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感悟创造之道实例4:实践中体会创造

  由于实验室进行大量计算的需要,本学期实验室建立了一个集群计算系统。我平时比较爱好计算机,而且相对比较熟悉计算机,因此就由我来负责。从11月到12月,在这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中,通过一些前人从未采用的方法,解决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后,集群系统终于能初步运行了。在这忙碌的一个月中,我充分领略了创造的辛苦与乐趣。

  创造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创造成果,与传统学科学习知识,认识真理的目的相比更为明确,因此也需要更为强大的动力来保证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一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人员本身的兴趣,二是源于外界的压力。创造需要灵感,要产生灵感,需要创造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创造人员本身对需要创造的目的不感兴趣,那么,是不可能投入进去的,也就很难产生创造的冲动与灵感。我在搭建系统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一些好的想法都不是在工作时间内想出来的,如果没有对电脑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业余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去想工作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这些有用的想法。但是,仅仅依赖兴趣是不够的,兴趣的确会让人全身心的投入某一件事情中,然而,当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身心的疲劳等等都会消磨人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外界给予适当的压力来刺激一下。

  在这项工作中后期,由于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而且遇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难题,使得我几乎失去耐心,产生厌烦感。这时,导师却问我能不能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也许他是无心的,但对我来说,有了一个确定的时间要求,就促使我想办法抓紧时间,突破难题,摆脱了厌烦感。虽然最后没能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但这个星期,却是我进度最快的一个星期。因此,兴趣促使我们努力工作,适当的压力又保证我们能够持续工作。两者都是创造的动力所在。

  创造有着很多方法,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把传统科学得到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种应用,不是生搬硬套公式的应用,而是要充分了解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灵感”。灵感在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灵感源自何处呢?是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后的顿悟。很难想象一个没见过电的人能够发明电动机。基础知识的多少不是说在开始时需要对所有知识掌握得多么透彻,而是说在开始时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在创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深入了解。在搭建集群系统时,需要使用NIS服务。但是我在加载NIS服务时,却总是不能成功,我就反复的尝试,但是一直没有效果。终于,在一次午饭时,一个想法出现了:NIS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为什么一定要去用它?经过查看资料,终于明白,NIS是网络信息系统(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NIS提供了通用数据库访问设施,可以实现向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分发信息,这使得网络看起来像一个独立系统,在所有的主机上有着相同的账号。原来,NIS就是一个自动建立、同步服务器与节点机账号的工具,既然如此,对于我所要建立的这个小的系统,手工完成这些工作也就可以了,何必要用NIS呢?因此,一次午饭时的不合常规的想法,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的知识补充,那个想法也只能成为一个无用的想法。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让我了解到,解决问题不仅仅去模仿别人的成功做法,更要从根本上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创造是一项与传统科学有着根本区别的人类活动,它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技巧,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经历了十几甚至二十几年传统科学教育的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转变思路,灵活的将已有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提升创造的境界。

  (作者:沈瑜 中科大2003级硕士研究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