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从生活琐事做起,用创造的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创造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分为成性,成思,成物,成己四种境界。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质与觉悟的本领。这种创造力在无拘无束的孩童时期尤为明显。由于对外界并没有形成规律性的认知,孩子们经常会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表达自己异想天开的假想。这些看似虚无缥缈又不切实际的假想正是创造力的根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洗礼,对大多数事物都有了固有认知,因此思维往往受到桎梏。但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过后,我对创家之道有了深刻感悟,也意识到创造精神的重要意义。回顾我的成长之路,其中也不乏创造。

最近一次创造经历是在上个寒假。由于疫情影响,我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被困在家,不能返校甚至出门走走的机会都很少。无聊之余,我在淘宝网站发现了一款DIY别墅的手工艺制品。经店家讲解,我了解到这是一款全手作的别墅模型,设计非常精细,别墅内每一间房内的家具摆设都需要根据图纸自制,大概需要两周可以做成。这对宅家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遣方式,既磨练耐心又很有成就感。于是,我开始了手工制作生涯。两天过后,我却由最开始的新鲜感转变成对剪裁、粘贴、组装、拼接的疲惫和厌倦。但我还是选择坚持制作,直到遇到了最大的瓶颈——吊灯的安装。

按照说明,吊灯由一根电线穿过中心灯花,四周用铁丝连接五个小灯花,并将铁丝向下弯曲成优美弧度来仿制古典水晶灯。但水晶灯花是胶珠材质,相对于细铁丝的而言重量较大。我每次用酒精胶水将灯花粘在铁丝一端都需要等很长时间确保胶干了将它们粘牢。然而在粘下一个灯花时,一晃动铁丝,刚粘好的灯花瞬间掉了下来。反反复复多次,最多也只能粘上两个灯花,这让本就腰酸背痛的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正准备收手不做的时候,我瞥见了窗台上已经完成的各式各样做工精美的家具,再对照说明书的页码一看,我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想着前面一周的辛苦,现在放弃着实可惜。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吊灯算是别墅的点睛之笔,歪歪扭扭、粘不牢固都会影响整体美观。我尝试从材料方面想办法,然而吊灯的灯花中间空隙仅能容纳一根铁丝通过,所以铁丝还得继续用。若是换成粘性更好的白乳胶则凝固时间太长,用手抓住铁丝和灯花接头处超过两分钟手就会酸痛。别墅每一个房间都要放灯,这样工作量太大,又累,成效又低,也不可取。在否决了许多策略以后,我将铁丝的框架与灯花放在一起反复比对,在灯花放在铁丝上弯的凹陷口时,我茅塞顿开。既然向下弯曲的铁丝容易在晃动时使灯花坠落,那我何不将铁丝的弧度完全倒转,使灯花朝上,再将灯花正下方的铁丝略微倾斜。这样就算灯花受重力影响向下滑落,也会受到弯曲铁丝的阻力,不会一路向下,更不会直接掉落。我不禁为自己的设计欢呼雀跃,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盏吊灯。但是铁丝之前紧贴棚面的向上凹陷处变成了向下突出,这使得整个吊灯的底部看起来不太雅致。于是,我再次突发奇想,将五串小细珠粘在凸起处,既掩盖了吊灯底部的空旷,又使吊灯整体看起来格外华丽。

将吊灯挂好后,我反复打量自己设计创造出的“工艺品”,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也是一次创造。这次经历也让我对创造之道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创造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他既要求人们善于思考,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又要求有人们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的决心。比如在创造吊灯的时候,我会思考所遇问题的根源所在,思考铁丝的构造方式,思考对整体美观的弥补办法。正是一次次的深思,激发了我创造的灵感。而思考的过程中面对重重阻碍,仍能保持耐心,坚持钻研才会有最终创造结果诞生。

学习先人的经验,将先人找寻到的规律作为前行的奠基石固然可以走上捷径,省去许多力气,但一成不变又格式化的行事态度会使创新精神被新时代尘封在角落。我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资源丰富多样,为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现在唯一需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人们能够发散思维,展开创造的头脑,汇聚灵感,潜心思考,从生活琐事做起,用创造的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宫千贺 澳门科技大学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