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记《道德经》双学修第十六场讲学

 

庐州六月,气候宜人。201869日下午3时,《道德经》双学修系列讲座第(16)讲,由科大人文学院刘仲林教授主讲,在安徽省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如期举行。在精讲原文72章至第76章基础上,刘教授提出安徽是老庄故里,合肥是创新高地,如何将两者结合,将双创理论落实在实践中,是我们要思考的方向。

“若稽古至三万,道德经亦五千。俗学见皮肤止,圣处非口传耳。”这是南宋刘克庄的一首诗,从中可见《道德经》一书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刘教授强调《道德经》双学修的学习,如果只限于台上讲台下听,那么只能学到道的表面皮毛,要想学其深层精意,需要读者在实践中不断体会、亲证,以达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高度,才能透过其表层领会“道”的精髓。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道德经》双学修在学习老庄精华思想的同时,要结合时代发掘老子思想中富有创造的精神,探索新文化建设的方向。

 

                                                      1. 讲学现场

 

刘教授梳理了目前三大显学新儒家、新道家、综创家的学派脉络,并将当代综创家的学修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讲解,旨在方便学者了解“志于道”的追求是中华文化学修的最高境界。三家源起最早的经典《易经》,早期易家主要用于占卜,虽蕴含丰富的思想,但没有哲学思想的提炼,战国末期《易传》的出现是在综合原始易、儒、道三家为代表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后来又经宋明理学吸收并弘扬《易传》生生日新思想,形成儒家思想发展的一座高峰,当代新儒家传承并发展了宋明理学的学说。当代新道家以原始道家为主线,经魏晋玄学吸收《易传》思想精华发展起来。当代综合创造学派不拘泥于儒道之分,以综创家张岱年先生为代表,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并转化《易传》生生日新思想,简称综创家,显出更大的包容性。

                                                  2、刘教授讲学中

 

《道德经》双学修一方面介绍老子的原本思想,另一方面按照创造性诠释学观点,结合综创家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安徽作为老庄故里,正在打造创新高地,两者的结合,是创造性转化的探索方向。刘教授在精讲第七十二章时,指出原文旨在反对高压暴政,主张自知自爱,并选取秦始皇采纳“焚书坑儒”的威压政策,加快秦王朝灭亡的历史,作为案例说明。七十三章中的“敢”与现代的意义有别,有横暴、贸然从事的意思,整章凝炼为“天之道不争善胜,天网恢恢疏不失”,通过一位深谙量体裁衣的高明裁缝的事例来说明。七十四章强调“奇”字在文本中是负面的意思,有歪门邪道、诡异不正、奇斜作恶的含义,指出一味地用刑杀治国,以死威胁民众,会起反效果,凝炼为“依道治国少刑杀,越俎代庖伤自身”,选取汉代张敞捕贼的故事作案例说明。七十五章旨在告诫统治者不要贪图奢侈,而要善待百姓,凝炼为“民饥难治轻生死,税重妄为求厚生”。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即是这种现象的典型写照。七十六章是本次讲解的重点,本章以人和草木为例,总结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其中“坚强”是坚硬、僵硬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柔弱代表生生不息之意,选取现代医学酒精消毒以最适合的浓度为案例,别样解读柔和的力量。

                                                 3、现场诵读

 

结合本次内容,刘教授留下一道作业:结合生活或工作的实际例子,谈谈你对“柔处上,强处下”的体会。

讲学最后,刘教授与现场听众互动,回答大家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与《道德经》相关的问题。本场讲学,由无线合肥全程直播,超过1万人在线观看。

                    中华文化大学新闻报道组 报道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