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台湾是怎么留住传统文化之根的?

台湾国学教育强调的就是躬身实践,就是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非常注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台北县国中初中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课程设计,我们就会明白台湾的国学教育是如何倡导身体力行的了:

    课文:《论语论孝选》

    主题:躬行孝悌

    学习单设计:

    1. 先说明自己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实情)。

    2. 这一个月来的变化(言语、行为、态度)。

    3. 因为变化、家庭气氛变化(反思、思考)。

    4. 因为躬行孝悌这件事,让我体悟到……(感受)

    □ 反省自己的言行。

    □ 认真观察熟悉又陌生的父母。

    □ 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思考父母所做的事。

    □ 尤其重要的是:实践孝悌不是一个月的事,是终身的事。

台湾在国民教育期间,它的教育目标明晰,就是培养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的健全国民。所以在其《语文课程纲要》中,明确地将体认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其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

    包括中国过去的私塾教育,除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外,它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陶治,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体系所缺乏的。儒家文化的基本就是修身,学问的目的,也是学习做人。这一直是我们教育体系中所没有的。

    而台湾国学教材注重与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结合,对原典后的析论部分都会注意培养学生生活经验与伦理意识。比如在论语言行篇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而在孟子存理克欲篇后,问题是孟子主张养心寡欲,但发展经济必须刺激消费,如何在寡欲和消费之间取得平衡呢?这些问题都会促使学生在反省现代社会时获得生活的智慧。

   国学教育在台湾,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是连贯地在实施。大学之前主要是《四书》,到念大学,大一国文是必修课,以经、集为主。具体表现为,首先课程学习时间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年200天授课时间,规定《国文》要占到正规学习时间的30%。其次,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分量,比如初一上学期文言文占课文的20%,以后每学期递增10%,到初三下学期占到60%。高中开始,国学教育的分量就更大了,有专门的《论孟选读课程纲要》,纲要直接把社会伦理意识和淑世爱人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把经典中的文化精神传播到社会生活中去,文言文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

    【台湾地区国学教育流程图】

    3-5岁: 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

    小学时期:课外读物会有很多古诗词,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初中时期:学习《论语》、《孟子》中的大多文章

    高中时期:要求阅读《大学》、《中庸》

    大学时期:《史记》等古书,并加强训诂学等教程

 

台湾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

    除此之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当时国民党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而几乎所有学校的墙上都印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也以忠孝、仁爱、信义命名三大主干道,让国学点点滴滴深入人们的生活。

    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一直遵循有教无类的古训,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这与我们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类似,只不过台湾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合作体现在里,也并非不提倡。台湾小学有一门功课叫《生活与伦理》,重点加强对孩子的社交礼仪、生活起居、孝亲尊长、善友乐群等方面的教育,校园里的卫生保洁也全由师生共同完成。

台湾国文的考题设计巧妙,融会贯通。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绚烂多彩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歌谣,成语对联等,均被编制者搜入中。古今上下,信手拈来,相互佐证,彼此融通。而在这些表面的背后,编题者的出发点在于通过考试来发掘、发现学生潜在的国文素养,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并使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培养对母语的感情。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台湾家庭教育中很多方面,特别是伦理教育,都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台湾,父子纲常、孝悌之仪非常讲究。虽然电玩、流行乐让很多年轻人玩得很疯,但回到家里,这些年轻人都能对父母有着恭敬之心。

    台湾的年轻人,英文读得很好,西方文明了解很多,但他们遵从中国传统道德来,甚过大陆很多年轻人。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总统候选人为谁应当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

    孩子上学之前,台湾父母会有意识教孩子背诵一些浅显的古诗文,会给孩子讲中国的童话和寓言故事。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整个台湾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大陆所不能比拟的。

      台湾社会有一些读经班,其学员大都是未成年人,有不少孩子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台湾父母会主动将孩子送往读经班,他们还会主动联系老师创办读经班,因为他们认为在家学习还不如在学堂学的多。

    比如,有一个台湾家长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有经验的老师学国学,可学员不够,于是家长就主动为老师招揽学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比如《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等典籍。虽然孩子们不会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但通过诵读可以印刻孩子们的心里,但长大后内化为一种气质或精神。

台湾国学教育基础深厚,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等语句时常见诸报端,还有不少名人对经典名句信手拈来。以马英九为例,他虽然在哈佛大学攻读的是法律,少儿时代却在父亲的要求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左传》、《论语》等经史百家,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古文功底深厚。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学功底也很深厚。在连战很小的时候,父亲连震东就教他背诵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诗文的造诣很深。

    马英九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台湾的核心价值,即正直、诚信、勤奋、朴实、包容;这些观念,构成了我们台湾人非常基本的核心价值。其实,这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勤,而台湾人恰好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核心价值,这都源自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

自从台湾王财贵教授、南怀谨先生于90年代初倡导和推行华人少年读经运动以来,在台湾,读经教育理论已经广被家长及老师所接受,读经的儿童已超过一百万人,也就是超过了所有儿童的半数。台湾的儿童读经比赛,每年有几十万孩子参加。

    以台北市读经协会开的读经班为例,他们固定在孔庙明伦堂上课,每周都吸引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读经班的老师都是志愿者,老师说,报名的人都要排一两年才能轮得到。

    参加读经班的家长本省外省、客家人都有,大家认同读经能带给孩子好处,认为政治是一时、文化是永远。还有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中华经典学会等民间团体,也都用自己的力量推广国学教育。而台湾许多县市还保留了一些很好的传统,如每年固定举办儿童读经大赛,让3岁以上儿童诵读《论语》等典籍。

国学教育为台湾几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也形成了全社会的国学氛围。不但每逢孔子诞辰岛内孔庙要举行庆祝大典,每逢新春社会名流还要举办诗歌雅集,政治人物酒酣耳热时还常常吟诗高歌,前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就曾在大陆与友人共同赋诗;一位陆委会官员也私下透露,上大学时无钱下酒,知交旧好便吟颂《长恨歌》佐酒。

    也是因为台湾社会有这样的基础,才诞生出方文山等著名词作者,也才有《东风破》、《青花瓷》、《菊花台》这样古雅的歌词,掀起华人乐坛的中国风。

    如今,国学渐有淡化,不少学者和学生加入到捍卫国学的队伍中。在世新大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中文系同学卖糖葫芦,买的人还可以得到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古人诗句。东海大学中文系成立大一国文教学改进委员会,加强写作训练。尽管方法不同,这几所学校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抢救中文,抢救国学。

学者于建嵘到了台中地区,住到了一个农民的家里,一个种花的老农。他当时很兴奋,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大陆人。他说今天我请你吃饭,我们不在家里吃饭,我们到镇里面去下馆子去好不好?我说好啊,下馆子当然很高兴啊,但是不要让我买单。他说怎么能让你买单啊,当然不让你买单。他就开着车带我去,他开着汽车,后面放着花,前面是坐人的,我们就走,走了两百米左右,我说停下来,有问题。他说什么问题?我说我们走的时候,我在最后一个走,没关门啊,我们大门没关,小门也没关啊,没关门,不行。他说没关门怎么不行啊?我说东西在家里。他说没事,我们家里装了电子摄像头,来了什么人,对着电子摄像头说一下,我就知道他拿了什么东西,我回来他还给我就行了。我心里想:在我们这个地方,回来的时候恐怕电子摄像头都没有了(笑,掌声)。

 

在台湾,你随处都能看到,传统文化活在现实生活当中,且融为一体。比如那些地名,以及店铺和道路的命名,还有街上的那些广告牌,非常普遍地用到了礼仪廉耻、忠孝节义、仁义礼智、和善诚信,这样一些字眼。这里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我想这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一种社会无意识。人们选择这些字,使用这些字,说明他们喜欢这些字,接受这些字,也喜欢和接受这些字所包含的观念价值。事实上,社会大众在不经意之处所表现出来的对传统的认同,其普遍和深入,更具有社会心理学的意义。这种情况还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彬彬有礼而一派谦谦君子之风,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而台湾又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受到外来文化深刻影响的地方。欧风美雨、东洋西洋,谁没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过痕迹?荷兰、日本、美国的文化一样影响了这块土地。台湾则在抵抗中吸收,在拒绝中接受,从而完成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台湾的建筑最能代表台湾文化的这一特征。它是多样的,也是包容的。这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其实,社会理性的形成,得益于包容和多样的文化形态,这一点,在民间信仰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中国民间信仰的多样性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在台湾,这种传统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台湾名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一篇散文《我有一个梦》,她梦想在这号称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生物、物理、化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学建一栋古色古香的书院式讲堂,让老师可以在古风情境中,身临其境地传道授业,让学生耳濡目染,在琴韵书香中吟诗唱词,潜移默化。

    国学精神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耳不听,强调天下为公。这些古训维系调节着我们的家庭和社会。今天的我们不用再用之乎者也交流,但需要在内心深处找到自己的信仰,在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人,其实会优雅而幸福的。

    老祖宗留下几千年的国学是一种让心灵深处充满营养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回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学始终该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源。借用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注:本文源自网络,稍加编辑。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