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通中西方 兼修两大学

  “首夏犹清和 芳草亦未歇”,校园里万物欣欣向荣。五月八日,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搭建中西文化汇通桥梁,开阔学生眼界,合肥一中国际教育交流部特邀中科大中华文化大学负责人刘仲林教授,在一中阶梯教室举办一场中华文化专题讲座:“会通中西方兼修两大学”。合肥一中国际交流部的师生和家长代表聆听了这场报告

  合肥一中国际交流部的加拿大高中和美国高中开办以来,学校领导在学生接受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重视中文课程,使学生继续得到本土优秀文化的熏陶。

  图1、报告会现场

  刘教授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两位大师的故事;中西文化不同特点;中华文化精髓所在;学修中华文化大学。

  刘教授在报告中先从中国文化大师钱穆和科学大师钱伟长叔侄两人的故事谈起,从钱伟长院士题词“岩坚泉请,宜结良缘”,谈到儒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引申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宜结良缘”的主题。接着刘教授具体分析了中西传统文化在主客体关系、思维特点、内学外学重点方面的不同特质,进而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会通点——“创造”,介绍了中华文化大师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造”文化观。

  图2、刘教授报告

  刘教授通过向现场同学提问“什么是道?”,现场同学各抒己见。而后,刘教授以“庖丁解牛”和劳模张秉贵等古今的实践悟道事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道”的境界含义,渐渐引领大家领悟中华文化精髓所在。接着通过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解析“为学”和“为道”的区别和联系,指出现代分科大学的重点在”为学”,而中华文化大学的重点在“为道”,“为学”和“为道”结合,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接受现代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如何让自己“转识成智”, 激发创造力,内外兼修,就需要走进智慧的大学——中华文化大学。最后刘教授简介了中科大的“中华文化大学”自2010年创办以来的情况,勉励大家学修,拥有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担当一份责任。本次讲座,又是中华文化大学牵手中小学的一次实践。

  图3、同学提问

  合肥一中国际部的领导、家长和老师同学一起,认真聆听了这场报告,并进行了交流提问互动。大家都说,获益匪浅。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为刘教授从事公益事业,普及、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神所感动。

  会后,不少家长和师生围住刘教授,一边请教探讨,一边要求继续学修,参加中华文化大学的活动。

  图4、听讲的国际部老师(前排)

  (合肥一中国际教育交流部杨凤华)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