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众妙之门实例2:生生之谓易
首先,让我们来重温一篇日记:
2003年2月18日 星期二
早上,上班不久,从传染病院转来了一个昏迷的病人。这是一名护士,她不幸病倒后,深爱她的丈夫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劝阻,每天给她送汤、送饭、送花。她的丈夫不幸染病也倒下了,而且走得十分匆忙,没能给爱妻留下半句遗言。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到悲痛:这是我们的姐妹啊,我们一定要全力救治她。
赵子文主任一声令下:送ICU室、插支纤镜,上呼吸机、心电监护、抽血……我看到赵子文主任在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之后护士们又为患者吸出带毒性痰液约50毫升,更换因大小便失禁的裤子……经过一番紧急救治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慢慢平稳下来。
事后,我和赵主任及参加抢救的护士聊天,问他们怕不怕?赵主任说:“当时只想快点插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护士说:“当时只觉得手不够用,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来赶快把所有的事做好。”
一位护士的爱人得知自己的妻子将被抽调到临时病区时,提出让她辞职,但这位护士却没有这样做。她瞒着家里人,毅然来到了临时病区,还交待原来病区的同事,如果家里人打电话来找她,就说她刚刚走开或是做治疗去了。真是用心良苦!
这一切使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医疗战线从发病至今,前仆后继地倒下了100多名医护人员,答案就在这里:为医学科学献身,救死扶伤,我们责无旁贷!
今天女儿打来电话说:“妈妈,我好想你……”
在去年的非典期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积慧护士长的《护士日记》,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易传》中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迎战“非典”的战斗中,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救死扶伤的乐观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勇敢地乐观地面对;放弃一己之私,投身到为人类健康而斗争的队伍中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看到青年学生乐观积极的状态,看到广大市民献血、捐赠等,我们面对“非典”应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弘扬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众志成城,和衷共济,乐观向上,战胜威胁我们以及家人的病魔。
谁都知道,在全国四千例“非典”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医护人员,在没有研制出“非典”特效药的情况下,死亡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他认为不知生,来问死是毫无意义的。鬼神问题,在儒家是很少说的,他们倾向于即有即无之间,不承认死后问题是值得讨论的问题。邓练贤在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将病情写给主管医生,用生命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人是超越生死的人。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非典”并不可怕,怕的是心死。“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这句话说的很高明,也有很深的意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可以说是对这“爱人”精神的一种很好的解释。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这个爱人精神。上海卫视做了一个公益广告,告诉人们有许多人用一双双手清理街道,车站消毒;也有许多退休的老先生,老太太走上街头,扛起消毒桶,投身到公益劳动之中;更不必说广大医护人员了!
面对“非典”,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正是这份热爱生命的力量,这种“生生不已”的动力,才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挡住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正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作者:傅国胜 中科大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 2004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