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根植“中华”的大学

  批评现有大学弊端,不如另建一种大学弥补。西方与东方、“科学”与“道学”,将共同协奏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交响曲。

  谈到“大学”,大家马上想到流行的西式“分科”大学;而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是已久违的中式“超学科”大学,因其植根“中华”,故称之为“中华文化大学”。其重点不是分科知识学习(外学),而是人生境界的修行(内学)。中华文化大学的宗旨可以用经典《大学》开篇的一句话表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的光明正大德性,在于造就一代新人,在于达到最高善的境界。

  谈到“中华文化”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经典诵读、国学培训等“小学”模式;而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是聚焦中华文化精髓、放眼中华文化整体的“大学”模式。中华文化大学的定位是“承道统,启新命,同修行”,即不仅传承先哲“志于道”的传统,而且要开启“创”的新命;不是仅仅少数人参与,而是惠及百姓大众的同修共进。在目标上“守明德悟道之向”,在理论上“走综合创新之路”,在实践上“行百姓日用之学”,是对中华文化大学定位的解读。

  在浮躁的急功近利社会背景下,中华文化大学迈着蹒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与世人竞考热逐的大学比,这所大学显得另类、孤独、微弱、冷清、无助,以至显得无功无用。但创办者深信,这所大学打着五千年文明印记,跳动二十一世纪日新脉搏,直指当下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天性,其“无功无用”中蕴含着彻悟人生的“大功大用”。这所大学,将给持之以恒的修行者带来大美、纯真、至善、玄妙、澄明、震撼,以至无以言表的境界。

  用心发现中华文化大学,就是发现生命深处的自己。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圣人,只有觉悟与迷失的区别。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