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众妙之门实例22:我所理解的道

  我从未认真的去思考和理解什么是“道”。尽管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道”有关的名词,“道教”在中国虽是一个无人不晓的教派,我却并不了解;也常听到别人议论“茶道”、“棋道”、“花道”的,更是不知其意。

  在金庸小说里有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人物风清扬,其“独孤九剑”天下无敌。我对小说本身并没有什么研究,对“剑”道也没有多少了解,真不知道这样的世外高人在剑术上是如何达到这样的高度的。没练过剑,却下过围棋。我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开始和几个小朋友学下围棋,尽管规则上大家都知道的差不多,可是我总是输给别人。后来我自己不甘心总是输,于是悄悄找了本围棋棋谱看了看。这一看不得了,很快小朋友们便因为不是我的对手而不跟我下了。但是当有一天我和一个更厉害的人下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棋艺还是那么的糟糕:自己每下一子总觉得是最占便宜的,但是对手的下一步棋却占了更大的便宜——那是一种毫无还手之力的颓败感。也许这种棋招对决的游戏中,比拼的就是谁对棋 “道”的领悟更精深吧!

  下棋之“道”我始终未能参透,所以今天我依然只是个看看棋谱的门外汉。据说李昌镐也是每天摆棋谱到半夜的。如果我遇到名师指点,也每天摆棋谱到半夜,说不定也早已深谙“棋道”了。棋道不说也罢,说说我学骑车时的悟道经历吧。当然,悟道之前先免不了接受父母关于骑车之“道”的指导:骑车很简单,握紧车把,保持好平衡,踩脚蹬,眼睛往前看。可是当脚踩上车蹬的时候,车子根本不听使唤,车把左右摇摆,任凭我怎么费力,车子就是不能平衡,很快就倒下了。父母在一旁大声的指导更本就听不进去。即便是现在,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千千万万的人都会骑车,都可以轻松的保持平衡,可是我在刚学车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困难呢?当然还有更让人费解的事情。我一个人找了一个有点坡度的小路,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脚蹬地,一次次的从小坡上滑下来。滑了半个多小时后,我尝试着把脚踩在脚蹬上,惊讶的发现我居然能够骑着车子从小坡上骑下来了!小时候算数学题,我会工工整整地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如果老师问我一个问题,我也会头头是道的说上一二三。然而有人问我是怎么把握自行车的车把让车子平衡的话,我也许只能说出父母对我说的几句话:握紧车把,保持好平衡,眼睛往前看,踩脚蹬。然而我相信你依然不知道我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尤其是那短短的半个多小时的滑坡练习为什么会让我保持平衡的。

  棋“道”也好,车“道”也好,凡是论及“道”的地方,总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中国有道观,外国有修道院,有很多关于悟“道”的小故事,都是在追求一种悟道的境界。但是什么是道,竟然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道观、修道院的存在,因为在我看来,尤其是我上面说的下棋和骑车的经历,悟“道”只不过是我们生活行事的一种方式。对于道的理解,其“源”是我们的实践活动。其“流”在于我们下一次的实践会更好。也就是说“道”始终是来源于实践而付诸于实践的。有一句话说的好:眼高手低。我在工作的时候便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做一个实验,先前把所有的实验步骤都仔仔细细的写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然而在实验中还是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往往预计二个小时的工作要忙上一天,或者实验半途而费。要想把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实验很好的掌握,也可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十几次的尝试。现在想来,问题便在于这个“道”字上。做实验前,觉得自己对实验的原理、操作之“道”都通过理论学习理解掌握了,但是到了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现象和情况是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况且自己对于书本的理解也不是非常透彻。因此也只有通过一遍遍的实践操作,才能够将自己一字一句的理解丰富成准确、深刻的感受,从而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完全的把握。

  大诗人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实际上不仅仅是纸上听来的,对于听说了来的,或者自己空想出来的,凡是没有自己亲自体验过的“道”,都是需要通过实践去体验、去认识、去升华的。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概念上的“道”,而忽略了“道”的“源”与“流”。“道”的境界是不值得追求的,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理解和完善“道”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果一定要我们如苦行僧一般的先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悟了“道”(我是很怀疑如此这般能悟道吗),这样的“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 张新峰  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2003级硕士研究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