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众妙之门实例6:我的人生之道

  所谓的“道”,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在审视了强弱、大小等自然关系以后,演化出的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结合。

  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人都有一种欲得之而后快的思想。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即使你刻意的追求,你的目标却并不因为人为的努力而自然而然的向你靠近。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为我的一篇论文而头痛。我的脑袋里有一个新的想法,我想把它实现出来。如果真的能够达到高人一筹的效果,不消说,一篇漂亮的论文就诞生了。但是不曾想,构思的时候头头是道,等到我真的动手去做仿真试验的时候,却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我构思的算法,并没有带来意料中的优异表现。这怎么可能?在先前的推理中,它的每一步都是有扎实的理论依据的呀?为了证实这个算法的有效性,我想尽各种办法去改进实验,包括构造各种特殊的我所需要的数据。经过许多次令人沮丧的失败后,我终于决定放弃。当时我的想法是,除非弄虚作假伪造数据,否则这个算法我是做不出来了。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不久,在另一项实验中得到的灵感使我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我所需要做的,只是在数据处理之前加一步小小的预处理。当时的成功,真的让我感觉到一种“妙手偶得之”的侥幸。不过,细细想来,这正是一个可以追求却没有结果的最好的证明。我无法得到结果,是因为积累不够,这个事实并没有因为我多么穷极心思的追求而有所改变;而当有朝一日到达了那个程度,所有到来的结果,却又让人觉得那么合情合理,自然而然。

  生活是个过程,每个人都不可能让它停下来,人们只能无奈的面对生活带给你的接踵而来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面对选择时左右为难,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料,今天的选择对明天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学,对选择的艰难有所议论。《碧岩录》中的一句“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正是对选择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我觉得,更具有道家思想。只不过,这句话里蕴含的艰难意味更甚,而失去了道学中那种无谓的超脱。在生活中,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点。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非常艰难的选择,而且一个人接受艰难的程度是有限的,尝过了这个限度,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懊悔而无法理解的决定。那么,既然你必须做出一个决定,就把胸怀放开些吧,其实,唯一需要的,就是让生活能够继续前进的方法。所以生活中的道,也意味着要平静地接受一切必须接受的事情,不管它,是什么,程度如何。

  我还在读书,但是同实验室的学长,已经在面对毕业择业的难题。我所目睹的,有人面对着多样的选择,患得患失,犹豫之间已是时光飞逝,却还没有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在他身边,已经有人早早的签过了。其实,工作的选择,真的有那么艰难吗?选择工作确实要慎重,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实际投入上作后的努力和发展。穷极心思而做出一个决定,并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而一个坦然而又良好的心态,却是事业有成必须的因素。

  生活中,我们在不断追求,追求美好的事物,也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我们会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我们都是年轻人,有旺盛的精力和意志去前进,但是,如果对“度”失去控制,还不够丰富的人生阅历就会给我们前进的步伐带来阻碍,方式失之于激进,失之于功利,反而欲速不达,甚至完全失败。有一个故事,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种“道”。它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草。大树具有伟岸的身躯,所以他总是嘲笑脚下小草的弱小。但是,当有一天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大树被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去迎接又一个晴天。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自然去追求成为大树,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当心,避免风雨来袭。当真的风雨到来时,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应对。生活没有故事这么简单,我们面对的,也不仅仅是风雨,我们需要阅历的增加去锻炼自己的臂膀,能够更全而的看待一些事情,知道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

  (作者: 杨琳   中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2003级硕士研究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