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运动休闲之道实例15:感悟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书画、文学和园艺等艺术之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当今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这恐怕是对传统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认同的,尤其是对旅游亦有兴趣的人。因此,不管是北方富贵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幽静闲雅的私家园林,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的游客。

  但是,很多朋友或是慕名而去,或是因恰在某处就近而去的,都说园林没有意思,看起来都差不多,尽是些旧亭子和假山,不好看也不好玩。在这样那样的园林中,我们常看到景象也是如织的游人在园子里匆匆而过,只是在导游讲些昔日园林主人的轶闻趣事的地方以及一些奇花异草面前才会停下脚步,聆听、拍照。

  起初,我也是这样匆匆走过一些园林,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更不要谈有关的感受了。   后来,认识一位对园林颇有研究的朋友,也翻过他那堆有关园林的书,要么是太过专业的造园之术,要么是太多引经据典的园林文化研究,都没能够引起我的兴趣,一瞥而过了。有一次他介绍了一本新书给我,这本书将建筑、山水、草木等园林要素,园林与诗词、戏曲、音乐的关系以及如何游园从欣赏的角度用诗词、典故等方法平易近人的描述出来。看后只觉得文章美而园林更美,让我领略到这其中天地别有之韵味,于是就急着想去这些园林看看。

  很快,在国庆长假中我赶到了苏州,看园林当然首选苏州,苏州存有的园林数量最多,也较完整,更有拙政园、网师园等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作。这次有了背景资料,我不再盲目的一扫而过了。每进一个园子,我就按图索骥,把园中的景物一一看过。比如拙政园,规模较大,分为中、西、东三部,又有园中园、枇杷园和海棠春坞,整个园内亭台楼阁众多,却各有特色,错落有致,水、石、花、木布局变化多端,待我费尽周折,细细将这些经典之作找到看过,满脑都是粉墙墨瓦,瘦山碧水,依然一片茫然,哪见什么绝妙手笔。又如留园,它的入口曲折狭长,却因巧妙处理,步移景换,到了主园内更有豁然开朗之感,谓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意。我进入园后便开始东张西望,可这狭廊也太过曲折多变了,最后我感觉都要迷路了,到了园内半天还是迷迷糊糊,哪里还能找到景物之妙。这次的匆匆浏览虽然看到的东西不少,可还是不识园林真面目。

  第二年我又有机会到了苏州,这次和朋友去了网师园。由于是第二次去已算熟悉,再加上有上次游园之鉴,这次索性随意慢慢来逛。江南私家园林一般都是园林与住宅相连,网师园两者都不大,以精巧见称。园子中心是一个大池,衬托园名。“网师”的渔隐之意,这也反映出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不满时政,而做出的“道不明则隐”的选择。他们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修身养性。园的主厅是看松读画轩,它的右边沿墙是由黄石堆起的临水小岗,高处是一小亭,居高临下,云水变幻,可以联想到明月高悬,水中映月,风吹影动的幽静景色。坐在亭中看对面高大的山墙,墨瓦在白墙上勾勒出的弧线竟是如此生动。亭子转过去在低处临水是一小阁,题名濯缨,取意“沧浪之水清兮,叮以濯我缨;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意驻足,便可看到以粉墙为背景,湖石一柱,箬竹一丛,就是一幅很美的写意画。透过形状各异的门洞漏窗,便有一幅幅图画镶嵌于精美的镜框中了。一个小小的园子,我们竟游了近两个小时,丝毫不觉得狭促,并为这么小的空间中巧妙的布置了这么多或实或虚的景物而惊叹,感觉如同置身世外桃源一般。这里的景物自然和谐,隔额、楹联更是点出了奇妙意境与深刻寓意,让人融入这山水中,体会一种高远志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现在想来以前看到的那些园林,也是各有千秋自有无限境界,我却没能透过含蓄朦胧的景象感受到这种境界。人们谈到造园时常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在形式和格局上主要是摹仿自然山水,但又非简单生硬的再现或模仿,而足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概括,同时溶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的精华以及个人的情趣意志进行的创造。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对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园林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得,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造圆“有法无式”,游园时只见山水美色固然无法悟得园林性灵,但是像我初时“执象以求”,当然也是“咫尺干旱”,遑论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追求是道,因对时事失望而退隐的中国文人,自然专注于对道的寻求。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他们,一旦没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道之途,道家“道法自然”与禅的“明心见性”的思想自然会影响并打动他们,崇尚自然,去尘世妄念,安贫乐道。于是他们在园林诗情画意、淡雅幽深的自然和谐境界之中,“观天地,察身物,悟己心,体大一”,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今,这些园林就如同一部“不立文字”的修道经典,可让我们身感同受地去领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作者:孟明  中科大自动化系 2003级硕士研究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