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是“架”或“枷”——王青冬

 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时,觉得很有意思。那时我正在思考我们教师都要面对的职称问题。
      我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会看到一些庄稼在生长的过程中,一些农人常用芦苇棒子或者树枝等材料在地上搭一个架子。庄稼便可以缠绕在架子上生长起来。例如扁豆、豇豆都是如此。或者更为省事的,直接把这些长在草垛下。那藤蔓就像织渔网一样在草垛上铺展开来。我想架子存在的意义本是为我们的更好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是有利于我们的。职称的评定也是这样一个架子。他在很多地方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比如它告诉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外,我们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除课堂之外,我们还要参与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指导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我们还要积极的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这些在职称评定规则里会很细致地设定分值。等于明确地告诉你,你要从这个方向努力。如果你的方向有所偏差,你就应该做适当调整了。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因为架子所建构的空间相对是固定的,作物和我们都在长,它却没有。因此它某些时候也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扁豆、豇豆长完了,农人们会把架子拆除掉,新的土地上又开始种植新的农作物。这让我想起一个“枷”字。古时候为限制犯人的行动自由,会让其带一个木制的枷。

  等到地上的架子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后,如果没有及时地拆除,它大概就要影响其他农作物的生长了。这在无形之中便由一个“架”转而成为一个“枷”,本来是有利于生长,而现在却有碍生长了。回来再思量教师的职称评定,不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吗?许多老师在学校中虽然也勤勤垦垦地工作了。却因自身的某些条件(比如缺个论文什么的)而不符合评定条件。评比结果一出来,便由此受到了打击,工作不那么积极了。而另有一些人因为看到与职称相挂钩的利益很多,诱惑很大,于是他们便会找找关系,打打招呼,甚至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适应社会现实的必然选择。却不知此举虽一时获得了利益,却委屈了自己的正直、善良。这样而来的利益,对自己不是奖励,反而是打击。打击了对自己正向努力的相信。一旦获得了这些非正当利益,人也常常会懈怠起来。较常见的是许多高级职称的获得者。本该大展拳脚的时候,却早早地退出了教育的最前线,再不往教育的深处钻了。
      如果再把这“架”与“枷”在我们的生活中拓展一下,大概生活中的所有名、利、位,都有着这两者的功能吧。譬如在政府部门得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有人想的是它为我牟取更多利益了,也有人只把它看作自己获得了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对于我们来讲,许多东西是“架”还是“枷”。是要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