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教育中的法与道

       当下教育最缺的是道,而不是法。这里的道是中国《道德经》中的道,如果放到西方学科中,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哲。我们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中,是模仿西方的分科学制。但这些各自独立发展的学科中,唯独缺少了哲学这样一个学科。

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的教育教学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法来进行的。如果把教育看成一棵苹果树,法所追求的就是如何长出一个又大又红又好吃的苹果。法的局限在于它只盯着苹果树的最后的果。只见苹果不见树。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放到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我们评价他的教育与学习成败的就是他能否考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能否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当这个学生脱离了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我们则盯着他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以后,他是否能够适应他周围的工作环境?

我们觉得后者适应社会的评价似乎比前面更高了一个层次。但不过依然是在法这个层次上的延续。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如何找到好的方法,提高孩子的成绩?如何找到好的方法让他进入更好的学校,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让他找到更好的工作,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让他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以致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在法的这个层次上,我们总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而道的教育则不同。他所追寻的不是枝头的果,而是不断地向泥土中伸根。深深的扎根,然后才能从泥土中汲取他所要成长的营养。既而有了它粗壮的树干、枝叶,然后开出芬芳的花朵,结果美好的果实。党的19大提出“不忘初心”。把这个理念转到教育之中,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呢?我想就是要能回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就是让这棵苹果树成长。在法的层面上,我们习惯用成功来评价很多东西。但如果用成功来评价教育,那就会出现,当看到苹果树上还没有苹果时,我们就说这棵树没成长。这棵树是失败的。当然道的教育并不只局限于回到根部。它把整个教育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一个动态过程。从根部吸收营养,再把这些营养通过内在管道送到树的每一个部位。对于树本身来讲,树干、树枝、树叶、花果都很重要。它的果实来自自然而然的成长。并不是为了讨好什么人、得到谁的肯定和赞美而结果。没有人为地设定一个目标。一切都自然而然。

我想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就是一个扎根的过程。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偏偏又急于看到孩子学习的成果。而忽略了道与成长。这也是导致很多孩子他们越学越多,越学越累,直至厌学原因所在。


                                                                                                                王青冬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