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我的舞蹈之道

 我从四岁开始有过四年学习中国舞的经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便没有继续再学下去,但一直会在闲暇的时间里放上喜欢的音乐,跟随着视频里的动作跳一跳。虽然小时候学会的舞蹈基本都忘了,但是这四年带给我的协调性和柔韧度足以让我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

大约一年前,我在逛视频网站的时候被一段帅气又优雅的爵士舞视频吸引住了,于是我便萌生了去学爵士舞的想法。在同学的推荐下,我在珠海报了一个爵士舞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一开始我自信满满地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协调性和舞感,即使不是跳得最好的,至少也能做个“凤尾”。可第一次去上课就把我难倒了,先不说周围的同学个个实力超群,老师分段教的动作我学会了前面就忘了后面,跟得笨手笨脚。最后展示的时候我不是跳得最差的一个,但是我并不满意我的表现。下课后见老师主动向我走来,我便向老师提出了如何更快地记动作的疑问,老师便鼓励我跳得不错,说努力就好了。见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她问我:“你看起来还是有点基础的,没事,跳出‘舞感’来记动作就快了。”听了老师的话,我想,如果同学们跳得那么好是因为舞感的话,那么我也去把‘舞感’练出来好了。

于是我除了按时上课以外,课后也会去宿舍楼下的停车场里的全身镜,跟随课堂的反馈视频找出弱点进行练习。我发现我前一天晚上学会的动作第二天练习的时候就又忘了,即使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跳出来的感觉自己的feel和熟练度有所进步。唉,我叹了一口气,也许我还是没那种跳舞的天赋吧……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如何才能培养出舞感,浏览了好几条网页,也看了几支视频,得到的建议无非是多听多看多练,或者说分段把动作记下来,再慢慢提速等等老生常谈的说法,这些说法虽然有用但并没有完全帮到我,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我打开网页给我自动推送的消息,发现有一个肢体不协调的理工男,为了追求一个喜欢跳舞的女孩子特意向一个舞蹈老师求教。那位老师便根据他的专长,为他编了一套函数图像舞。最终他成功地靠着这套舞追到了心中的女神。我看到这个不禁想到我自己:我目前肯定比他强,可为什么他能跳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不再只顾着枯燥机械的练习动作,而是坐下来搜索这段音乐的歌词,揣摩旋律里表达的情绪,再通过老师教的动作来感受老师想表达的来获得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我的肢体表现出来。毕竟再怎么说舞蹈是一项社交性的活动,即使观众只有寥寥几人,也是在向你自己以外的事物传达特有的内涵。想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或许我之前是太把记住动作当成舞蹈中最重要的事情了,而忘掉了我当初被舞蹈吸引的初心;因为过于急切地想要掌握一支舞而忽略了舞蹈本应带给我的更多东西。在跳舞的过程中更应该做的是创造美好、创造快乐。在某一个达人秀的舞台上,评委周杰伦问一个街舞跳得很棒的一个五岁女孩为什么会选择跳舞,小女孩的回答简单又干脆;“跳舞就是为了玩儿!”是啊,这一“玩”,玩出了自己的快乐,也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找出了问题,我的心情瞬间轻松了许多,也有了方向。为了搬走不擅长记动作的这块绊脚石,我特地综合了来自网上的分段练习的意见,因为我有时会喜欢编一些顺口溜,再配合上我自己编的口诀,记起来就非常快、也非常快乐了。比如“双手打开右脚踏,右手在上左手下。双手画起绕个圆,此时该出左脚啦”、“小小蜻蜓爱点水,时而羞颜未尝开。伸出双手试探去,猴子捞月转身来”。虽然看起来词不达意,完全不符合古代诗歌的一切规则,但我除了能更快地学会动作,享受随着节奏律动的快乐,还能顺便体验为了一个口诀绞尽脑汁,乃至最后能顺利找到“韵脚”的成就感。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我的舞蹈老师,她甚至说打算把这个新方法推广下去。

道是什么?刘仲林教授说过:“道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领悟,而在实践上达到的境界”。而创新之道,我认为是在实践中发现一个事物或一门学问的内在规律后,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并大胆加以与前人不同的创意,形成具体想法后再投入实践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则通过观察、不断实践、再在方法上进行创新让我更能体会到舞蹈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舞蹈之道和创新之道。


作者:姚丁予  澳门科技大学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