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的非接触性创造
2020年12月26日,“‘疫情境遇下的生活与哲学’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淮安市哲学年会”在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西湖专家楼举行。张春楼博士应邀作首场报告。
张春楼博士以《井喷的非接触性创造》为题分四部分讲解。首先从新冠疫情而起的热词“非接触”切入,列举各类非接触现象,导向非接触性创造概念的界定,认为非接触性创造是指创造者基于科技和人文的理论与实践,在觉醒创造心性、释放创造思维、活用创造技法、熔铸创造境界和运用创造产品过程中至少出现一个超距作用的创造活动。接着,张博士从两个层面讲解,一是介绍非接触性创造具有统一性、超距性、风险性、兼容性、跨界性和普遍性等六大特征;二是以物理学史上五次大综合为线索对非接触性创造进行回望与前瞻。他认为“创造给予人类不只以自由,也可能是毁灭”,非接触性创造大概率地为人类制造假性自由,导致致毁性科技泛滥、人性非对称性释放和无中心现象常态化,也影响着“物质、精神、知识和虚拟现实”的划界,从而最大化地融合“四个世界”,倒逼哲学重新审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尤其在新冠疫情这一触点上,强烈地彰显着变与不变都因人类创造之性在涌动。张博士由此质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论断,认为“科学技术可能不是‘双刃剑’,而是‘单刃斧’!”随后,他从成物、成己、成思、成性的内化与外展逻辑关系解读非接触性科技的创造之道,并以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和《雅典学院》两件代表性作品透视非接触性创造的结构性关联。
在报告尾声,张博士以“墨子卫星”和“九章计算机”为关键词指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非接触性创造利好的思维“双链”,“学科交叉”“跨界”和“再创造”是非接触性创造的技术支撑点。
(中国科技大学中华文化大学堂供稿/张琳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