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读《芭蕉诗》有感

秋天来临时,硕大的芭蕉叶相继展开,细看便会觅得中间含羞微卷的小芽,难怪张载有诗云“芭蕉心尽展新叶,新卷新心暗已随。”于张载而言,诗歌并非只有浮于表面的风花雪月,而是求道过程中对自我的找寻与认知。以下即为有感而发的拙作。

此诗短短二十八字,七字为新,由此可见“新”对于诗人有多么重要。区区“新心”二字就表达出了诗人最源头的思想与期望。

何为新心,找寻本心,持续创新。茫茫大千世界,每个人就像一粒漂浮的尘埃,在繁华的世界尽头只剩黑暗,心灵的浮躁只会落得一场空。因此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便是认识自己的本心本性。本心是鉴别善恶是非之心,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依我薄见,这是人心的根本,也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大集。天命内在于人,人受自然禀赋而修炼成的美德为性,人受命于天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极佳。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就至善,寻找本心,最需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然而随着后天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思想难免会有所沾染,因此要潜心修行。修行就是要把自己从世俗纷扰中摘捡出来,认识自己最原本的面目,不断的将在自己的行为思想朝着圣人的度量标准去拉伸,心明了自然也就见性了。因而,见道,修道,行道,得道,便是寻求本心的重要道路。认识本心,就应该抛弃杂念,摒除私心,找到最干净善良无私的心灵。

诗中有言“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新知何来,便在持续创新下,创造出的新价值。做学问者最讲求创新,需要以长年累月的见识与深刻理解力迸发新鲜的学识思想,使得灵感在长年累月中脱颖而出。不过创新的关键就在温故知新,学新创新。温故才可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才会迸发新的感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融会贯通,通过不断积累的学识和感悟再对原有知识萌发出新的感悟。不过要想不被高速发展的世界所筛选过滤,不仅要温故知新,还应该学新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应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摆脱思维定势,不轻易对事物做出判断,从新事物中激发灵感,开创新思维新角度,让自己始终流动着新鲜的血液。做一个创新的人,不仅要学会借鉴古人之精髓,也要有独创之精神,拥有自己独特全新的视角来融入社会,需要抛弃浅尝辄止的心态,把学习新知识当成一种责任,提升自我境界。

不光于人,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最难的不过于保持本真,开拓创新。本心即为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是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道”,因而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国家,理应把国家发展的境界提升到道的层面,使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相辅相成,以求达到最终的内外连结,追本溯源。对于国家来说创新精神也必不可少,敢于摒弃旧文化中脱离时代的信息,创立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思想,同时应积极培养创新性人才,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参透新心,每日洗涤心灵反省自我,在精神层面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撷取新知,达到心灵与自我的完美交汇。


作者:张潇潇 澳门科技大学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