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论坛 >> 研究探讨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真谛

钱学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要目

1 “大成智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2 “大成智慧学”的产生——时代的呼唤

3 “大成智慧学”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4 “大成智慧学”要求打通界限、总揽全局、相互促进——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5 “大成智慧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培养工程师+科学家+思想家人才

6 “大成智慧学”的核心——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统一结合

7 “大成智慧学”重要的发展源泉——前科学知识库

8 “大成智慧学”的重要内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9 实践“大成智慧学”的方法——“大成智慧工程”

10 实践“大成智慧学”的集体——“总体设计部”

回首过去的20多年,钱学森跟我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是:对于当今各种复杂性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大成智慧学”和“大成智慧教育”。后来我才理解,钱老多年来殚思竭虑所探索的“大成智慧学”,就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深化,或者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钱老给它取了一个朴素而有中国文化味儿的名字,叫“大成智慧学”。

1 “大成智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众所周知,哲学(Philosophy)古希腊文为“爱智慧”的意思(Philein = 爱好;sophia = 智慧)。所以,“大成智慧是古老的‘爱、智、慧’概念的更进一步,更具体了。”[3]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钱老的“大成智慧学”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基础、新内涵、新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与深化;也是对新世纪科学的哲学体系建构与创新的伟大尝试。

钱老一直关注哲学,强调科学家要掌握科学的哲学,也就是要有大智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人认识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所坚持的世界观、发展观、方法论,对各门科学技术的建构、研究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记得1956年3月,钱老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以后不久,有位记者问他:“您认为,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说:

“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按:钱老曾说:“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什么是“量智”和“性智”呢?钱老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也是性智与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性智”、“量智”是相通的。 钱老说:“量智’主要是科学技术,是说科学技术总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研究量变到质变,‘量’非常重要。当然科学技术也重视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所以科学技术也有‘性智’,也很重要。大科学家就尤其要有‘性智’。‘性智’是从整体感受入手去理解事物,是从‘质’入手去认识世界。中医理论就如此,从‘望、闻、问、切’到‘辨证施治’,但最后也有‘量’,用药都定量的嘛。”

关于“量智”与“性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可分离及其在科学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钱老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4]

在这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和品德,以适应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继到来的需要,这是几十年来,尤其是近20多年来,钱老着力探索与思考的时代课题。

他认为其实践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中国搞“两弹一星”的研制与发射。他曾说:要“能站在高处,远眺信息大洋,能观察到洋流的状况,察觉大势,做出预见。这就需要智慧了,需要‘大成智慧’了”。

所以我想“大成智慧学”的基本要义就是:站得高,觉大势,有创见。具体而通俗地说,钱老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就是在新的世纪里,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奇妙的

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人和事物时,能够站在高处,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预见、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大成智慧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钱老用英文表述为:

“Theory of meta-synthetic wisdom utilizing information network structured with Marxist theory”。

钱老有时也把“大成智慧学”英译为“Science of wisdom in cyberspace”,把“大成智慧”英译为“Wisdom in cyberspace”[5],强调“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所以,“大成智慧学”实际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所需要的新的世界观、方法论、新型的思维方式和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

1997年春天,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冯契的4本文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智慧的探索》)以后,发现其中有不少思想的亮点,很受启发,但也感到在冯契教授的《智慧的探索》中仿佛缭绕着一层思辨的迷雾,于是,我把这些书送给钱老看,向他求教。

钱老看了以后给我回了一封很重要的信,更加明确地阐明了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的实质与核心。他在信上说:

“近一个时期我一直在翻阅您送来的冯契教授著的四本书,也在思考‘大成智慧学’。我也翻看了吴国盛主编的《自然哲学》。

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与他们不同之处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6]

2 “大成智慧学”的产生——时代的呼唤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大成智慧”也是产生“大成智慧”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微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的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如层层巨浪呼啸而至,钱学森站在大潮之颠高瞻远瞩,他敏锐地觉察到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引起如下深刻的变革:

(1) “它将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科学技术前列的国家,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争夺上,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领域将出现新的重大突破。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物品种,新的物质合成,新的信息、能源、交通结构以及对宇宙自然现象的新的认识,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将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新的变革。”

(2) “它将是同经济发展高度结合的科学技术。高技术研究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因素,并且将对传统产业带来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靠程度大大增加了。商品构成中包括的技术因素,技术发明中包括的科学因素,也大为密集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工作的老的划分必将改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几个领域之间,将出现交叉、叠合。由科技发现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将大大缩短。”

(3) “它将是全球性相互依存的科学技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是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许多重大项目的技术密集度越来越高,加上技术的发展日益多元化,世界上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用独自的力量来解决竞争和发展中的所有技术问题。一些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已具有全球性质。因而建立一国独立完整的科技体系的思想已经过时。科学技术的国际分工和合作将日益深化。世界将生活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争夺的环境中。”

(4) “它将是科技-经济-社会-环境日益协调发展的科学技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准,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社会、环境、教育、文化的协调发展上。人们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公平、教育文化医疗共享,以及消除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对社会和心理的危害上。人们将会努力使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得到平行发展。”

(5) “它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哲学相统一的科学技术。世界经济科技竞争将在一定意义上转化为经营思想、发展战略和科学决策的竞争。谁在哲学思想、领导艺术和科学决策上占优势,谁就占领了战略的制高点,就会赢得竞争的胜利。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理性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思想追求将影响世界。”[7]

今天,钱老20多年前对新世纪的预言与期待已在世界和中国这个大舞台上一一展现,然而,前方的道路依然崎岖坎坷,美好前景不是唾手可得,“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势不能只着眼于军事,而是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中间,科技和教育将成为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们期望21世纪成为和平和发展的世纪。这种前景不是没有可能出现的。但是,也必须注意到,竞争决不会停止,它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上,这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死存亡的斗争。”[8]

因此“人才战”、“智力战”将是世界各国争夺的制高点。21世纪迫切要求具有巨大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按:如科研领域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攻癌症方向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或揭开“第六感”之谜的生命科学教授谢灿),也就是需要能够高瞻远瞩、具有大智大德、全面发展的帅才,这是时代对“大成智慧学”的呼唤!

“大成智慧学”所以能够形成,也得益于信息社会的来临。20世纪中叶以来,飞速发展起来的这些微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在信息的挖掘、获取、传输、存储、检索、处理以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决策等方面都发生了效率空前的变化。

通过互联网络,人就与整个世界联在了一起了,“数字化地球”、“数字化城市”、“全球综合电子大百科”(全人类的智慧宝库)等日益完善,利用全球和卫星上各种信息资源,愈加便捷。从而,人们的思维空间大大拓展,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广度日益寥廓。

微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也使得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度前所未有,高速计算机和灵境技术(virtual reality)等,为进行高难度复杂性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它能使宇航员“走进”虚拟世界,“飞入”太空,巡游在宇宙天体之间;它能使科学家“深入”微观世界,调动分子、原子、中子;它能使医生们“进入”人体进行会诊、手术等等,皆如身临其境,亲自操作。

目前,手机日益普及,打开你的手机随时都可听、可视、照相、录音、录像、传送信息和音像;还可上网读书、查询资料、浏览国内外大事,及时掌握和交流各种信息;随时可与远在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谈天说地,仿佛同在一个地球村,同在一个世界社会里……,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甚至国于国之间的距离。

今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战争的武器、特点、战略、战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电子战、信息战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与决策、城市规划与建设、企业营销与物流、工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至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的普及与提高,无不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

特别是大型高速计算机对于巨大而复杂系统的工程设计、控制试验进程、数据计算与处理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其运作的速度与精确度旷古未有,是人脑难以企及的。因此,微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推动着一大批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能把人们从记忆、计算等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钱老早在30多年前就指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智慧集中到整理全人类的知识。全面考察,融会贯通,从而能够创作更多更高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也就是人变得更聪明了,人类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快了。”[9]此后,钱老一直非常关注信息革命(他又称之为第5次产业革命)的发展与变化。(按:钱学森在1995年2月3日给“王寿云、汪成为、涂元季”的书信中说,第五次产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革,脑力劳动的量将首次在人类历史上超过体力劳动。假设社会总劳动力为100,可以用一张表来看: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他也让我们认真观察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开创了新一代人-机结合的物质生产体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进一步扩大与提高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也开创了新型的人-机结合的知识生产体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至传统观念,形成一种无可估量的精神生产力。这两种生产力的互相促进,将使人们的精神与智能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1996年春天,钱老更为明确地指出:“信息革命的一个与前几次产业革命不同之处似在于直接提高人的智能。”[10]他敏锐地预见到当时还只是初现端倪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Engineering)的无限威力,特别强调它能够使人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钱老把“Virtual Reality Engineering”翻译成更有中国文化味儿的名词叫:“灵境技术”,他并且兴奋地预言:“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11]所以,钱老曾满怀信心地笑着对我们说:“咱们的‘大成智慧学’,不是‘空论’,也不是‘吹牛’”,它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必然。

(按:虚拟现实技术,即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演变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有声形动态的模拟是蕴涵虚拟现实思想的第一阶段(1963年以前)

2. 虚拟现实萌芽为第二阶段(1963 -1972 )

3. 虚拟现实概念的产生和理论初步形成为第三阶段(1973 -1989 )

4. 虚拟现实理论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为第四阶段(1990 -2004 )。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有四类运用方向:商业、教育、娱乐、和虚拟社区。对企业和电子商务三维的表现形式,能够全方位的展现一个物体,具有二维平面图象不可比拟的优势。企业将他们的产品发布成网上三维的形式,能够展现出产品外形的方方面面,加上互动操作,演示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操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高速迅捷的传播优势来推广公司的产品。对于网上电子商务,将销售产品展示做成在线三维的形式,顾客通过对之进行观察和操作能够对产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决定购买的几率必将大幅增加,为销售者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教育业现今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依靠书本、教师授课的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引入,弥补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许多方面。在表现一些空间立体化的知识,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合过程、机械的运动时,三维的展现形式必然使学习过程形象话,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许多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做比听和说更能接受更多的信息。使用具有交互功能的3D课件,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得到更深的体会。

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系统而言,引入Web3D内容必将达到很好的在线教育效果。 对娱乐游戏业娱乐游戏业永远是一个不衰的市场。现今,互连网上已不是单一静止的世界,动态HTML、flash动画、流式音视频,使整个互连网呈现生机盎然。动感的页面较之静态页面更能吸引更多的浏览者。三维的引入,必将造成新一轮的视觉冲击,使网页的访问量提升。娱乐站点可以在页面上建立三维虚拟主持这样的角色来吸引浏览者。游戏公司除了在光盘上发布3D游戏外,网络环境中运行在线三维游戏。利用互连网络的优势,受众和覆盖面得到迅速扩张。

对虚拟现实展示与虚拟社区展示,只须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人以第一视角在其中穿行。场景和控制者之间能产生交互,加之高质量的生成画面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象虚拟展厅、建筑房地产虚拟漫游展示,提供了解决方案。如果是建立一个多用户而且可以互相传递信息的环境,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虚拟社区。)

3 “大成智慧学”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有了经验、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智慧,钱老强调:“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12]毫无疑问,几千年来,古今中外人类灿烂的文化艺术精华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是“大成智慧学”的科学文化基础,也是集智慧之大成的无尽的知识源泉。

但是,古往今来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精华浩如烟海,我们怎样才能在这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去集其大成,获得稀世珍宝——“大成智慧”呢?这历来是个世界性难题,有人把这个难题叫做“智慧的涌现”(emergence of intelligence),说来说去,至今也没见到找出什么好办法。

幸好钱老早就给我们画了一幅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人类知识体系图),他让我最先研究的就是这张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图2)。看来,认清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体系结构,树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大科学观),是有效地“集大成,得智慧”的途径和关键。

那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体系结构是怎样的呢?众所周知,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加之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范围日益广阔,层次更为深入,由此,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交叉学科纷纷涌现;与此同时,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耦合的整体化趋势也愈益增强,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综合,新的科学技术观念的起点上。

20世纪80年代初,钱老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科学技术不单是研究一个个的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这些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些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13]

据此,钱老画了一张“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图2),然而,这不是一张简单的图表,它是帮助我们正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的思想武器。1988年10月,钱老曾说:“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运用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所积累的知识,而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个体系。”[14]

1991年10月16日,他在授奖仪式上又说:“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且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科学体系去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他最后还语重心长地表示:“我在今后的余生中就想促进一下这件事情。”[15]

钱老为什么如此重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它与“大成智慧学”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将在下面各节中进一步阐述:钱老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结构、特点是怎样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各项内容、各个层次及其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如何构成“大成智慧学”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知识源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蕴藏着哪些崭新的哲学理念;为什么“大成智慧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与创新;实践“大成智慧学”的方法和集体,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大成智慧学”重大的实践意义等。

30年来,钱老认真总结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成就与趋势,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建立起一个开放复杂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人类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经验和知识,因此,亦可称之为人类知识体系。

这是个复杂的动态网络体系。目前暂分为11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这是个活的体系,是在全人类不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体系”[16]。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个体系不仅结构在发展,内容也在充实,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

这种科学分类法是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之不同,来区分各科学门类的。而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是统一的、同一的,即整个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人和人化自然等),这是各门科学技术知识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统一的客观基础。

例如:自然科学是从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物质运动的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去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又如,人体科学是从人体结构和功能在受整个客观世界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去开展研究的。

这种科学分类法突破了18世纪林奈(Carl von Linné)按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构造或外部特征的人为分类法;扩展了19世纪恩格斯按照物质运动形式区分自然科学各门类的方法;深化了毛泽东关于矛盾特殊性是科学研究领域划分依据的思想。

如果今天仍然完全按照过去这些分类方法去分类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划分和理解当前出现的许多新的学科以及飞速发展的新科学技术各门类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所以,钱老根据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为科学技术提出新的科学部门分类方法,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这种科学分类法,从各学科的横向结构上拆除了以往各门科学技术之间隔行如隔山,那种仿佛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显示出各门科学之间原本就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统一而又不可分割的动态网络关系。为广开知识之源,进行大跨度的思维,敞开了绿色通道。

4 “大成智慧学”要求打通界限、总揽全局、相互促进——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钱老曾说:“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所有知识都在于此。所以,我们不能闭塞。”

也可以说,我们掌握的学科知识“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而大成智慧学却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完成创新。”[17]

钱老的本行是自然科学和系统科学,侧重在技术科学层次的应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但是他勤奋好学,知识面广,善于大跨度的触类旁通,所以,他能与科学技术体系中其他九大科学技术(包括文学艺术)部门成千上万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其各自领域内的尖端问题、疑难问题,并且常常提出令他们耳目一新、深受启发的远见卓识。从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钱学森书信》中可见一斑。

老地理学家黄秉维曾说:钱学森“不是专门研究天、地、生的科学家,却是见闻甚广,博学多思的科学家。我觉得他有点像在天、地、生领域上回旋的苍鹰,具有搜索追击移动目标的本领,一发现目标,即疾下猎取。他不受天、地、生行业的束缚,看问题比我们株守于一个学科的人更敏锐、更准确。”[18]

钱老时常深感一些专家学者只恪守于自己的专业,孤陋寡闻,坐井观天,难有创见,甚至给工作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所以他虽相继列出11大科学技术门类,但他特别强调的不仅仅是要人们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大跨度的思维,让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综合创新。

为什么人们具有了广博的知识,“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呢?我想可能是:

(1) “跨度越大”,人的思维不再囿于某一两个学科部门研究对象和思考方法的局限,而便于与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方法、经验等最新成果互相借鉴、互相激发、“远缘杂交”,从而有可能使你打开一个新的思路、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使被囚禁已久的思维能量,突然释放出来,迸发出久违的思想火花。

(2) “跨度越大”,你的思维能够运用广博的学识,触类旁通,拓展视野,向所研究的复杂性事物全方位敞开视角,充分发挥全面认识的功能,避免狭隘的

门户之见。从而有可能显示出更高一级的普遍理性认识,达到从整体上认识的飞跃,走近真理。


(3) “跨度越大”,你可以会通古今,学贯中西,在分析与解决当代各种艰巨的复杂性问题或科学研究的任务时,自觉地运用广阔的形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把宏观与微观、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地统一起来,高瞻远瞩,创造性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所以,在祖国建设的各项实际工作中,钱老特别强调各行各业一定要打破学科界限,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相互支持 团结奋战

交叉领域往往是新学科的生长点

As a Chemist, Never forget Physicists

As a Physicist, Never forget Mathematicians

As a mathematician, Never forget Philosopher

As a Philosopher, Never forget Biologists

As a Biologist, Never forget Chemists.[19]

钱老一生都把学习与研究当作最大的乐趣,总是兴致勃勃地去博览群书,观察世界,探求真理,这种科学精神和坚强毅力是十分惊人的。他从青年时代起,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读书时,就不仅学习和掌握了有关铁道机械等课程,还读遍了学校图书馆里关于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理论、流体力学等著作。

193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时,很快就获得了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他当时除学航空和数学课程外,还选修了不少理科课程,如微分几何、复变函数论、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广义相对论、甚至物理系、化学系等其他各系的学术报告、研讨会他都去听、去学,努力扩大自己的学科知识领域,以利于大跨度地综合集成所需要的知识,并能有所创新。

所以他能够很快地在薄壳理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火箭技术、超声速飞机设计以及《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新成就,成为当时世界上颇有名望的年轻的应用力学家。美国前国防部长赫尔德•布朗曾清楚地记得钱学森是“美国火箭、导弹研究、实验的先驱”;美国媒体也曾多次报导他的科学成就,认为“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曾高度赞扬“钱学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6月,美国《时代》(TIME)周刊Johanna Mcgeary还撰文说,20世纪“50年代全球20个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建立,包括那些北京还把目标对准着

美国的,都是钱学森智慧的产物。”(Qian is the brains behind the 20-odd’ 50s-era ICBMS, including those Beijing currently targets at the U.S.)

直到钱老逝世的前一年,2008年1月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还把钱学森评选为年度人物,认为他是中国航空工业之父,并说“2007年航空航天领域的最重大变化莫过于中国加入太空大国的顶尖行列。”

2003年,中国成为第3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07年初,北京试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此举显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探测、跟踪和轨道精确控制技术,而此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具备这些能力”。10月,中国又发射了一颗探月卫星。

美国《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称:“正像《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杂志评价的,‘2007年,在航空航天领域,没有什么比中国跃升到太空力量的第一集团更能改变现状的事了’。……钱学森的成就应该被视为对我们面临的新危险的警告。二战时期,钱学森是在美国学习的航空工程学并协助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成立了超音速实验室。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后,钱学森对祖国的忠诚使得他成为(美国的)安全威胁。”[20]

5 “大成智慧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培养工程师+科学家+思想家的人才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纵向结构上,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都按照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联系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区分为3个层次(文艺理论的层次划分略有不同):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这3个层次之间是互相促进、相互关联的。

基础科学,是综合提炼具体学科领域内各种现象的性质和较为普遍的原理、原则、规律等而形成的基本理论。其研究侧重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进行新探索、获得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论。它是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发展的先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

技术科学,是20世纪初至第2次世界大战前,才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中间层次。它侧重揭示现象的机制、层次、关系等的实质,并提炼工程技术中普遍适用的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是如何将基础科学准确、便捷地应用于工程实施的学问。它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应用技术,侧重将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总结经验、创造新技术、新方法,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学问。应用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丰富、完善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它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技术3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是双向的、统一的。钱老曾说:“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

术。”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所以,钱老赋予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涵义,实际上也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性。例如,在自然科学部门中,物理学属基础科学;应用力学、电子学属技术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电力系统工程属工程技术,也就是应用技术。但这3个层次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谁也离不开谁。钱老始终强调要特别重视发展技术科学,他对技术科学的发展已做出杰出的贡献。

科学技术3层次的区分,特别是强调重视发展技术科学层次,便于我们自觉地使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迅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也便于我们迅速明确某个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易于找到薄弱层次和新的科技生长点,打开局面,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

在培养有大成智慧的人才时,也与科学技术3层次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钱老调到国防科工委,分管国防科技大学,当时学校要求改革,钱老根据自己当时熟悉的科技领域,建议在国防科技大学所设置的8个系的专业就是把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技术统一起来的考虑。钱老主张每一个专业都是理与工的结合,专业不要分得太细,否则学生将来适应能力差。

钱老说:“帅才在领导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从基础应用研究一直到工程实现,他都应考虑到”,“要培养一批工程师加科学家加思想家的人才”。所以,要想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材,就不仅要将多学科知识综合集成,还要注意将科学技术3个层次的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1991年秋,面对国际间的激烈竞争,钱老关于尽快在我国建立科学技术业向中央的建议,也是将科学技术3个层次(各种科研院所-各种科技专业开发公司-各种综合系统设计中心)紧密组织起来成为一条龙,有效地转变成生产力的构想。[21]

1993年9月12日,钱学森在回望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曾写信对我说:

“我自己回顾,我一生工作的中心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

㈠ 我是在大学读机械工程的;我的两位好老师陈石英教授和钟兆琳教授都一再教导我理论必需为工程实践服务。

㈡ 我在美国麻州理工学院的硕士论文是湍流附面层的实验研究,不是理论计算。

㈢ 到加州理工学院师从Theodore von Kármán教授,更是一再强调理论必需真正解决实际中的关键问题。我在那里是搞应用力学理论研究的,但总是与搞同一方面实验的工作的人结成好友,天天去看实验情况,交换看法。

㈣ 我在出国前,就崇敬鲁迅先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到美国正值美国经济萧条,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有深刻印象。而自1950年-1955年的灾难,更加深了我对美帝国主义实际的认识。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㈤ 1955年归国后,工作任务更具体了,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成功与失败是国家大事,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㈥ 但事业的成功使我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实际情况,抱有脱离实际的梦想。是‘文化大革命’教育了我。我才认识到我对社会科学也要认真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刻苦学习。这就要感谢您了,是您促使我深入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㈦ 就这样,我从工程技术走到技术科学,又走到社会科学,再走去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

6 “大成智慧学”的核心——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统一结合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3个层次之上,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各学科的哲学概括。这是通向整个体系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它们是: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论;数学科学的数学哲学;系统科学的系统论;思维科学的认识论;人体科学的人天观;军事科学的军事哲学;行为科学的人学;地理科学的地理哲学;建筑科学的建筑哲学;文艺理论的美学。

这11架桥梁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基础。各门科学技术通过各自的桥梁,在哲学的层次上,也最易找到共同点、结合点,从而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钱老很早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科学技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它决不是独立于现代科学技术之外的,它是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全部科学技术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就是全部科学技术。”[22]

就此而论,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涵义应有新的扩展,过去我们都知道,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此外还有什么呢?没有了。”(这是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里讲的)而钱老结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23],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人的一切实践的概括”。[24]它不应仅仅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了。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表明了方向。

早在1978年钱老就强调:“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25]。而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先着眼于那11架桥梁,然后再考虑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各门科学技术的工作者无论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的,还是搞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如能自觉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都将会大有裨益,无庸赘言。

事实上,各门科学技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研究成果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也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仅从钱老科学思想中的下列几例就可见其一斑:

他根据当前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数学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在人们观察和研究宇宙时惯用的“宇观”、“宏观”、“微观”之外,又提出“胀观”与“渺观”。为从各个层次上研究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打开了通道。这个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了更为深入的科学论证。

他关于科技革命必然引起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乃至文化革命的社会历史观、关于现代中国的3次社会革命论(即对社会生产力加生产关系发展的①解放生产力②发展生产力③创造生产力等3个阶段的社会革命)、以及关于“世界社会形态”的理论,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为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内容。

他倡导的系统科学,是从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各种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性质等侧面去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特别是关于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构成系统科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理论,而且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要求实现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强调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对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新的科学论据,从而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他倡导的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通过思维活动,怎样处理从客观世界获得的信息的科学,侧重于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设备与技术,人-机结合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因而,使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仅适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征。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需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而且还应看到,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补充、更新、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钱老倡导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就结合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未完,下转(2)]

--------------

[1] 钱学敏:《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真谛》(“钱学森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讲座”),载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管理部组织编写:《系统工程讲堂录——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生教程》(第1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15~36页。

[2]【作者简介】钱学敏(1933~),女,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之堂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技委顾问,西安交通大学

兼职教授;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9年以后参加钱学森亲自领导的学术研讨班子,研究和阐述钱学森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著有《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等。E-mail: qianxm001@sohu.com

[3] 钱学森1995年02月02日给钱学敏的信。

[4] 转引自洛翼:《一个有思想的科学家——钱学森博士访问记》,《中国新闻》,1956年03月02日。

[5] 钱学森1995年03月23日给钱学敏的信。

[6] 钱学森1997年04月06日给钱学敏的信。

[7] 钱学森:《为科技兴国而奋力工作》,北京:《人民日报》,1988年09月23日。

[8] 钱学森:《为科技兴国而奋力工作》,北京:《人民日报》,1988年09月23日。

[9] 钱学森《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及其影响》,《科技情报工作》,1979年第7期。

[10] 钱学森1996年05月12日给黄顺基的信。

[11] 钱学森1994年10月10日给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的信。

[12] 钱学森1997年04月06日给钱学敏的信。

[13] 钱学森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政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80页。

[14]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体系结构》,载钱学森等著:《论系统工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0月第2版,第513页。

[15] 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日报》,1991年10月17日。

[16] 钱学森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

[17] 钱学森1994年02月13日给钱学敏的信。

[18] 黄秉维:《关于地球表层研究的一些看法》,载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09月版,第47页。

[19] 摘选自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2005年秋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报告。

[20] 引自William Hawkins: China's person of the year, The Washington Times, January 20, 2008;亦可参见北京:《参考消息》,2008年01月22日。

[21] 钱学森《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载《九十年代科技发展与中国现代化》,长沙:湖南科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21页。

[22] 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第528页。

[23] 钱学森:《正确对待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自然辩证法》,1988年第2期。

[24] 钱学森1994年01月09日给钱学敏的信。

[25] 钱学森:《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哲学研究》,1979年第1期。

“大成智慧学”的真谛(2)——钱学敏

7 “大成智慧学”重要的发展源泉——前科学知识库

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把前科学知识库里的一切东西,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亦即“大成智慧学”发展的重要源泉。

大家可以看到,钱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图外边还连着画了两个圈,里面一圈写的是:“实践经验知识库和哲学思维”,外面一圈写的是:“不成文的实践感受”。

这说明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还有大量一时尚不能纳入体系中的古往今来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认知、初步的哲学思考以及点滴的实践经验、不成文的实际感受、灵感、潜意识、能工巧匠的手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梦等等。

钱老认为这些尚说不太清楚的模糊的知识性感受,暂属于前科学的知识库,信息量很大,远远大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内的知识,都是些零金碎玉,没有什么逻辑可寻,但是在我们头脑中有,有时突然闪现,云合雾集,有时变化很快,转瞬即逝,归根结底也是人们实践经验的产物。

这些前科学知识库里的宝贵财富,通过我们主动地搜集、研究,在实践中将这些模模糊糊的知识性感受,不断进行反复比较、鉴别、分析、综合,逐渐将其

中有价值的东西从感性认识提炼到理性认识,成为能够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性的知识,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使各门科学技术得以不断丰富与发展,甚至有新的科学技术部门涌现。

这当然是十分艰巨的科研任务,一旦有所新的提炼和突破,发现一些真理的颗粒,那将是对人类了不起的巨大贡献,这是人们在认识与实践的过程中,从相对真理涌向绝对真理的历史长河,烟波浩淼,永无停息。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及其外围的点滴感受和经验,是人类现在所认识到的关于客观世界知识和经验的全部精华,因而其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与哲学将更加相互交融、相辅而行。科学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科学的哲学,也就是离不开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的“大成智慧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10dda0102wgh2.html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