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运动休闲之道实例11:亲历排球之道

  很多人可能觉得“道”这个东西太深奥,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和生活比较脱节,事实上并非如此,只要用心领悟,就能感受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的文化。

  下面我以亲身的经历来谈谈对排球中的“道”的感悟。

  以前我不大会打排球,高中的时候只是学了非常简单的垫球动作,根本没有上场打过,那个时候不但感受不到这项运动的魅力,还对它有点反感,因为觉得打球的时候手臂会很疼,打完之后手臂还会肿好几天。对这项运动的这种非常片面的认识一直持续到大学一年级。大一上学期的时候,一次去看一场学校组织的系与系之间的排球比赛,是我们系对另外一个系的。我们系排球队里有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高中就很喜欢打排球,球技非常不错。看着排球在空中美妙的飞行曲线,看着场上队员灵活的跑位和精妙的传球,看着一次次精彩的扣杀,我开始对这项运动有了好感。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体育课就开始分项目上,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排球。一开始,我打的很差,用同学和老师的话说就是不熟练,没有球感。当时连一个简单的手抛球的回垫都垫不好,垫的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点方向感都没有,技术要求更高的上手的二传球的水平就更不用提了,基本不会,不是让球漏下来就是垫到很偏的方向。当时十分郁闷,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现在回过头想一想,觉得很正常。毕竟一开始接触,还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事物,更谈不上掌握了。这很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那个时候人和球远远没有达到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距离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天人合一的“道”的境界还差的很远。

  毕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天道酬勤,经过不断的刻苦的课堂练习,我的基本功渐渐的扎实了起来。发球,一传,二传的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就连技术难度很高的扣球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在不断的练习中,我的球感渐渐变的好了起来,越来越觉得对排球的控制更加自如了,可以说渐渐的达到了人球合一的境界,渐渐的领悟到了中国文化中的“道”的境界。

  但毕竟排球不是个人项目,一个队伍中仅有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球感好是没有太大作用的,作为一项集体运动,排球中更加需要的是队员与队员之间默契的配合,简单来说也就是人与人的合一,即更高层次上的一种合一,更高层次上的一种“道”的境界。

  由于扎实的基本功,我不久就被光荣的选为系排球队的队员。作为队员,除了上课,还要打一些比赛。刚入队的时候,我打的是一传,有时候也作为自由人。虽然我的基本功还算可以,别人的水平也不低,但是作为集体运动,没有精彩的团队配合,是打不好的。真正在场上时的感觉和平时在下面单独练球是不一样的,复杂的占位规则,频繁的轮转换位,一传二传的质量,起跳的点,扣球的点,都需要队员之间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也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一,整个队伍的一种高层次的“道”的境界。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大适应大家,经常传球失误。随着比赛进程的延续,队员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一传、二传送球的默契,对方扣球时的网前和后场保护,己方扣球时的后场保护等等。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大家之间越来越默契,不仅人和球之间,而且人与人之间,都达到了一种合一的“道”的境界。打的多了之后,就觉得整个队伍是一个整体,随着排球的运动,队员们有机的占位、垫球、传球、扣球、拦网什么的都让人觉得非常和谐,融合的很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三的一次全校系级之间的比赛中,我们系很光荣的拿到了亚军的好成绩!

  其实不仅仅是在排球中,在生活中其它很多方面都能寻觅到“道”的影子,“道”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留意。

  (作者:周玉修 中科大电子科学技术系  2006级硕士研究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