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创造之道实例7:登山小思
仲春之日,与家人和朋友结伴去位于皖西南的万佛山。此山在安徽省的舒城县,是位于鄂、豫、皖交界处大别山的余脉,海拔1300多米,虽比不上五岳的巍峨与雄奇,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它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山。
我们一行上午8点多从住处开始登山。住处是在万佛山主峰下一个狭小的山谷里,那里曾是上个世纪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后方医院所在地,仅有一条崎岖的山路沿着溪流蜿蜒约十公里后才能见到一个小山寨。人在山谷里,只能看见头顶上一片窄窄的天空,除此之外,就是满眼苍翠的山林。是日,晴朗气清,惠风和畅,出发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一个缓坡,举目四望,呵!住处已经不知不觉淹没在群山之中,根本找不到了,登山前在住处周围那些看似很高的山头,此时已经在脚下。当地的向导说,我们走了三分之一还不到,这是最好走的一段,后面的可就难走了。开始我们还有点不服气,但走着走着,山势越来越陡,感觉越来越吃力,那阵势真是地道的“爬"山了。突然间,我们面前豁然开朗,原来这是一个较为宽阔的山脊,站在山石上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黄绿相间的田野,山坳里轻纱般的薄雾,村庄上袅袅的炊烟,构成一幅美丽的春天水彩画!
已经是11点多了,我们在山脊上艰难行进,大多数地方是手脚并用,有的险峻程度不亚于黄山的“鲫鱼背”,左右都是深渊,向上一看,好家伙,主峰总算依稀可见其“庐山真面目”了,但离我们还远着哩!我心里纳闷:爬了这么长的时间,一个又一个山头被甩在脚下,总以为就要到主峰了,怎么还那么远呢?
我们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兴致丝毫不减,相互鼓舞和帮助,有的还唱着“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曙光在前头”,终于爬上主峰的最高处,环顾四周,真乃“一览众山小”,在山脊、缓坡上所看到的群山、田野、村庄、河流一下子变得很远、很小,但看到的范围却更宽、更大,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面对登顶后才能看到的美丽景象,我不禁沉思起来:世间的道理犹如登山,在山脚下所见很有限,对美丽的景象几乎没有认识,而在山腰的视野则开阔许多,对其已经有了初步的感触和认知,到了山顶则无所不见,对美丽的景象终于得到一个完美的理解和全面、准确的判断;倘若没有登顶的壮志、恒心和毅力并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最终达到顶点的人,是不可能达此目标和境界的。难怪贤达的先辈们一再告诫后生,做人、求知和行事不能像“井底之蛙’’,跳不出那一片狭小的天空,却自以为世界很小,以至于感觉甚好,自鸣得意。由此我又联想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易家主张的“生生”思想。根据熊十力先生的理解,“生生”的核心思想是“恒创恒新”,即时时创,日日新,而张岱年大师则更直截了当,他说:“生”即是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的不断代替旧的,新旧交替,继续不已。’’显而易见,登山足可窥“生生”思想之一斑,如果我们缺少登高、求新、不断开辟和创造新视野的勇气并付诸于坚持不懈的艰苦实践,其结局只能是驻足原地、维持现状,最终成为“一潭死水”。倘一个人如此,他将成“井底之蛙”,无法领略和享受井外五彩缤纷、无边无际的世界;一个组织如此,将会逐渐丧失前进的动力,被不断创新、滚滚向前的社会所遗弃;一个国家如此,将会钝化民族的心智,无法跻身于目新月异、新而又新的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高章存中科大管理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