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创造之道实例16:我创造,故我在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快结束了,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刘仲林老师对“科学、创造、文化”的生动演绎又历历在目,余音绕梁。这门课可以称得上是“开启民智”之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以前,我虽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在知识和技能积累上应该说达到了一定层次,但是,我始终对创造感到很遥远,对人生的设计也没有从创造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刘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我感到豁然开朗,对创造技法、创造思维和创造境界(最高境界是道),以及从创造和道的角度阐释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别是易、儒、道、释的求道方法及其创造学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求道观)有了一定了解。在世界观方面,确立了创造是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最高境界;在方法论方面,可以把创造理论用于创造实践,把“成物”和“成己”都提升到新的高度,觉悟以创造之道为最高追求的人生本质,提升人生境界。学习刘老师的课之后,我对创造人生境界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悟。

  宇宙亿万年的进化创造了人。人是万物之灵,人生应该怎样才有意义?我们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每个人的追求和理想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位诗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生是一个不过百年左右的短暂历史过程,要长久地活在历史中,只有在有生之年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每个人的内因和外因都不同,因此做出的贡献也不同。人生境界多种多样,每个人在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上都是公平的,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造。创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生命的意义。

  创造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易家思想的核心是“生生日新”,提出“综合创新论”的张岱年先生指出,“生”即是“创”,可见,不论是古代的易家思想,还是现代学说,创造是核心。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创,人生的最高意义也是创,这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结论。中华文化的复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从新文化的角度说,就是立自然创造之心,立创造本性之命,继在实践中的境界(道)修养之学,把大众与民族的创造觉悟和践行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积极,或消极,创造是人生最积极的生活方式,唯有创造才能使人感到不虚此行,不枉此生,拥有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什么是创造?刘老师从三个层面给“创造”下了一个立体定义,即创造成果(赋予新而和的存在)、创造过程(对已知要素进行组合和选择的过程)、创造者(主体境界是实践中的一,不可言传的道),这无疑是正确的。

  创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创造,所有人类个体均能从事创造。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志(即创造之志)存高远,都可以创造,都可以取得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很多人是在无意识地进行创造,即是被动地进行创造,而一些人是在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即在主动地进行创造。

  我有个习惯:在我要研究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个事情,或写一篇文章前,当这些事物比较复杂时,我总是尽可能地提前取得详尽的材料并进行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在当时不会出现最好或最满意的思路,于是我暂时把它搁置一边,去做别的事情,在随后的时间里,脑子里经常在可能的时候闪现一下或思考一段未完成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终于在某个时候,感到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从创造的角度说,这是符合创造规律的。创造也就是经过不断积累的量变而最终引起质变的过程,这种量变是创造的过程,而顿悟则是质变,这种质变从思想上来说是顿悟创造之道。

  儒家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就是说,天赋予人一种本性,遵循这种本性就叫道。这种“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之本性。从这个角度说,创造之道是人的本性在实践中的呈现。

  我们要用创造理论指导创造实践,创造实践检验和发展创造理论,从而达到创造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将各种创造技法(分联想、组合、类比、臻美四大门类)熔为一炉,将创造思维(分概念思维和意象思维)方式汇成一体,达到“无法而法”的境界,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也即达到中国先贤追求的“觉悟大道,开启天府,达到人生至境,充分发挥内在潜能”的人生最高目标,真正不辜负刘老师“发现自己心灵深处的本性,宇宙亿万年进化无言的启迪,展现出一个有别于往日之己的人生新天地”的期望。

  愿我们能树立创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的思想,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觉悟以创造之道为最高追求的人生本质,投生创造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创造,故我在。

  (作者:  卢浩 中科大统计与金融系 2004级博士研究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