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道生万物

----记道德经双学修第十讲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14日下午3时整,道德经双学修第十讲在安徽省图书馆主楼四楼如期进行。主讲人刘仲林教授从屈原的《天问》诗着手:“遂古之道,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最初天地开始时,谁传下来?天地未分时,从哪里考察?明暗混沌、无形之貌如何深入了解?屈原所问涉及宇宙本源哲学本体,带着这些宏大的追问,刘仲林教授开始本次《道德经》的第42章至46章的讲解。

                       1、刘仲林教授在讲学

 

42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与西方提出的“构成论”不同,体现了中国文化将世界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变化过程。道德经双学修的“双”意就是要把道生万物的思想彰显出来,万物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前进的过程,日新之谓盛德,与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最接近。

 

                 2、刘教授讲学图片

 

43章的要义总结为:强调“不言之教,无为之益”,道的生成作用,是一种顺势自然而为,不是言传而教,勉强而为。如同柔弱的水,顺流而下,却能穿山透地,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不言之教,强调实践之教;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无为的背后是无不为,实际是做的比别人更强。目前各行业缺乏原创,而原创需要对道的深层理解,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达到无为不言的高度来更深的理解道。

                     3、主持人程老师领诵

 

44章要义概括为:在一个生生不息、物欲滋长的世界中,懂得身内与身外区别是重要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修道的重要环节。从修道的角度说,知足,是指对身外事物的满足;知止是指知道言传知识的有局限性。

45章着重论述“清静为天下正”,先以动启动寒寂,再以冷静克服启动寒寂后产生的酷热,将心灵调整为清静的状态,有利于修大道,修正道。并以先天性愚型儿舟舟表现出的演奏指挥才能为本章案例。

                      4、讲学现场

 

46章,知足之足,是落实道生万物的落脚点。人的生命有限,主要精力应放在修道上,来认识天地的大道,觉悟创造的人生。

道德经双学修讲学,线上线下皆有参与,对于中途参与学习的学员,刘教授指出,老子81章的内容协调一致,只要对老子的思想深入理解,结合实践联系天地人生,无论从哪里开始,都可作为一个学习的起点。本次讲学结束时,预告下期讲学将进行一个双学修座谈,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并做好发言准备。

                                    中华文化大学新闻报道组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