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创造之道实例8:道法自然
谈到创造境界,最后无不归结为两个字“悟道”,这是一学期学习下来的最深感受。因此,明了什么是“道”,如何修“道”,如何得“道”,如何提升“道”就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人生悟道轨迹。
我很喜欢看名人传记,不过我往往喜欢看他们的经历,特别是他们曾经面对过的种种沧桑。因为,“道”是需要修行才能体悟到的。看看别人的修行,也就能够为自己的修行起到指导作用。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通过自己不停的去亲身经历事情,来修正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状态,经历的越多,修正的机会就越多,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交流状态越好,也就越能得“道”。谈到修行,应该有两个阶段:入其内,出其外。缺一不可。
入其内。入其内就是指首先要投入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中去磨练自己的思想和认知,这是修行的第一步。投入需要付出专注和刻苦,需要经受各种困难的洗礼,这样个人的思想和认识才会得到升华,才能领悟到很多自然内在的特性。
其实,很多人都能做到这一步,我们姑且称为“厚积”。小学的课本上我们就学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这个简单的故事后面蕴含着深刻的修行含义。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创造天分从哪里来?应该说和他小时候刻苦练习画鸡蛋是分不开的。正是在他老师的引导之下,达芬奇反复地练习从不同的角度画鸡蛋,也正是在这样投入的修炼之中,让他体悟到了艺术创造的第一推动---艺术之道。有的人可能会说,画蛋不过是在练习基本功而已,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任何事情都得从反复的基本练习里领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就像平时学骑自行车,学习游泳那样,首先得反复的练习基本动作,慢慢才能悟出动作的要领,进而学会了之后,才能在不停的实践中自由发挥,一展创造之能。
在这方面,美国则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现在,正是IT蓬勃发展的年代,IT技术中最基础的元素就是半导体工艺。正是在一片片小小的半导体芯片上,人类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电脑,互联网,巨型计算机。可是有谁想到,这些奇迹的诞生,源于上个世纪整整20年艰苦卓绝的研究积累。大约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科研机构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硅,他们通过各种大量的实验发现,纯净的硅是不导电的,但是掺杂了其它的元素之后,它就变成了半导体,也就是今天各种微电子芯片的基础。美国所有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整整花了20多年时间,在半导体上反复的做了各种实验,把它的特性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之后,才开始大规模的把半导体技术投入应用,而且直到现在,半导体技术的潜力依然没有挖掘到尽头,它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厚积”作为修行的第一步,无论是对个人,甚至对整个集体,社会,都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第一步。
当然,光有“厚积”还不够。修行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出其外——即所谓的“薄发”。如果只是满足于不断的积累,而没有把认识提高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没有形成一种全局的思考,那么也就无法使自身和周围环境交流状态不断精炼和升华,思维永远停留在对具体事情的操作上,无法跳出纷繁复杂的“俗事”缠绕。不能出其外,就只能永远徘徊在“道”的左右,不得其门而入。诚然,这种精炼只能靠自己去完成,因为这种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交流是具有强烈的个体特征和个性色彩的,是别人无法替代完成的。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作为“薄发”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19世纪60年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作为发现者的门捷列夫向世人们充分的展示了“精炼”自身与周围环境交流状态的重要性。他也很好的完成了修行的第二个步骤——出其外。
22岁的门捷列夫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彼得堡大学任教,并被破格任命为讲师。工作后,门捷列夫没有参与热门的化学成分研究工作,而是去探索化学中的“哲学原理”,去寻找化合物中的内在联系。在19世纪中叶,整个自然科学已由收集材料到了整理、概括材料时期,科学史上的三大发现已使化学的相邻学科由经验科学成为理论科学。化学也有待于从纯经验性科学过渡到理论科学。这时,化学元素不断发现,元素性质相继被测定。门捷列夫正是不满足于仅仅完成这些具体的工作,转而思考这些具体元素性质背后更为深刻的东西,才得以在19世纪末期,发现了著名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整个化学科学的进程,使得化学从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变成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理性的学科。
因此,可以看出修行是悟“道”的必经之路,而修行则必须完成两个缺一不可的步骤,否则,就不可能悟道,不可能自由的创造发挥。
悟“道”也并非最终的目标,为了法自然,我们的“道”需要根据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刻不断丰富而需要不停的修改。因为我们对周围环境建立起来的交流状态需要不断的调整,不断地进化。“道”也就随着这种进化由小“道”变成大“道”。因此,悟“道”的人,还需要继续修行,把自己的小“道”提高到大“道”。
因此,不断地修行,不停的感悟和提升“道”的境界,正是人类永不停歇的脚步。道无止境,我们前进的步伐也无止境。引用一位思想的话作为结束,也作为勉励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陆俊峰 中科大物理系2004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