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众妙之门实例8:守株待兔与道
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本是用来讽刺那些希望不劳而获不知变通之人的,我却意外的读到了一篇很有新意的现代版的《守株待兔》诗。全文摘录如下:
守株待兔的第四天,
我凝视远方,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
守株待兔的第十天,
我学会分辨小鸟的叫声,嗅闻不同花草的香气。
守株待兔的第十七天,
我可以从微风中感觉到蝴蝶的心情。
守株待兔的第二十天,
一群小兔对我微笑,
送我一朵紫色的花,我们闲聊了许久,
并互道晚安。
作者开篇就是守株待兔第四天,那么前三天待兔之人在干什么呢?在傻傻的待兔!第一天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希望再拾到一只撞到树桩上的倒霉兔子,其结果自然是失望而返。守株第二天失望更进一步,心情急躁难安。第三天更是绝望,可能已诅咒树桩和兔子不下千百遍,心情低落到了极点。第四天在烦躁中转移注意力时,突然发现天边变幻的云彩原来很美,于是坐看云起云落变化无常,心情随之而释然。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尽管仍然在守株,却淡化了待兔的目的。结果发现原来树林中有着很多美好的景物,各种美丽的小鸟鸣唱着悦耳的歌声,五彩缤纷的花草散发着芬芳的香气。易家之道曰日日新,从大处说是指天地变化日日新,那么从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以“厚德载物”,不固守一隅,那么在守株待兔的同时当然可以欣赏天边云彩的变幻、分辨鸟儿的鸣唱和花草的芬芳,在个人的感官认识上也是日日新,在对世界的认识上日有所获。
在守株待兔第十七天,从微风中能感知蝴蝶的心情。在多日的守桩和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中,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地步,正所谓“致虚极,守静笃”。
而在守株待兔第二十天,居然完全忘了守株之为何,接受了一群兔子送的紫色花朵,并且和它们聊了半天。可以想象在傍晚树林中,夕阳西下,一轮红日染红了天边变幻的云彩,鸟儿们在树丛间鸣唱着悦耳的歌声,空气中弥漫着花草醉人的清香,蝴蝶在微风中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一个人手持一枝紫色的花,和一群可爱的兔子互道晚安挥手告别。一副多么令人陶醉的图画!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尽管没有守到有形的兔子,但一群小兔对我微笑,说明我已经守到了“兔子”,这只兔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佛家之道曰见心性,修禅但求顿悟,“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带着待兔的念守株,在失望急躁中受外物所引,感悟天地万物之变化,戒守内心分辨鸟鸣花香,及至调心定止可从微风中感知蝴蝶的舞动,完成了内心的洗礼,和一群小兔进行了平等的交流,直指内心的宁静平和。守株待兔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悟道的历程。
道家追求清净无为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其最高境界。在守株待兔的空虚至极中,开始认知天地自然,及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达到“坐忘”,在静极中感觉蝴蝶的心情,最终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内心的清净舒畅也只有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了。 张之洞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内学致身心。从这首诗中可以反映出来,由有念急躁的心情归于无欲舒畅的心境。这是自我的觉醒,也是对“道”的追求。
(作者:万军喜 中科大化学系2003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