过程只有四步。《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以太极为本源,经过五步“生生”,大业就形成了。

二是创造方式的差异。上帝的创造,采用的是命令式。神说“要有A,于是就有了A”;神说“要有B,于是就有了B”。道与太极的演化,是分裂而变的方式。开始之处是一步步的量变,终极之处是原子爆炸式的突变。

其四,造物之后的差异。造物之后,上帝位于万物之外,位于万物之上。道生万物之后,道在万物之中,这里演化出了“万物与我为一”与“万物有灵”的哲学。在早期的中华大地上,无故伤害万物,即伤天害理。

其五,治历的差异。《圣经》中的正月与年首,源于上帝的规定,与太阳月亮毫无关系。而在中华大地上,岁、月、日都是由日月星确定的。

《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故月与日合为一月日复日为一日日复星为一岁请看,岁、月、日的认识与区别,全部是由日月星规定的。

岁首在冬至。《周髀算经·天体测量》: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立竿测影,中午的日影最长点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点定为夏至。《后汉书·律历下》:“岁首至也。”请看,冬至为岁首。岁首由太阳所决定。

月首在朔(初一)。《后汉书·律历下》:“月首朔也。”月圆为望,月缺为朔。月首由月亮所决定。

年首在寅。年首由北斗斗柄指向十二地支的寅位所决定。《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正月的年首是由北斗所决定。

《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史记》告诉后人,夏商周三朝的岁首之月是不一样的。夏以一月为正月,商以十二月为正月,周以十一月为正月。今天,采用的是夏历。

同样重视正月,同样重视岁首,这是两种文化的一致性。正月与岁首,一个是由上帝所决定,一个是由日月星所决定,这是不是两种文化的差异?!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圣经》是希伯来先贤创造的。古希伯来,地理上属于东方。

三、“神如何人如何”与“天如何人如何”

谁是人的创造者,谁就是“如何为人”标准的制定者。在这一问题上,人类先贤的结论是一致的。

上帝是人的创造者,上帝也是“如何为人”标准的制定者。《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十诫”,就是出于上帝之口。《圣经·申命记》又重申了“摩西十诫”。“摩西十诫”就是“如何为人”的十条戒律。神是人的创造者,所以人必须遵循神的意志。如何为人?《圣经》建立起的标准是:“神如何,人如何。”

做人如何做?《易经》建立起的标准是:“天如何人如何;地如何人如何;日月如何人如何。”最基础的原则是“天如何人如何”。请看以下几个论断:

1.根本原则。《周易·系辞上》:“崇效天,卑法地。”如何为人”的根本原则是四个字——效天法地。

2.圣人法天。《周易·系辞上》: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圣人之圣,圣在深知“天地变化”上。天上的太阳回归与地上的寒暑的形成,属于天地变化。天上的月亮圆缺与人文中的朔望的形成属于天地变化深知天地变化”,还要随天地变化而变化。如此者,圣人也。总之,圣人之圣,圣在“如何效法天地”上。

3.大人法天地,法日月。《周易·乾文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大人,天下治理者也。如何治理天下?政令并不是出于天下治理者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出于天地之德,日月之明,四时之序。何谓天地之德?大公无私也。何谓日月之明?无私光照天下也。《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何谓四时之序?有序而来,有序而去也。《吕氏春秋·去私》:“四时无私行。”大人之大,不是大在显赫的地位上,而是大在了法天则地上。“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尧,圣贤之帝也。圣贤之帝也要以天为则。

4.君子法天地。诠释六十四卦,《周易·象传》诠释出了六十四条人文哲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第一卦乾卦蕴含的人文哲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是第二卦坤卦蕴含的人文哲理。君子,天下之栋梁也,人之表率也。如何为君子?其坐标不是以君为纲,而是以天地为纲。

做人,为什么要以天地为纲?因为人由天地而生。天地生人,揭示在以下两个论断中:

其一,《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其二,《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天地是人的创造者,所以做人必须效天法地。天地之前还有道,道是天地的创造者。所以做人的终极坐标是遵循道理。

谁是人的创造者,谁就是“如何为人”标准的制定者,这是不是两种文化的一致性?!上帝造人与天地生人,是不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性?!

四、自然百科的基础

自然百科者,天文历法、奇偶之数、直角三角形、方圆规矩、音律、数理化、医学也。

《圣经》中的上帝,没有构成自然百科的基础!毕达哥拉斯与柏拉图这一类古希腊哲学家,力图把直角三角形乃至几何学归功于上帝。但他们并没有明确指出直角三角形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基础之处的模糊,在此产生了。同理可证音律、数理化与医学。

东方的天道,构成了自然百科的坚实基础。本文这里,首先认识天道,然后以天道论自然百科。

(一)太阳与天道

看不见的天道,看得见的太阳,太阳就是天道的代表。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其一,《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日中立竿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天道在哪里?天道日影。日影之数,就是天道之数——太阳可以论天道。

其二,《逸周书·周月解》:“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天道在哪里?天道春夏秋冬四时里。四时,确定于日影之下。——太阳可以论天道。

其三,《管子·枢言》:“道之在天者,日也。”天上的太阳就可以代表道。——太阳本身就是道。

(二)太阳(天道)与自然百科

1.太阳历。立竿测影,利用日影的盈缩变化,中华先贤制定出了太阳历。太阳历成熟于冬至夏至,精美于二十四节气。冬至夏至,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用,这里体现的是永恒性。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年年在沿用,这里体现的是常青性。

2.太阳与几何学。立竿测影,太阳升起,直角三角形就自然形成。点、线、角、圆、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统统形成于立竿测影的太阳观测之中。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力图把直角三角形归功于上帝,问题是:谁也没有明确指出上帝与几何学之间的直接联系。日影下,几何学的基础要素是直观的,是清晰可见的。

太阳与点。中午的日影有一个最长点,有一个最短点。点,出现在了日影之下。中午的日影由长变短,由短变长,反映的是太阳回归。太阳回归,体现在点的增加与减少之中。

太阳与直线。与太阳相关的直线,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周日之直线,一种是周岁之直线。立竿测影之影,即周日之直线。中午日影最长点与最短点之间的连线,即周岁之直线。

太阳与椭圆。太阳有升降之变,空间中的直角三角形有位置移动之变。直角三角形位置移动的轨迹,就是椭圆。

太阳与多维坐标。立竿测影,日影确定出了东西南北。南北一维,东西一维,加上测影之竿的上下一维,三维坐标在此成立。

太阳与长方形、正方形、八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四个直角三角形可以组成两个正方形。为表达太阳历的八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八角形。

所有的几何图形,记载在了陶器玉器金器上,记载在了彝族、苗族女同胞的服饰上。

3.太阳与音律。音乐是文明的基础要素。没有音乐,称不起“文明”二字。《论语·八佾》篇中的“尽善尽美”一词,是孔夫子歌颂韶乐的。韶乐,是舜时代的音乐。《庄子·天下》: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舜时代的韶乐已经尽善尽美。但韶乐不是中国音乐的源头。中国的五音六律源头在太阳历。五音,发源于五行十月太阳历。六律(阴六吕阳六律)发源于十二月太阳历。五音,又称五声,五个音阶也。六律,是阴六吕阳六律阴阳十二律的简称。六律,定音标准也。《国语·周语下》:“律以平声。”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音与定音的标准,都是从冬至夏至这两个时令点出发的。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两种太阳历的月数不同,但基础相同。两种太阳历均以冬至夏至两个节令为基础。五音六律,正是从冬至夏至这两个节令出发的。《周髀算经·陈子模型》:“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冬至,太阳对应于南回归线;夏至,太阳对应于北回归线。《礼记·乐记》中有“乐者天地之和”之论。天地之和,和在何处?和在太阳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上。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十月太阳历的五个季节。五行,实际上是地球公转过程中与太阳对应的五个时间空间段。在这五个时间空间段中,中华先贤发现了角徵宫商羽五音。木行角音,火行徵音,土行宫音,金行商音,水行羽音。太阳历五行与五音的对应关系,记载在了《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五个音阶,形成于十月太阳历。

十月太阳历改革为十二月太阳历,十二律诞生于太阳历的十二个月。一月一律,十二月十二律。孟春之月,律中大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太阳历十二月与十二律的对应关系,记载在了《礼记·月令》与《吕氏春秋·十二纪》之中。明世子朱载堉用数学证明了十二律,从此诞生了中国十二平均律。之后十二平均律走出了国门,并被整个世界所接受。敬请记住,今天全世界采用的定音标准源于中国。而中国的十二平均律,其发源地在十二月太阳历。

4.太阳与算术。世界很大,但数学体系仅有两个:一是中国《九章算术》所记载的机械化算法体系,一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所记载的逻辑演绎体系。机械化算法,起于天文历法,首先起于太阳历。请看以下几个论断:

其一,《鬻子》:“有道然后有理,有理然后有数。日有冥有旦,有昼有夜,然后以为数。月一盈一亏,月合月离以数纪。四者皆陈,以为数治。”《史记》与《汉书》中均有鬻子的记载。鬻子,颛顼之后裔,文王之师。鬻子告诉后人,中华大地上的数,起于太阳月亮的研究。研究与记载太阳的起落,研究与记载月亮的圆缺,中华先贤发明了数,发明了算术。

其二、《黄帝阴符经》:“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太阳大月亮小,太阳之数为大数,月亮之数为小数。日行一一周天,月行一月一周天。日行一周天,天数为365~366天。月行一周天,天数为29~30天这里的大数小数,同样与太阳月亮相关。

其三,《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阳道奇,阴道偶。”奇偶之数发源于阴阳阴阳发源于何处?第一发源地在太阳,第二发源地在日月。

其四,《九章算术·序》:“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这是大数学家刘徽的话。算术的根源在阴阳,阴阳的根源在何处?阴阳的根源在日月,首先在太阳。以太阳论阴阳,华夏经典出于《周髀算经》。立竿测影,中午的日影有长短两极之分;日影最长点,中华先贤定名为冬至,日影最短点,中华先贤定名为夏至。在冬至夏至两个节令里,中华先贤抽象出了阴阳——冬至论阳,夏至论阴。观测太阳,记录日影的长短两极之变,计算太阳回归年,区分节令,数与算术在此处诞生了。阴阳的第二发源地在日月在昼夜。《周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周髀算经·陈子模型》:阴阳之修昼夜之象昼者阳夜者阴计算昼的时间长度,计算夜的时间长度,在昼夜之间区分出十二时辰,此处同样需要数与算术。明白了这些常识,才能理解刘徽为什么会把算术的根源归结为阴阳。

中华大地上远古中古时期的算术在今天有用吗?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吴文俊先生著《东方数学的使命》一文,文中引用了美国计算机数学大师对东方数学的评价。敬请记住,今天的计算机数学源于中国。而中国的古老数学,其发源地在天文历法,首先在太阳历。

5.太阳与医学。汉族、彝族、苗族,这几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医学。有!有从何处来?这几个民族的医学均发源于太阳历,首先是十月太阳历。阴阳是中国医学的大根大本。阴阳的第一发源地在十月太阳历的冬至夏至——冬至论阳,夏至论阴。冬至夏至决定着寒暑的变化,决定着雨雪的变化,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决定着小草小花的一岁一枯荣。万物之纲纪在冬至夏至,人体之纲纪同样在冬至夏至。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总之为纲,细分为纪。万物与人体,其纲纪均在太阳法则的两个时令点。站在今天自然科学的立场上看,太阳回归的周期之中,形成了时间空间万物三位一体的时空观。太阳运行以度数计算,回归周期为365~366度;太阳历以天数计算,历中一岁为365~366天。度论空间,天论时间,时空二位一体的时空观在此成立。太阳回归一个周期,万物生长收藏一个过程。时空关乎万物,时空物三位一体的时空观在此成立。一切从时空来,时空可以论一切。明白了这些常识,才能理解为什么一阴一阳可以论大到无外、小到无内宏观微观两个世界中的一切问题。中国医学应该说是天文医学,首先是太阳医学。把人放在太阳法则下来认识,这是中华先贤选择的永恒坐标。这里仅举寒暑、四时与八风三个例子来说明太阳法则的永恒性。

例一,寒暑。冬至论夏至论。《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故冬至……见日光少,故曰寒。夏至……见日光多,故曰暑。冬至夏至有严格的规定性,一寒一暑有严格的规定性。该来不来,病;该去不去,病。《礼记·乐记》:寒暑不时则疾夏至时节,天气本来应该炎热;如果出现寒流,人体一定会发生疾病。冬至时节,天气本来应该寒冷;如果出现炎热,人体一定会发生疾病。气候的一般异常会引起疾病,气候的严重异常会引起疫病。疫,犹如徭役之役,是家家户户都要必须负担的税负。以寒暑秩序错乱为坐标论大面积的疫病,这一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

例二,四时。太阳回归决定着春夏秋冬四时,四时决定着气候的温热凉寒之变,人体随四时气候变化而变化:天气正常人体正常,天气异常人体异常;正常为健康,异常即疾病。一时有一时之病,四时有四时之病。以四时为坐标论病,这一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时空一体,时间中的四时对应于空间中的四方。四方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生一方病。以空间四方为坐标论病,这一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

例三,八风。太阳回归决定着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节。一节一种风,八节八种风,八风分正邪。正风养人养万物,邪风伤人伤万物。

冬至,北风为正,南风为邪。

夏至,南风为正,北风为邪。

春分,东风为正,西风为邪。

秋分,西风为正,东风为邪。

立春,东北风为正,西南风为邪。

立夏,东南风为正,西北风为邪。

立秋,西南风为正,东北风为邪。

立冬,西北风为正,东南风为邪。

邪风会引起疾病!一种邪风一种病,八种邪风八种病。以邪风为坐标论病,这一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

邪风,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唯有中华文化有研究。邪风的判断标准,就记载在《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中。

6.太阳与所有科学。康熙26年(1687年),法国传教士、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白晋来到中国。到中国之后,白晋一是研究《易经》,二是自觉承担起《易经》西传的任务。正是这个白晋,把八卦图寄给了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白晋对卦图对阴阳做出了如下评价:“中国古老哲学体现在《易》图之中,它以阴阳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如此高度的评价,能得到自然科学家的认同吗?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玻尔评价阴阳。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玻尔1937年春访问中国。这次访问玻尔看到了阴阳太极图。玻尔认为他所倡导的并协性原理,竟然在中国古文明中就有其先河,而阴阳太极图就是并协性原理的最好标志。

惠勒评价阴阳。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副主席惠勒教授1981年访问中国,在北京、合肥、上海等地进行了演讲,几次演讲集为《物理学和质朴性》一书;正是在这本书的第一页,赫然出现了阴阳太极图。

卡普拉评价阴阳。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普拉著《物理学之道》一书,出现了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卡普拉还说了一句让我们深感羞愧的话:“我觉得东方的思想家对一切已经了然,如果能够将他们的答案翻译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那么所有的问题就有了解答。”

非常遗憾的是,高度评价阴阳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人知道阴阳的第一发源地在太阳。

五、对比之下的几点结论

上帝是一种文化,天道是一种文化,两种文化是不同的。

上帝在哪里?最初的人看到过:亚当与夏娃看到过,挪亚与摩西看到过;但是相当长的时间以来,一般人再也看不到上帝了。

天道在哪里?天道在日影下,天道在寒暑中在昼夜中,天道在春夏秋冬四时中,总之,天道在太阳法则中,天道在日月法则中,首先在太阳法则中。太阳月亮,起初至今,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太阳法则就是天道,日月法则就是天道。

太阳法则最根本的两个点是冬至夏至,太阳回归年的起始点在冬至,转折点在夏至。冬至夏至可以解答上帝没有解答的问题:

——五音六律,始于冬至夏至;

——寒暑变化,始于冬至夏至;

——万物枯荣,始于冬至夏至;

——升降浮沉,始于冬至夏至;

——奇偶之数,始于冬至夏至;

——规矩方圆,始于冬至夏至;

——一阴一阳,始于冬至夏至;

——一动一静,始于冬至夏至;

——一清一浊,始于冬至夏至;

……

冬至夏至,可以统一数理化、音律、医学的基础。在这一基点上,中华文化可以与任何文化相媲美。换言之,在这一基点上,任何文化都无法超越中华文化。

六、一棵树万朵花

远古时期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至今还让世界诚心悦服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基础在哪里?在永恒而常青的太阳历。太阳历区分出了节令,规定出的节日,一是惠及了子孙,二是惠及了东南亚与东北亚。在中华大地上,以太阳历为源,演化出了自然百科,演化出了诸子百家。以太阳历为根本,一棵树开出了万朵花。冬至夏至抽象出的阴阳,赢得了西方一流科学家的敬重。同一个中华大地上,秦汉以后为什么再也产生不出诸子百家,再也创造不出惊世的人文经典与自然百科,因为忘记了天文,首先是忘记了太阳。要想有真正的民族复兴,必须重新认识太阳,必须从太阳历再出发。只有恢复中华先贤“以天文论人文”的思路,以“太阳论之,以日月星论之”的方法,才能创造新的中华文明。新文明的第一标志,即:利用自然而不伤害自然。

本文发表于2017《汉学研究》春夏卷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