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化大学堂举行第十三次讲学活动

  5月20日下午,校内外约三百名中华文化研修者欢聚一堂,在我校东区水上报告厅举行了中华文化大学堂第十三次讲学活动。本次讲学主题之一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恰逢校园正在举行科技活动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大校园里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科技与人文交流融合、共同繁荣的文化新气象。

  

图1.著名播音员魏民朗诵经典

  第一部分是“连续学修”时段。首先,由安徽省广播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魏民副会长带领大家进行“经典诵读”,魏老师带领全场的嘉宾、观众齐声诵读了《论语》中五段经典名句。魏老师声音壮阔雄浑,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大家大饱耳福。接下来,刘仲林教授就诵读内容进行了“要义解读”。刘老师指出:5月23日是中华文化大师张岱年先生103周年诞辰,张先生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综合创造”文化观,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中国诸子百家之长,建设中华新文化。中华文化大学堂正是沿着张先生指引的方向探索、实践。刘老师认为,中华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在“内学”,即提高每个人内在的身心境界;西方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在“外学”,即探寻外在事物的运动规律。他重点解读了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修行思想和方法。这一学修以“艺”(古时六艺,今泛指各种分科的知识或技艺)开始,以“仁”(孝悌是基本)为核心,以“德”为根据,步步提升,最后达到“道”的境界。在这一修行方向上“圣人与凡人一”,把仁爱之心付诸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成贤达圣。这一时段最后是“学修心得”,人文学院晏渝老师作为学员代表,作题为“感悟五十学习之点滴”发言,畅谈中华文化学修给自己思想和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图2.李嘉曾教授报告

  第二部分是“专题讲座”时段,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李嘉曾教授作了题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澳门为例”报告。李教授主要就4个方面对澳门文化作了讲述:一、澳门概况和早期历史,主要就澳门的行政区划、面积、人口、人均GDP、发展简史等进行了介绍;二、中西文化在澳门的碰撞,这部分主要谈了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血泪历史,葡萄牙殖民者东来与明、清政府的关系,作为葡萄牙的准殖民地澳门文化的特点;三、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澳门的多元文化特征,①语言文化(四语三言),②宗教文化(道佛基督)、③民俗文化(节日、饮食、婚假);四、澳门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①多元——社会活动的不竭源泉,②开放——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③和谐——社会发展的理想前景。讲演后,李教授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李教授讲演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中西文化对比生动鲜活,听众反响热烈,一位学员当场作诗“澳门吟”赠李教授。

  

图3.报告会场一角

  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胡化凯、安徽大学资深教授钱耕森、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会长杨屹、副会长安妮、安徽省图书馆新安百姓讲坛程珑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