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庆贺“中华文化大学网”正式开通

  近年,玛雅长历法(Long Count)引起世界关注。在这一历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5125.37年。世界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阿维尼(Anthony F. Aveni)认为,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长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表示一个轮回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零天”是一个五千年一遇的重大时刻,正好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的冬至。我国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正如杜甫在诗中所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这是一个冬至春来的非凡时刻。

  将“长历法”和“冬至”蕴含的丰富意象融贯在一起,不禁令人对“零天”肃然起敬。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如果以2012年12月21日“零天”为界,用五千年的大尺度,反思中华文化的过去、展望未来,一定会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更长远、更富战略性的思考,展现与当前充斥着“娱乐”“功利”“权钱”等氛围的“短平快”文化迥然不同的前景。作为抛砖引玉,笔者尝试描述这一愿景,也期待更多的读者共绘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蓝图。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带箭头“长历法”时间数轴,其中间的一点表示“零天”。“零天”以前表示前一个五千年,“零天”以后表示下一个五千年。

  一、回首五千年  

  在前一个五千年中,距“零天”2500年、500年、100年的三个时段尤其引人关注。

  距离“零天”2500年左右的时段,是世界文化呈现大发展、大飞跃的“轴心时代”,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释迦牟尼,……都出现在这个时段,大批原创的思想在这时涌现,至今一直影响着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距离“零天”500年左右的时段,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时期。这场文化运动从意大利兴起,在16世纪时已扩大至欧洲各国,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各个方面。“文艺复兴”(Renaissanc),有重生、新生的意思,是人类在经历“轴心时代”后,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段,中国虽然有不少文化成就,例如新儒家兴盛发展,但并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和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的文化大变革的时代。自此以后,在西方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革面前,中国的巨大落差日益相形见绌。

  距离“零天”100年左右的时段,是中国出现“新文化运动”,力图改变中国文化的封闭和落后状态。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深刻内在差异,加之外在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影响,先后出现了“全盘西化”“国粹主义”“儒学复兴”“中体西用”“综合创造”等不同的理念和口号,形成长期中西文化激烈论战,但真正意义上的“百家争鸣”的理论建设时代并没有出现,胡适等憧憬的“中国文艺复兴”,迟迟没有到来。

  二、展望五千年

  在下一个五千年,我们可以利用“镜像原理”,采用与上个五千年相对称的方法,展望一下未来距“零天”100年、500年、2500年各时段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推测。

  从“零天”开始的今后100年,中国将逐渐摆脱千年“经学”传统的羁绊,形成以“创学”为引领的新文化理论探索和普及时期,新思想、新理论、新学派不断增长,彻底改变前一个100年中西论战批判为主调、新文化理论建设滞后并被边缘化的态势。中华新文化理论与大众结合,将带来中华民族智慧的腾飞。

  从“零天”开始的今后500年,将出现一个与前一百年西方文艺复兴相呼应的“东方文化复兴”的时期。西方文化的一条主线是以古希腊对“逻各斯”的探索、引申和发展起来的,并在500年前文艺复兴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而东方文化的一条主线是以古代中国对“道”的探索、引申和发展起来的,“道”必将在今后500年的东方文化复兴中大放异彩。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将以平等的地位,协同共建有全球意义的“第三种文化”  

  从“零天”开始的今后2500年,将出现一个人类与机器人“物我合一”的新时代,并演进出与之相应的崭新文化;现在文化的各种长期势不两立的文化形态斗争,将在一个更高的文明层面获得会通;出现一个以地球文明为中心,多星球文明协同发展的全新“轴心时代”。

  三、站在新纪元的起点

  五千年一次的新纪元,从时间上讲,是送旧迎新,就中华文化而言,面对的是“承道统,启新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整体互动,当前文化的最大问题是:就文化自身内因而言,在强大的新旧“经学”传统惯力制约下,急功近利的文化碎片、经学式的考证思辨成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主流,系统的新文化理论探索稀少并被边缘化。

  如前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90多年,现在应从中西文化的辩论阶段,转向中西文化会通的理论建设和大众普及新阶段。笔者认为,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文化新命与大众觉醒”。文化新命的起点是三千年前《诗经》所说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经过《易传》“生生日新”学说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现代以来,张岱年等许多大师认为:“生即是创造”,这句著名金言,顿使“新命”的内涵,从“生”跃升到“创”的新境。

  我们可以用“画龙点睛”比喻中华新文化理论建构:这个龙就是“道”,代表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这个“睛”就是“创”,代表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更新。两者融会贯通而成的“创造之道”,是中华新文化精髓和理论核心所在。

  2010年11月21日, “中华文化大学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2012年12月21日,“中华文化大学网”开通,面向师生和社会大众,“承道统,启新命,你我大道同修行”,迈开一步一个脚印的中华新文化大众实践探索。

(原名“玛雅历法和中华文化新命”《中国科学报》2012年12月21日发表)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