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众妙之门实例14:我心目中的道

  什么是道?怎样才叫得道?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有人说,道就是道理,比如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也有人说,道就是一个人的境界。还有人说,道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在我没有上刘仲林老师这门课之前,我对道的认识也没有脱离上述几种理解的范畴。但是现在,经过几节课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我对道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道是什么?道就是一。这句看似玄妙的话中蕴涵了道的全部精髓。有人可能要问: “什么是一?”一就是宇宙的万事万物的整体,就是一切的统一。因而它必然是超越语言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所以,道就是对宇宙人生的大彻大悟。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上说,道是从古至今的先贤哲人们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禅宗、道教等宗教,都是在追求对宇宙人生的领悟,只不过是途径和方式不同罢了。

  实际上,道的境界有两种,一种是“大道”,另一种是“小道”。“大道”就是刚才所讨论的对宇宙人生的整体领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达到的;“小道”则不同,“小道”指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领悟,而在实践上达到的境界。这一概念相比于“大道”来说,要好理解的多。世间的各种知识或是技能,如果光是听别人的讲解,或是仅仅局限于书本,是不能真正掌握的。比如学习数学,如果仅仅是看书上的例题,而不自己动手去做,学到的永远是肤浅的东西,无法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再比如书法,一个大书法家可以任意挥洒,随心所欲,写出的都是很优秀的艺术作品,而如果让这位书法家给初学者讲他用笔的道理,再聪明的人也会如堕云雾。初学书法的人,必须要从一二三做起,认真的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领悟用笔的方式和书法的境界,逐渐的掌握这门艺术。

  因此,道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体悟到真正的道境。道不是死板的公式或是定理,而是需要活学活用,根据客观需要来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骑自行车,在什么时候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平衡,是很难说清楚的。这就是很多初学自行车的人容易摔跤的原因。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对于武学的描述也是这样。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剑,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张三丰一遍演示完后,只听张三丰问道: “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再演示一遍后,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

  上面这个例子,张无忌之所以要努力把剑招都忘记,就是契合了道的活学活用的道理。只有领悟剑招的“神”,而忘记剑招的“形”,才是真正悟道。再比如上面举的书法的例子,那些书法家能随意挥洒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把那些书法上的条条框框都忘记了,而领悟了书法的神韵,这是一个初学者做不到的。

  求道的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但是也离不开旁人的教导和自己的思考。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是很难跨入一门学科的门槛的;物理学家牛顿也指出:自己的成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获得的。知识需要积累才能成为一门对人类真正有用的学科,人类的科技进步也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贡献累积起来的成果。但是,仅仅有前人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理解前人的东西,或者取得更新的成果,就必须善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道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既可以说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也可以说是关于对具体事物领悟把握的小道。无论是哪种道,都是需要通过实践,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创新所得到的。道又不是那种死的东西,道需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领悟了道,达到了“得道”的境界。

  (作者: 张梁 中科大少年班 2000级本科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