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专题讲座

与庄子有约——台湾 朱荣智教授

  与庄子有约

  ------年轻人学庄子 

  朱荣智 教授 撰

  自序

  1.生命的大智慧家

  2.展翅高飞的大鹏鸟

  3.嬉笑怒骂,妙笔生花

  4.天地有大美,人生有至乐

  5.珍惜个体生命,善待自然生态

  6.海阔天空任君逍遥

  7.人生有许多无奈

  8.勇敢面对生死

  9.人生总有路可走

  10.人生有梦最美

  11.潜能无限不要自限

  12.人生贵在发展自我

  13.爱拼才会赢

  14.朝三暮四不能成事

  15.成功靠持续的努力

  16.智慧是修来的

  17.快乐是人生第一要义

  18.快乐之道在于能放、能忘

  19.快乐做自己

  20.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21.朋友交往莫逆于心

  22.做人要有原则而不能只有原则

  23.对与不对不是绝对

  24.蜗角之争不足可取

  25.爱对人用对方法

  26.失去爱人不能失去爱

  27.生活是一种习惯,生命是一种态度

  28.书本只是糟粕吗?

  29.庄子会买IPhone 5吗?

  30.少年情怀总是诗

  自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学者。道家的思想,以老子为宗,庄子承其学而加以发扬光大,庄子之于老子,犹如孟子之于孔子,对于儒家与道家学术的传承与宏扬,都有很大的贡献和成就。

  庄子和孟子同处在一个乱世的时代,战国七雄争霸,请侯各国追求富国强兵,罔顾人民生命的安危。孟子提倡仁义,主张王道;庄子则提倡逍遥,主张自然。一个强调以进为退,一个强调以退为进。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从东边爬山,或是从西边爬山,目的都是要到山顶。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截然不同,但是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美满,取径不同,立意都是相同。

  老子的思想,以道为中心,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法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则进一层提出逍遥游,超然尘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人生的烦恼与痛苦,往往来自自己的私心与欲望,对欲望无止尽的追求,以及强烈的自私心理,是人类痛苦的根源。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主张知止、知足,因为「祸大而不知足,咎莫大而欲得。」从节制人的私心与欲望入手。庄子则从「一死生」、「齐万物」、「混善恶」、「不谴是非」等观点立论;他的人生至境,是要跳脱一般人对生死的迷障,以及对万事万物存有的差别心理。

  庄子用平常心看待人的生死,认为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定律,每个人都要坦然面对;人生是有许多无奈,但是人生总有路可走,人生贵在发展自我。同时,庄子认为,世俗的是非,都是主观意识的认定,并不是真正的是非。庄子「齐万物」、「泯是非」、「混善恶」的思想,推本朔源,是来自老子的自然哲学。老子认为,道不只是宇宙的本源,也是自然的秩序,道的运作,是相反而相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都是相对的,是相生和相成,万物一体,物我不分。

  庄子生在衰乱之世,天下沉浊,人心苦闷。庄子是个有心人,他了解人生的种种困惑、烦恼,主要是因为人心太执着、太放不开,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庄子主张去成心顺应自然,超越相对的现象世界,而逍遥于无限的绝对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求得心灵的安顿,不受情意的牵引,没有欲望的奔驰。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求得一颗安定的心、一颗富足的心、一颗自由的心,一个人的心灵,越宽、越广,才能越自在、越快乐,越能享受人生之美。

  庄子的思想,对浮浮沉沉于名利世界的成人,大有帮助,是一帖消暑解渴的清凉剂,也是一座指引人生大道的光明灯。庄子的思想,对正在求学进修的青春少年,也有引导启发的作用。青春少年像春天苏醒的大地,充满活泼生机,但是对生命的理解,也许仍然懵懵懂懂,对未来的发展,则开始感受到压力。庄子的文章,字字珠玑,尤其他那生动优点的寓言故事,虽然大半是凭空杜撰,却涵义深远,别有寄托,喜欢听故事、看故事的青春少年,将特别能感受到庄子的热情、率真的个性、豪放的精神。

  庄子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也是个很通达的人,他的文章,充满机智、富于谐趣、具有豪情。青春少年展读庄子的书,可以学到高度的智慧,可以学到旷达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学到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浪漫的情怀。

  生命的大智慧家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代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与孟子同时。与孟子所处的时代一样,众暴寡,强侵弱,饱经战争、离乱的苦难。庄子是宋国蒙城人,今河南省商丘市,一说是安徽蒙城。宋国在河南洛阳附近,是一个小国,处在四战之地,在齐、楚等列强诸侯的包挟之下,屡次成为战乱的中心,最后仍然难逃被瓜分的命运。

  人穷志不穷

  根据汉朝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庄子曾为蒙漆园吏,只是一名小官吏,不像老子曾为周朝守藏室之史,身分十分尊贵。庄子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非常贫苦。有一天,他穷得没有米下锅煮饭,要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推辞说:等到收租之后,就借庄子三百两金子。庄子很生气,回答说:在他来的路上,有人呼叫他的名字,左顾右盼都没看到人,最后在车轮下见到一条鱼,鱼脱离了河水,希望庄子给??坏闼?蠲?W?铀担汉醚剑〉任夷嫌挝庠剑?て鹞鹘?乃?词⒋笥?印S闼担核懔税桑〉共蝗缭缫坏愕铰粲愀傻氖谐≌椅野桑∽?悠犊嗲笾??词艿郊嗪雍畹霓陕洹?/P>

  庄子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人穷而志不穷。有一天,庄子穿着一件粗布大衣,身上有许多补钉,鞋子只有用粗绳绑着,跑去见魏王。魏王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说:你怎么这么困顿呢?庄子回答说:我是贫穷,不是困苦。穿破旧的衣服是贫穷,有志难伸才是困顿。庄子并不以自己的贫穷为意,反而讽刺魏王说:处在昏昧的国君和暴乱的臣子之中,想要不遭受困顿的命运,办得到吗?

  淡泊名利

  天下滔滔,很多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争名夺利。庄子对于富贵的生活,看得非常淡泊,庄子并不是没有接受获取功名富贵。楚王曾经派二名大夫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见庄子,希望把楚国的政事委托给庄子。庄子正在濮水钓鱼,笑着对二名楚国大夫说: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墓昕潜怀?跤盟拷戆??娣旁诿硖谩U庵簧窆暝敢馑篮蠊昕潜徊胤牌鹄矗?故腔钭磐弦肺舶驮谀嗟乩锱佬心兀慷????蠓蛩担旱比辉敢饣钭旁谀嗟乩锱佬小W?铀担耗敲矗?忝蔷颓牖厝グ桑∥乙惨?谀嗟乩锱佬校??约合不兜纳?睿?灰?艿闭?叩氖?俊?/P>

  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善于雄辩。惠施当了梁国的宰相,怕庄子抢了他的职位,派人在城里找庄子。庄子知道了这件事,前往见惠施,跟他说了一个故事。中国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这种鸟只栖息在梧桐树上,只吃竹子的果实,只喝甜美的泉水。有一天,一只乌鸦嘴巴咬着腐烂的老鼠,见了??,以为??要抢??母?玫睦鲜螅?帕艘惶??焐系母?美鲜缶偷舻降厣稀W?影蚜汗?紫嗟闹拔唬?扔魑??玫睦鲜螅?恍家还耍?菔┗故游?浔Γ?卤蛔?忧蓝帷?/P>

  庄子对一般以富贵为骄矜的人,尤其是不假辞色,大肆嘲讽。宋国有一个人名叫曹商,为宋王出使到秦国,得到秦王百辆车子的赏赐。曹商洋洋得意,对庄子说:居处在陋巷,穿破旧的衣服,面黄肌瘦,这不是我的专长,我的专长,是能开悟国君,一下子就能得到百辆车子的赏赐。庄子说:听说秦王生病找医生,能替他治疮的人,可以得一辆车,替他舐痔的人,得五辆车,所做的事越卑下,得到得赏赐就越多。你是不是替他做很多卑下的事呢?你走吧!《孟子》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齐国有个人娶了一妻、一妾,自己每天到坟地向人要饭,回家却骗其妻妾,说是别人请客。有些人为了得到名利做见不得人的事,还十分得意。

  参透生死

  庄子对人生的观照,非常通达,他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关系,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现象。人生也是如此,人的生死,就像白天与夜晚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庄子认为,人最初是处在天地混沌之中,后来有了气,气依附了形体而有的生命,生命消逝则回到自然。

  庄子并不是无情的人,人对亲友的生离死别,总是不忍与不舍,非常难过。庄子妻死,庄子始哭而后歌,是因为他对生命有深切的体悟。庄子将死的时候,弟子要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木,日月、星辰、万物为陪葬品,葬具就都完备了。弟子们说:如果把老师的尸体丢到荒郊野外,会被鸟兽吃掉。庄子回答说:尸体暴露在地上,被鸟兽吃掉,尸体埋藏在棺木,棺木坏损,也会被蝼蚁吃掉,何必偏心呢?

  豁达人生

  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障,很多人贪生怕死,执迷贪求,所以烦恼痛苦一辈子。所有存在的都会消逝,只是迟早而已。如果天地万物都不会死亡,这个世界就不再存在了。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珍惜所有,全力以赴。

  一般人怕死,是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其实,尘归尘,土归土,人来自大自然,又回归大自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空手而来,也空手而回,我们什么也没带走,什么也带不走,有什么好计较、?碍的呢?庄子的人生智慧,为芸芸众生,提供一个方便法门,寻觅一方人间净土。

  阅读省思:

  1.从庄子生平,你同意一个人可以失意不可以失志吗?

  2.庄子的人生智慧,对你的生命有什么启发?

  展翅高飞的大鹏鸟

  庄子一生追求自由逍遥

  庄子生在衰乱之世,他所处的时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崩溃,诸侯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王钢废弛,名教坠地,庄子置身在悲苦的现实世界,眼睁睁的看着充满杀戮、饥饿、流亡的战祸,以及诸侯间的篡夺、凌虐,穷兵黩武,庄子心生悲悯,使用诙谐、幽默、嘲讽、讥刺的文字,假托虚构的寓言故事,阐述他的伟大思想,在揶揄声中,隐含着许多无奈和落寞。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要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追求与造物者同游,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徜徉逍遥于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庄子了解人生的种种困惑烦忧,主要是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以及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所以就有是非之争、善恶之辨,以及得失、祸福的理念,而对生死的道理,也不能释然接受。因为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所以在精神与物质上,便有层层束缚,而有许多烦恼与痛苦。

  庄子是个非常豁达的人,他看待人生,就像是一场梦,而且认为一死一生,都是天命。《斋物论》篇中,庄子提到人夜晚做梦饮酒作乐,一觉醒来却在哭泣;有时梦中哭泣,醒来却开开心打猎。一个人在作梦的时候,往往不知在作梦,在梦中又有梦境,直到醒来才知道是在作梦。

  来是偶然,死是必然

  《大宗师》篇中,庄子说:死生,命也。白天与晚上的更迭运行,是自然的现象,人的生死,就像白天与晚上的变化一样,也只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来是偶然,死亦必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偶然的结合而来,而有生必有死,是人人都要走的路。人生像是一趟旅行,我们只买单程票,不是买来回票,一口气呼出去而吸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下辈子。人与人之间,就像搭一列火车,有人先上车,有人先下车,有人同时上车;先上车未必先下车,后上车未必后下车,同时上车未必同时下车。车抵终点,大家都会下车。

  庄子的观念,天地万物的成毁、死生,都是气的流衍、聚散,人的生死,也是如此。「通天下一气」,人之生,气的凝聚;人之死,气的消散。死人与活人的不同,不就是差一口气吗?

  死亡的阴影,是令人恐惧、害怕的。《至乐》篇中,庄子用诙谐的笔调描写一个髑髅自述死后的快乐。人死之后,没有长辈、部属等等人际的纠葛,没有四季冷热的变化,没有人间工作的劳苦。《斋物论》篇中,庄子举丽姬嫁到晋国,起先不乐意嫁过去,悲伤哭泣;等到嫁到晋国,与晋王共同享受荣华富贵,才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悲伤哭泣,说明死者怎么不会后悔以前要求生呢?

  庄子的人生至境,是要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谓至人无己,就是解除一己之我执。执着是痛苦的根源,人常常执着于一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以不能与万物冥合,不能乘御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随缘自在。人要解脱烦恼与痛苦,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私心和贪念,连「我」的名分都没有了,世俗的得失、祸福、名利,又有什么值得挂记的呢?

  庄子描述的神人,是肌肤像冰雪,姣好文静如处女,只是吸风饮露,不食五谷,能够随物变化,与造化同游。庄子所指的圣人,不是儒家的尧帝,而是道家的许由。神人不讲事功,圣人不求虚名,虚己待物,不受物累。至人、神人、圣人,都能无心而不自用,随物变化,忘怀得失,无己无私,与大道相通。

  学习庄子不羁尘俗的睿智

  庄子的时代,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但是他的人生智慧,对我们现代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启迪和引导的作用。没有一个时代比现在变得这么快、这么大、这么多,很多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工作、生活都很疲惫、沮丧;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也逼得许多青春少年对人生失去信心,难以适应,栖栖皇皇的忙乱生活中,迷失奋斗的方向、努力的目标,以至发生各种脱序、脱轨的不正常现象,带给自己、家人、学校、社会,许许多多的困扰。

  庄子的一生,处在忧患之中,但是他没有退避、堕落,他用自己超然的态度,把痛苦的人生,提升出来,凝炼成不?尘俗的睿智,举世滔滔,庄子把自己从凡俗中抽离出来,追求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逍遥世界。我们学习庄子的精神,就是要能无求、无待,超越种种人为或天然的限制,表现最大的自由空间。

  人生难得要珍惜

  人生苦短要珍惜,人生无常要把握,人生多难要小心。人生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生像一张画布,有人能彩绘出不朽名作,有人只能涂鸦;人生如一把胡琴,有人能弹奏出美妙天籁,有人只能弹出几个单音。每个人都是画家,每个人都能描绘出自己的人生愿景;每个人都是音乐家,每个人都能谱写自己的生命乐章。如果说人生如戏,老天给每人一些筹码,我们都可以玩几回人间游戏。虽然人生苦难偏多,但是我们不妨学学庄子,去成心、去私念,无我、忘我,游心于物之初,当下得到心灵的解放。

  人生的存在,有种种的困惑、烦恼,人在物质方面的努力,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只有从精神上得到完全的自由解放,才能彻底圆满地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阅读省思:

  1.你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2.庄子的自由理想,对你有什么启发?

  嘻笑怒骂,妙笔生花

  迷离恍惚,富于奇趣

  庄子的文章,迷离恍惚,富于奇趣,出入变化,难以捉摸。庄子喜欢说故事,常常假托历史传奇人物,像天马行空一般,无端无崖,不着边际,甚至荒诞不经,任意放纵,真是奇诡滑稽,而又宏肆奔放。庄子认为天下混乱纷扰,不能用太正经、太庄重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只能用虚构的寓言,吸引大家的注意。既然是虚构的寓言,就不必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也无从考证真假了。

  道家的中心思想是「道」,「道」是虚无缥缈抽象的存在,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大道幽微奥秘,我们不能用客观的理智去诠释、理解,只能用主观的感情去直觉、体悟,所以《天道》篇中,庄子假借?勐值幕埃?衔?牖腹??恋氖ト酥?裕?皇枪湃说脑闫?/P>

  道,没有形、色、名、声,却遍体存在,《知北游》篇中,庄子说:道在蝼蚁,道在?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道虽然是普遍的存在,但是我们不能说蝼蚁就是道,?稗就是道,……,我们不能以一个有限的、相对的形、名、声、色的物体,来涵盖道的范畴,因此,庄子打破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用说明式的文字,而用象征性的文字,庄子的文章充满浪漫的色彩。庄子是藉虚构的具体事物,表达抽象的理念。

  庄子寓言,想象力丰富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包括上古时代的神话人物,有帝王、宰臣、名士,也有与庄子同一时代的历史人物,还有许多出自庄子编造虚构的人物,有的有名字,有的没有名字,而冠以国名(如宋人、越人)、官名(如右师、监河侯)、职业(如狙公、庖丁),或形体的特征(如刖者、叔山无趾)。庄子擅长刻划人物,不管是正常的人,或是形体残缺的人,或是神仙鬼怪,在庄子的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十分传神。譬如《人间世》篇,他描述支离疏的体型,说支离疏头低下来的时候,缩在肚脐下面,肩膀高出于头顶上,发髻指着上天,五脏的脉管突起在背脊,两股几乎成了两胁。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令人印象深刻,用字夸张,意象鲜明。

  庄子的学识很渊博,观察力很精细,想象力很丰富,各种珍禽异兽、花草树木,一到了庄子笔下,都成了灵动、活泼,很有生命力。庄子常常以象征性的语言,诙谐的笔调,反映他对凡俗的嘲弄,但是在揶揄声中,又隐含悲悯与同情。

  庄子的文学,是情感的美、理智的善、科学的真,三者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六才子书,庄子为首

  庄子的文学成就,大体而言,一是充满机智,二是富于谐趣,三是具有豪情。清朝金圣叹批六才子书,庄子为首,不是浪得虚名。庄子的机智,孕育出许多的名言警句,令人深刻觉醒、体悟,庄子以其聪明睿智,找到了人生的盲点。人生的痛苦,往往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多,只有超越实用的、功利的目的,人的心灵才能不受层层的束缚,而得到自由解脱。庄子主张与时俱化,顺应自然,这是庄子的高明,也是庄子的机智。

  庄子的文章,富于谐趣,这和他开朗放达的个性有关。庄子热爱自由,不喜欢受拘束,他看待人生,就像游戏一样。庄子个性开朗,所以乐观、达观,他喜欢开玩笑,但不是恶意伤人,他对当时的政治、社会有严厉的批评,笔调多戏谑和嘲弄。《斋物论》篇中,朝三暮四的故事,虽然是嘲讽众狙昧于虚名,狙公喂食橡实,早上三颗、下午四颗,与早上四颗、下午三颗,没有不同,但是众狙或喜、或怒,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假象?我们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常被美丽的外表蒙蔽,而看不到被蒙蔽的内涵。

  庄子的谐趣,不是低俗的逗乐,而是高级的幽默。庄子是讽刺的高手,却也不失君子风度,他很少激烈的批评,他常常借古喻今,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同时,庄子不爱说教训的话,在轻松有趣的文字中,隐含高深的哲理,我们不会像看一般的笑话,笑完就算了,我们读庄子的文章,得到了乐趣,也学到了哲理。

  转化提升,超拔现实

  庄子的豪情,来自对现实的超拔。庄子一生穷困,却能转化与提升,苦中求乐,乐在其中。一般人拘泥于生死、荣辱、祸福、得失、善恶……的困惑,所以捆手绑脚,放不开来。庄子是知道、安道,且得道的人,无思无虑、无处无服、无从无道,所以能知道、安道,且得道。庄子能够放开一切形体、心知的蔽障,如至人、神人、圣人一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无求无待。

  如何知道?不以知道为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如何安道?不以安道为安道,才是真正的安道。如何得道?不以得道为得道,才是真正的得道。「有」的观念消解了,「无」的观念也消解了,一切都放下,这就是「同于大通」。《大宗师》篇中的「坐忘」,忘其所忘,则无不忘矣!一切的得失、祸福都忘了,还有什么得失、祸福呢?

  庄子有伟大的胸怀,有热烈的感情,有冷静的头脑,所以庄子的文章深具豪情。庄子的豪情,开通放达的成分居多,盛气凌人的局面甚少。我们读庄子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庄子超出尘世的飘逸情怀,而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咄咄逼人的激烈分子。

  庄子的文章,字字珠玑,令人赞叹。庄子虽然时常随心所欲的嘻笑怒骂,但是在他的严厉批评的背后,呈现高度的关怀,他不只是追求个人的自由逍遥,更为广大的痛苦人生,指点生命的迷津。

  阅读省思:

  1.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

  2.你从庄子的文章,得到哪些的启发呢?

  天地有大美,人生有至乐

  美是在有限中看出无限

  庄子在《知北游》篇、《天道》篇、《天下》篇,多次提到「天地有大美」。子认为天地所以有大美,是因为天地体道而行,自然无为,不带有实用目的的活动,自由、无限。美是在有限中看出无限,心境越自由,越能享受美的存在,自由与无限,是一切美的特质。

  游戏是艺术的起源,游戏和艺术都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孩童在游戏时,游戏的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游戏之外,别有所求。艺术也是如此。我们对于美的欣赏,必须把实用的目的抽离出去,才能真正享受美感的经验。现实的生活,是有限的、不自由的、苦闷的。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厌倦,梦想是人生对于无限的追求。

  游,是优游自在、往来无碍

  《逍遥》篇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意义不凡,表达庄子一生理想的追求,就是要逍遥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没有「游」字,而有「游」字,「游,旌旗之流也。」旌旗的流苏,随风飘扬,非常自得。清朝段玉裁的注:「引申出游、嬉游,俗作游。」游、游同一个字。《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字也是取其悠游自在,往来无碍的意思。游,是心灵的解放,天道的自然运行,无为无求,人要效法天道,也能离绝功利之心、欲望之念,就能臻于逍遥自适、自由自在的人生至境。庄子认为人只要顺应自然,纯任自然,就可以与道合一,与天地精神往来。

  自由是一种心境

  自由是一种心境。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建立在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逍遥世界。什么是「逍遥」?简单的说,就是徜徉自得的意思。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在大树下休息,骄傲的国王经过他的身边,问说:哲学家,请问有我效劳的吗?哲学家回答说:国王,你唯一能帮忙的事,就是请站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个人到了不拘无求的地步,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尊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大鹏鸟从北冥迁徙到南冥,因为体积庞大,动作壮观,所以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要凭借六月海动的大风,才能游行自如,不被束缚。庄子一再使用夸张的笔法,说鹏鸟的翅膀像「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都在强调无限大的时空关系。

  庄子所描述的逍遥世界,是个无拘无束,无限开展的自然世界,像是《逍游游》篇的「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斋物论》篇的「尘垢之外」,《应帝王》篇的「圹垠之野」,《在宥》篇的「无穷之门」、「无极之野」,《天运》篇的「逍遥之墟」,《达生》篇的「无端之纪」,《山木》篇的「无人之野」、「大莫之国」等等,都具有非常浩瀚广大的象征意义。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一般人囿于有形的、有用的东西,以为看得见的东西才存在,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其实,很多存在的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很多世俗认为有用的东西,并不是真正有用,而很多真正有用的东西,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却认为没有用。所谓有用、无用,并没有定论,得其当则有用,不得其当则无用,懂得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大美。艺术的创作,只有在超越了实用、功利的目的,创作的自由,才能够完全呈现。

  美就是自由的心志,自由的心志是不带任何功利、实用的目的,有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就有了得失的心理、善恶的分辨。人的心志便杂多而繁乱,便不能自在自得。

  庄子理想中的美,适合于自然的天地之美,庄子称之为「大美」或「至美」。人能取法天地的大美,才能获致人生的至乐。人生的至乐,不是指世俗感官的快乐,世俗感官的快乐,来自外物的刺激,有得而不得,不是有求必得,而且非常容易破灭、消逝。人生的至乐,是超越尘俗感官的快乐,追求心灵的和谐、愉悦。一个人能解脱不明不白的生命困扰,才能游心于物之初,得到真正的喜乐。

  大地无为才能宁静,天道无为而能自然化合。圣人法天而行,以自然为师。我们对外物、对别人的要求越少、依赖越低,我们的心灵空间,就会越广、越宽,越能自在快乐,越能享受人生之美。能够放下一切,才能获得一切。一个人所能拥有的财富、地位、声名,是很有限的,能够不汲汲于名利富贵的追求,不以名利为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不以富贵为富贵,才是真的的富贵。

  天地有大美,人生有至乐,全看自己是不是能够用心去体悟领略,道不远人,幸福快乐之道,就在我们身旁。

  阅读省思:

  1.你平常习惯用心观察大自然的景观吗?

  2.你能体会放下?碍、悠游自在的快乐吗?

  珍惜个体生命,善待自然生态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是长久以来人类为了维持生存与发展,?凵舜笞匀唬?陨??肪乘烈怩艴铩⒓?ぁ⒄鞣?⑵苹怠=?昀矗?笞匀坏姆雌耍?丫?现赜跋烊死嗟纳?妫?厍蚺??⒌夭阆孪荨⒅亟鹗粑廴尽⑼潦?鳌⒉【?腥尽⒘餍胁÷?印??匀死嘣斐傻纳撕Γ??坷醋匀死喽宰匀蛔试吹睦朔眩?沟米匀簧??浅JШ狻V厥忧逍碌目掌?柿俊⑽?そ嗑坏囊?盟?省⒄湎в邢薜淖试次镏省⒆非笪薅镜木蛹一肪常??炷?病?踩?⑹媸省⒔】档纳?羁占洹???恢皇腔繁=逃?钪匾?目翁猓?彩侨?死喙餐???Φ哪勘辍?/P>

  最近根据联合国相关组织的调查,全球至少有11处顶级的美景濒临消失。欧美各国政府也强烈呼吁人民要节约能源、重视水质安全、空气质量、防止食品添加剂、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再利用,改变消费习惯,珍惜自己的的土地,还给地球一个健康又美丽的天地。

  生态变化是跨越时代、地域、民族的问题,早在二千四百年前,庄子的大智慧,就已经深刻体会到这个问题,而且提出极为精辟深入的见解。首先,庄子意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基本的矛盾。人类的需要与其他物种能否存在,是利益背离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以损害及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这个矛盾就存在一天,因为人类往往只顾及自己的需要,而违反自然界的本性和规律。庄子的一生,除了努力探索珍惜个体的生命,追求人生的理想至境,也很用心在寻找如何使人类的生存发展与保持自然生态,得到平衡、协调,得到双赢。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伟大的道家学者,他继承老子对道的主张,认为道是宇宙生命的本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所生、所养,人在天地之间,与其他物种同样平等,人类并没有特别尊贵,人应该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

  《大宗师》篇中,庄子强调道是超乎时间、空间而存在,它是宇宙生命的本源,虽然无形、无声,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却是真实的存在,这是老子所说:有物浑然而成,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的说法的延伸。《知北游》篇中,庄子进一步说明,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的东西,必然是个「非物」,混沌一片,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在《斋物论》中,庄子直接称为「真君」。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扭曲

  自然二字,庄子有时指人与天地万物真诚无畏的本性,有时指天地的大美,有时指人依乎自然之道的修炼而达到的人生境界,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扭曲。《马蹄》篇中,伯乐为了驯服马匹,给马匹各种严厉的要求,是庄子所反对的,庄子强调天地万物自然的生命状态,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其他的物种,是不正确的作法。

  人在天地间的地位是如何呢?庄子在《人世间》篇中说,「与天为徒」,就是认为天子和自己,都是天的儿子。既然自己和天子都是天的儿子,自己和其他的物类,不也都是天的儿子吗?物类齐一,没有大小、尊卑、轻重之分。

  人受食于天

  《德充符》篇里,庄子提到「天鬻」一词,天鬻,就是天养,人受自然的饲养,受食于天。人既然受食于天,就不应该恣意破坏、损害自然生态。庄子常常提到「终其天年」,《养生主》篇中,庄子说:为善不要近乎求名,为恶不要邻乎得刑,忘掉善恶,顺乎自然的中道而行,才能保全自己,才可以保全天性,才可以养护真君,才可以享尽天赋的寿命。庄子把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看待成比追名求利还要更重要,人要珍惜个体的生命。

  庄子不只提到人要「尽年」,对于山中之木因为不材得终其天年,主人家中的雁子以不材死,提示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把自然万物分为有用、无用,认为对人类有需要、有价值的就是有用;对于人类没有需要、没有价值的就是没用。所以,《人间世》篇中,?肌⒗妗㈤??柚等结果实的树,果实熟了,就被敲打摘下,树枝被折断,而长的非常高大的栎树,固为是一棵没有用的散木,把它做船会沉,做棺椁很快就腐烂,做器具很快就毁坏,所以能够「终其天年」。

  庄子主张把无用变有用

  庄子主张善待自然生态,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尽量利用天然能源和资源,《逍遥游》篇中,许由说:有了日月的光,就不必有烛火;已经下雨,就不必再浇水。其次,要把无用的变有用,即今人所谓的资源再利用。《逍遥游》篇中,庄子建议把无用的樗木,种在虚无寂寥的乡土,广大辽阔的原野,供人乘凉休息;惠施的大葫芦,不只可以剖开盛水,也可以做为小舟,浮游四海。当然,善待自然生态是最重要的,人要节制开发和使用消耗性的自然资源,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与维持生态平衡的矛盾。

  阅读省思:

  1.庄子的自然观,是不是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呢?

  2.你有努力改变消费模式,坚持低碳的生活习惯吗?

  海阔天空任君逍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朝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俗话也说:「天不生无用之人。」人的资质虽然有聪敏愚顿之别,相貌有美丑俊恶之分,财富有富贵多寡之异,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下事一长一短,难分轩轾。个子高有个子高的好处,个子矮也有个子矮的方便;穷人有穷人的辛苦,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

  生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享受自己。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用自己的因缘、条件过生活,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有人志在高山,有人志在流水,有人汲汲营营追求功名利禄,有人淡泊名利,粗茶淡饭甘之如饴。

  庄子梦为蝴蝶

  庄子的思想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要快乐做自己,逍遥自在,不受尘俗名利的束缚。庄子有一天睡觉时做梦,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栩栩然快乐自得。等到梦醒的时候,回想起来,不知道是自己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自己。人生最快乐的事,是能够随心所欲,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爱怎么样就不要怎么样,偏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事与愿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听自己不想听的话,见自己不想见的人。

  在美感经验中,主客合一,物我合一,人被拟物化,物也被拟人化。在美感观照时,人与被观照的物,直接碰触,中间没有任何的隔阂,物与人直接交流,我即物,物即我,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

  人生的痛苦,往往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而且欲望太多,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看的很轻、很淡,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就能够像庄子梦为蝴蝶一样,物我泯然浑一,分不清何者为蝴蝶,何者是庄子。自由是对立的消解。当一个人能够浑然与天地合为一体,物我没有隔阂、区别,相合相融,内心就会无?无碍,而徜徉于无限自由的消遥世界,自得自足、自适自乐。

  快乐是主观的自觉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施在濠水桥梁上游乐,庄子对惠施说:你看水中的游鱼,从容自得,真是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当然是不会知道鱼。庄子和惠施都是辩才无碍的人,庄子不认输,说:话说回来,在你说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时候,证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才这样问我。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我是在濠水桥梁之上看到的。

  庄子和惠施两个人,一个从感性看问题,一个从理性看问题。庄子设身自己像是鱼的从容快乐,当下的观照是直觉的,是趣味的认知,超越了利害、得失、善恶的态度;而主张名理的惠施,则是从逻辑、理智的角度加以判断,是知觉的「知」,而不是直觉的「知」,是以我观物,而不是以物观物,理路不同,所以不是同调。

  物无不美,但是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所以意大利大画家罗丹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天下一切人、事、物的美,都要在静观中才能怡然自得。快乐是主观的自觉,而不是客观的分析、判断。我们常看到很多志工,出钱出力,劳动付出,苦不堪言,而能自得其乐;另外,我们也看到有些人,一面吃鱼啖肉,一面却嫌鱼腥肉臭,人在福中不知福。不以苦为苦,何苦之有?不乐为乐,何乐之有?苦、乐只在一念之间。快乐不是拥有很多,而是抱怨很少。一个人心里充满爱、感恩、感激,他的人生是彩色的;相反的,一个人心里只有怨、怒、恨,他的人生是黑白的。

  想要快乐,就能快乐,很多人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求的越多,失的越多。快乐来自一颗自由的心灵,说放下,就放下,不贪、不求,快乐俯拾可得。

  快乐是人生第一要义。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只是为了工作;有些人工作一百分,生活不及格。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娱乐时,要休息、娱乐。人生不是等到怎么样,才能怎么样,是要能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快乐是自找的,不是等待别人施舍的。等待别人施舍,才能有快乐,是很少有机会快乐的。

  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庄子《人间世》篇说: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有些人看不惯纷扰的社会百态,不能适应紧张忙碌的现实生活,总想逃避山林,遁入空门,甚至举家移民,远渡重洋。其实,人在天地间,到处是净土,到处也是灾难。台湾有地震天灾,美国、日本也有。中东炮火连天,战争不停,非洲也饥荒贫困,民不聊生。迭更斯《双城记》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光明的社会,也是最黑暗的社会。每一个世代,都有它的好,也都有它的不好,而且所有的好与不好,常常是联结在一起,相互有关系。

  人与人的相处,我们不能只接受别人的优点,而不接受别人的缺点,我们接受一个人,是要照单全收。我们必须正视人生,人生是有很多挫败失意的时候。逃避问题,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只能平心静气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能付出是福,没有烦恼是慧。我们要努力培养能力与智慧,欣然接受天命的安排,追求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

  阅读省思:

  1.心态决定状态,你有一颗阳光心态吗?

  2.打瞌睡只会作梦,打拼才能圆梦,你同意吗?

  人生有许多无奈

  顺了姑意,逆了嫂意

  苏东坡诗:「耕者欲雨刈者晴,去者顺风来者逆。若使人人祷辄应,造物应须日千变。」耕田的人希望下雨,下雨土湿,好犁田;晒谷子的人希望晴天,晴天有阳光才能把稻谷晒干。走在路上,一边是顺风,另一边就是逆风,风吹两边,不可能两边都是顺风。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虽然顺了姑意,不一定就会逆了嫂意,但是老天很难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顺心如意,老天若要顺着每个人的心意,每天就要千变万化了。我们祝福别人「万事如意」、「事事顺心」,就是因为不能万事如意、事事顺心,才给予衷心的祝福,希望对方能心想事成。

  老天常常跟人开玩笑,老天是整人专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天常常不经意给人一些惊喜,但是多半的时候,是给人带来伤害、痛苦,很多的天然灾害,都不是人类能预先算计得到。「天地无情,人间有爱。」好在人类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然灾难时,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对抗,把伤害减到最低,即使不能挽救伤害,也能互相救助,弥补损失,尽快从残房破瓦中,重整家园,重新站立起来。

  天命难测

  天命难测,人生的棋局,每走一步棋之后,我们不知道下一步棋的变化会是如何?天在中国,有时是指无意志的天,有时是指有意志的天,前者为自然天道,后者为鬼神苍天,多半的人都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冥冥之中有一个主宰,虽然很多人强调事在人为,但是更多的人相信天意难为。

  庄子说:人生处世,应当超然物外,逍遥自在,把一切烦恼寄托于不得已,以养护形体的主宰。「不得已」三个字,隐含人生的许多无奈。人生有许多的事是人所不能左右,人不是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人生不如意事,虽然未必十之八、九,至少也是十之五、六。世事变化无常,谁能保证每个人晚上上床睡觉,第二天都能醒得来呢?

  《西游记、悟空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楷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一个人能够把一切名利、得失、家庭、事业,全部放空,放下,心中没有负担,没有?碍,就能自由自在,自得其乐了。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很多争议、冲突,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各自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也就会生气、愤怒。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更不要拿自己错误惩罚自己。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如果是对的,我们不能生气;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如果是错的,我们不必生气。不管别人对我们的批评是对的或是错的,我们都不要生气。

  生气最伤和气,有一首《莫生气》的打油诗:「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业力各人了,人生所以有很多烦恼与痛苦,就是因为人常常想不开,管太多的事,除了管自己的事,还要管儿孙、管亲朋好友的事,甚至要管老天爷的事,自以为自己的两肩就能挑起天下的重责大任。

  其实,我们并没有广大的神通,我们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庄子《养生主》篇提到,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想要的太多。人生的有限,包括存在的有限,需要的有限,能力的有限。人在时间的巨流中,只是瞬间而已,人在浩瀚的空间里,只是微尘罢了。人常常自不量力,就像夸父逐日的神话,最后是渴死、累死。人与天争,永远是输家,人在天地之间,有如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人体生命的存在,只要一点点食物、一点点水就够了,可是人心贪得无厌,没有得吃的时候,希望有得吃;有得吃的时候,希望能吃饱、吃好、吃巧,甚至讲求情调、气氛。人生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一方面物质未必能满足我们的欲望,一方面我们的能力未必能求得欲望的满足。一个人如果不能知止、知足,求不完就苦不完,就会掉入痛苦的无底深渊。

  庄子说:「人之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生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所不能得到的东西,都是万物本来的样子,因此,面对无可奈何的事,只能安之若命。庄子 在《知北游》篇、《德充符》篇,都提到这个观念,而认为能够做到这种修养的人,是「德之至」,是「唯有德者能之」。台湾名作家杏林子女士,身染残疾,行动不方便,她没有被恶劣的命运击倒,以无比的毅力与勇气,与病魔对抗一生,她不只孜孜于写作,也创办伊甸福利基金会,帮助许多像她一样身受疾病之苦的儿童及成年人。杏林子不怨天,不尤人,勇敢面对老天给她的一切,令人十分敬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诗人王维所描述的悠然自得的心境,正是杏林子一生的生活写照。

  老天给我们的一切都是恩典

  老天给我们的一切,都是恩典,我们要时常心存感恩。面对人生许多的无奈,庄子要我们坦然接受,他提出「托不得已」的观念,以及强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知若命,德之至也。」并不是消极、推委的宿命思想,而是积极、坚强的承当。

  阅读省思:

  1.面对人生的不圆满,你会抱持什么态度呢?

  2.你会勇敢面对人生的很多无奈吗?

  勇敢面对生死

  时常在报纸上看到,有些年轻的朋友,因为承受不了功课的压力,或是感情的纠纷,或是与家人的冲突,不幸走上绝路,断送大好青春美景,令人惋惜、遗憾。死并不难,处死为难。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要死得其时,死得其所。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长久以来,一直是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不解的谜题,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主张,而宗教家的主张,科学家仍然无法承认、确认。古人常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然因为科技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也非常注重养生,但是百岁以上的人瑞,到底还是少数,一般而言,都是活到七十、八十岁上下而已。在有限的岁月里,人生充满很多烦忧。庄子《养身主》篇中,强调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心智的逐物是无穷的,以个人有限的生命去追求心智无限的欲望,是非常危险的。

  人生没有回头路。希腊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带领学生到果园摘苹果,每个人只能摘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到学生们都走出果园,学生们纷纷希望能有再一次的选择,因为没有一个学生满意自己的选择。

  人生是苦海

  佛家讲:人生是苦海。小时候有小时候的苦,长大后有长大后的苦,年老了也有年老了的苦。男人有男人的苦,女人有女人的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在世上,何人不苦呢?

  人要如何看待生命?在有生之年,活的漂漂亮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宋朝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今人余光中也说:「人死的时候,不是什么东西留给棺材。而是什么东西留给历史。」现代人很重视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年轻人,人为什么活着?人要怎么活着?人要如何看待死亡?……等等严肃的命题。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如果生命是一串的连结,我们应该如何解套?如果生命有许多的契机,我们要如何掌握与开发?

  人的一生,有很多可以改变的事,有很多不能改变的事。想改变不能改变的事,是愚昧;不想改变能改变的是懦弱;而知道什么是可以改变、什么是不可以改变是智慧。变不一定更好,不变一定不能更好,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局,我们一方面必须以变应变,一方面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就像庄子《山木》篇,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庄子要自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不是有才与不材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该有材?什么时候该不材?该有材的时候要有材,该不材的时候要不材。

  生命教育不只是一种认知的教育,同时要有引导的力量,能够引导个人从对生命的正确了解,激发出正向的潜能,达到个人内心的平和、安定,进而利他、助人的功能。利己是生命的基调,利他是生命的价值。

  庄子《大宗师》篇说:古代的真人,懂得生命的奥秘,不知道生的喜悦,不知道死的可恶,他出生的时候没有欣喜,他死亡的时候也不拒绝,忽然就来了,忽然就去了,有德的真人看待生死,如此而已。可见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现象,任谁都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死和生,都是天命

  庄子又说:死和生,都是天命,像白天与夜晚的变化一样。圣人体悟这个道理,内心像一面镜子,物来不乱,物去不留,随缘自化。明朝洪应明《菜根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自然界的景象,不都是如此吗?

  人生难得,生命的存在是不容易的,古代多少人服食灵丹,求不死之药,从来没有人成功,我们要有勇气生,也要有勇气面对死亡。死后的世界会是如何?没有人有此经验,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神。」我们只要好好活着、努力活着,就是生命最重要的意义。俗话也说:「为了不要死得太难看,就要好好活着。」

  人生像一出戏

  人生像一出戏,每个人是导演、编剧兼演员,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不坚持,没有人替你坚强;自己不放弃,没有人能逼你放弃。成也自己、败也自己,祸福自取。自己是一条龙或是一条虫,不是别人说的算数,是自己说的才算数。自己是一条龙,别人说你是一条虫,并不会贬损;自己是一条虫,别人说你是一条龙,也不会有增色。

  人生是有限的,人生也有很多烦苦。人生的烦苦,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自找的,前者如天生的残疾病痛,后者如自己的不良习惯,淫逸放荡。当然,天下熙熙皆为名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利往。名利二字很难被人看破、看透,各种得失、利害、祸福的纠葛,最是人生烦恼的根源。人常常被放置在贫穷、恐惧与不安的环境之中,健康、财富、亲情、友情与爱情等五个选项,每个人的优先次序不会都一样,因为每个人所缺少的不同,每个人所重视的也不同。

  没有钱的生活是很苦的,有钱的生活就不苦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人能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为了满足有限的欲望,取舍之间,便会产生无比的困惑、烦恼。庄子提示我们一条正确的人生大道,要想摆脱人生的有限,不管是生命存在的有限或是追逐欲望的有限,就是要懂得超越与提升,化有限为无限,学习大鹏鸟翱游在九万里的高空,享受精神的自由空间。

  阅读省思:

  1.你对生命的理解是如何呢?

  2.你曾经想不开,有殉情的念头吗?

  生总有路可走

  路是人走出来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时候我们以为山穷水尽,其实转个弯,又是柳暗花明。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上帝把你关上一扇门,他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只要一口气还在,人生就充满希望。常常不是路已走到尽头,而是该转弯的时候,只是人不自觉而已。

  条条道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径,不会只有一条,我们只要能够平心静气、冷静思考,或是参考别人的意见,必然能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除非自己放弃,否则人生永远有机会。有一位年轻人,爱情失败,工作、事业也不顺利,心灰意冷,就想剃发出家,遁入空门。他上山到了一座寺庙,向住持说明来意,住持说:你不是要出家,你只是想逃家。你不急剃发受戒,冷静思考几天再说。过了几天,这位年轻人想通了,决定下山重新打拼,后来果然开创一番事业,也有美满的家庭。

  有一位商人做生意失败,亏欠很多钱,一时想不开,就要跳河自尽,他走到河边,看见一个女子忧伤愁容,正准备跳河,这个商人拉住女子问说:为什么想不开?女子说:她心爱的男友移情别恋,她受不了伤痛。商人安慰说:你没有男朋友前,是不是一个人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日子?女子回答说:是。商人说:??以前一个人可以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日子,为什么现在还是自己一个人,却不能平平安安过日子?而且??只是损失一个不爱??的人,他却损失了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呢!报复对方的伤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活着。女子听了他的劝告,就不再自杀了。商人劝了女子之后,自己心里想,我不也是如此吗?以前我没有钱的时候,不也活得好好的吗?现在从有钱回到没有钱,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活着?他自己也想通了,也不想自杀了。

  人生有许多盲点

  人生往往有很多盲点,自己解不开心结。生活苦一点没有关系,内心平和、快乐最重要。有一对穷夫妻,虽然生活不富裕,却能安贫乐道,天天从早到晚开心唱歌,吵得隔壁的有钱人家晚上睡不好觉。有钱人家的朋友建议那位有钱人送一笔钱给穷夫妻,他们就不会再开心唱歌了。果然,富人给穷夫妻一笔钱之后,穷夫妻讨论如何使用这笔钱,丈夫想要投资、置产,太太想要旅游、买珠宝,两个人意见不同,发生争执,最后决定把钱还给富人,夫妻仍然快乐唱歌,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相貌的美丑、能力的大小……,并无一定,庄子《德充符》篇有两个故事,颇耐人寻味、省思。郑国有个人名叫申徒嘉,断了条一腿,他和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一起拜伯昏无人为师,同在一个师门下。子产认为执政大夫的地位崇高,不屑与申徒嘉为伍。他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的时候,你就暂后再走;你先出去的时候,我就暂后再走。第二天,申徒嘉仍然和子产同席而坐,子产很不高兴的说:我现在要出去,你可不可以暂后才走?你看见我这执政大夫,怎么不知道回避,难道你也是执政大夫吗?

  申徒嘉说:在老师的门下,会有执政大夫的尊贵吗?你以自己是执政大夫而自显尊贵,瞧不起别人,不是太过分了吗?我刚来跟老师学习的时候,有人笑我身体残缺,我内心很难过、愤怒,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我怨气就消失,我跟着老师学习十九年之久,我已经不觉得我是只有一只脚的人。现在你以形体的标准来看待我,而不以德行的标准来看待我,亏你是执政大夫,不觉得惭愧吗?子产听完之后,立刻向他道歉赔礼。我们评定一个人,是不可以从行体是否健全来做标准,而是要以德行是否健全来做标准。

  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叔山无趾的人,因为早年犯错,被砍去脚趾。有一天,叔山无趾去见孔子,要向孔子请教学问,被孔子拒绝了。叔山无趾说:我以前因为年轻无知,犯了错误,才被砍去脚趾,我现在知道生命中有比脚趾更尊贵的东西,所以前来向你学习,你竟然还在在意我没有脚趾的事,孔子听了,觉得很浅陋,要求叔山无趾留下来指导他的学生,但是叔山无趾还是离开了。孔子应该不是庄子笔下的个性,这个故事中的孔子,只是庄子拿来借喻的对象吧!

  人有体型的缺陷,也会有心理的缺陷,形体的缺陷,是大家看得见的,心理的缺陷则是别人不轻易看见的。形体的残缺,造成行动的不方便,外观的不美好,令人同情而不应该鄙视,心理的缺陷,则有待自我的调适和专业的辅导。

  在甜蜜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充满热情与信心;欠缺爱与温暖的孩子,内心常怀恐惧、不安、害羞、内向,没自信,甚至对社会具有敌意,甚至暴力倾向。不过,不管是形体的缺陷,或是心理的缺陷,人生都有一些不圆满,有人太高,有人太矮,有人太瘦,有人太胖,有人长的不漂亮,有人学习能力不足,虽然不一定是形体的残缺,也会造成内心的不平衡。

  人心像一面镜子

  人心像一面镜子,镜子明亮就不会沾惹尘埃,沾惹了尘埃,镜子就不够明亮。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光明洁净的心,很清楚的分辨自己所有、所没有,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大道。

  人生有很多缺口,努力为缺口找出口。人生的出口,在于自己的蜕变,只要自己能走出失败的阴影,抱持阳光的心态,主动、积极、乐观、负责,一定就能挥洒出亮丽的远景。

  阅读省思:

  1.你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乐观、信心吗?

  2.你对别人的挫折,会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吗?

  人生有梦最美

  梦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梦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梦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有不敢做的事、不敢说的话、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夜晚睡觉的时候,在梦境中一一呈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有的时候是做好梦,有的时候是做恶梦。做好梦是件愉快的事,尽管梦境是虚幻的,睡醒之后,回想起来,依然意犹未尽,十分喜悦。做恶梦则是挺难过、挺不舒服的,在睡梦中惊醒过来,仍然令人心存余悸。

  庄子是个喜欢做梦的人

  庄子是个喜欢做梦的人,庄子大概也常常作梦,在《庄子》一书里,庄子描述好几则与做梦有关的故事。《齐物论》篇中,庄子谈作梦,我们有时晚上梦见在饮酒作乐,早晨起来却可能碰到倒霉的事而伤心痛哭;往上梦见伤心难过的事,早晨起来却开心的去打猎。梦与人生,并无必然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庄子的生活很贫困,一定有很多不如意、不开心的事,譬如他穷得没有钱吃饭,向监河侯借钱,借不到钱;又如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却担心庄子会夺走他的相位。所以,庄子做了一个梦,像蝴蝶一样逍遥自在,爱飞到那里,就飞到那里?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大宗师》篇里,庄子形容古代人的真人,修养已经到了最高的境界,无忧无虑,没有人生的烦恼与痛苦,所以晚上睡觉不会作梦,因为心无滞碍,和平喜乐。另外,庄子假借孔子之口告诉颜回,人生一场大梦,人们常以暂有的形体说这是我、我在这儿;其实,我们那里能确知我就是我呢?譬如,我们梦见是鸟,就在天空飞翔,梦见是鱼,就在水底游。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不知道是醒着、或是在作梦?生、死原无一定,是梦、是醒很难说。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受到许多屈辱、穷困。孔子到宋国,司马桓?讨厌孔子,把孔子坐过的树砍掉;孔子到了卫国,魏国人不喜欢孔子,把孔子走过的地方削迹;孔子受困在商、周的地方,也在陈、蔡的地方被围困了七天七夜,没有生火煮饭,几乎要饿死。《天运》篇中,庄子认为孔子的这些遭遇,就像是做恶梦一样。人生的际遇,往往不是我们所能预期的,晚上作梦时,也不能预知会做什么梦。

  人生如梦,唐朝大诗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感叹人生无常。宋朝苏东坡《和子由绳池怀旧》诗也说:「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飘忽不定,多半的时候,是事与愿违,我们一方面要有豪情壮志,一方面要能乐天知命,有一颗豁然开朗的心,挥洒人生的彩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朝诗人杜甫有一首五言古诗《望狱》,其中有两句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什么时候才有机会爬上泰山的最高峰,在那时候向下俯瞰众山,众山就显得十分的渺小了。做人要有志气,登高可以望远,一生一个一个理想等待我们去实现,就像一座一座的高山等着我们去攀登、征服。爬山的路,不会是平坦顺畅的,人生的理想也不会轻易实现。但是等到我们爬上高峰顶端,极目四望、群峰迭峰、尽收眼底,真有无比的骄傲与舒畅。我们远大的目标、宏伟的志向,历经各种严峻的考验,终于心想事成的时候,不也是无限畅快喜悦吗?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英勇豪迈,气吞山河的曹操,竟也有如此的慨叹。我们要学习庄子洒脱的个性,勇敢面对生死,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纷争、是非的漩涡,抱持一颗清明的心,像远引高飞的大鹏鸟,不受羁绊、束缚,自由自在,自得自乐。

  人生潇洒走一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都随着滚滚长江、黄河,奔流而逝。名留不住,利也留不住;生留不住,死亦留不住。香港艺人叶?文唱红一首歌《潇洒走一回》,深得我心。歌词是:「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滚滚,痴痴呀情深,聚散终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愁,何不潇洒走一回?」庄子若活在今天,一定也会喜欢这首歌。

  阅读省思:

  1.你认为人生应该潇洒走一回吗?

  2.人生有梦最美,你如何筑梦、圆梦呢?

  潜能无限不要自限

  《秋水》篇中,河伯与海神有一段精彩的对话。秋天的时候,河水涨得很高,许多小河川的水都汇集到大河,水流广大,大河的两岸好像也变宽了,隔着水,分不清牛与马。河伯看了很高兴、很得意,以为全天下的壮美,全在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流,一直到了北海,向东一望,看不到尽头,这时河伯才改变之前喜悦的脸色,对海神说:俗话说,自以为听到很多大道,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了,我现在看到你这样的无穷无尽,才知道自己的浅薄。

  井底之蛙所见有限

  海神说:井底的蛙,不能和他讨论海的广大,是因为自限于所见的空间;夏天的虫不能和它讨论冰的寒冷,是因为自限于所读的教育。现在你能摆脱河岸的限制,看见了大海,知道自己见闻的浅陋,我可以和你讨论大道。

  谈起天下的流水,没有比大海更大的,天下所有的河水都灌注进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但它不会溢满,另外有地方流出去。海水一直在流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一年四季都不会枯竭,水潦、旱灾都不受影响。然而,我从来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我在天地之间,实在太渺小,就像小石子、小木条在大山中一样。估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也只像一个小洞在大湖泽中,而中国之于四海之内,也如同一粒谷米在大米仓中。物的种类有成千成万,人只是万中之一而已。

  这一段河伯与海神的对话,实在很值得我们省思。有些人会背几篇文章,自以为是学者;会写几篇文章,自以为是作家,实在是不自量力。世界是无限的宽广,我们千万不能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河伯走出大河,到了大海才自觉渺小,如果我们拘泥于自己的方寸之地,我们就看不到天地的广大浩瀚。路是无限的宽广,我们不要自己限制自己。

  《论语》:「君子不器。」君子博学多闻,不像器皿只有一种功能。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说:「伟人从小就是看重自己的。」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处在今天两性平权的时代,男女都应该自强。

  不自限的人,是有志气的人。一个想成功的人,虽然不一定就会成功,但是一个不想成功、没有决心要成功的人,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不自限的人是心灵自由的人

  不自限的人,是心灵自由的人。自由是一种心境。人生有种种的限制,人生的种种限制,有些是先天命定,人力难以抗衡;有些则是自己加上的,就像压力一样。有的压力虽然是外来的,多半的压力却是自找的。

  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生的价值,是可以在有限中追求无限,人不自限于有限之中,就能追求人生的无限。人生并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人常常是要什么而没有什么,人生的苦恼、烦恼是诉说不尽的,但是人生不是全然无可作为,人可以不断向极限挑战,运动员追求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跳得更远,虽然不能突破人类体能的限制,但是每次的奥运比赛中,都有佳绩呈现。

  人生的道路,无限宽广,但是很多人常常画地自限。孟子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很多人没有成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尽心尽力,努力求取成功。老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努力过的双手,不会是空的。给自己一个想成功的理由,给自己一个相信能成功的原因,咬住成功不放,一定能成功。

  成功来自对成功的渴望

  成功来自对成功的渴望。企图心加上行动力,就等于成功,成功的关键,来自于主动、积极、乐观、负责。做大事业的人,要有大心胸、大气度、大格局,君子志在四方,格局要远大,视野要宏观。格局影响结局,企图决定版图。现在是网络经济的时代,我们的思维不能自限于当下,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有好脑袋才有好口袋,换脑袋才能换口袋,脑袋不空,口袋就不会空。

  不愿认命,就要拼命。做梦要勇气和傻气,追梦要有动力和毅力。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处理事情的思维、方法和态度,都要跟着改变。读书不能改变命运的起点,而可以决定命运的终点,我们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逍遥游》篇中,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什么是小年?朝菌见了太阳就死,不知道一天的终始,蟪蛄春生夏死、夏死秋生,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叫做「小年」。楚国有一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季春天,以五百年为一季秋天,上古有一棵大桩树,以八百年为一季春天,以八百年为一季秋天,这是大年,相形之下,彭祖的长寿,只是小年而已。面对世界的变局,要能力争上游,破蛹而出,化成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

  阅读省思:

  1.你有勇气突破种种挑战和困境吗?

  2.你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人吗?

  人生贵在发展自我

  志行远大的人,常常被曲解、误会,不被谅解,伟人都是孤单寂寞的。爱迪生于1847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家境贫困,只受过三个月的小学教育,十二岁就在火车上工作。他少年时代已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刻苦自学,一生的发明,超过一千多种。爱迪生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明电灯炮,他尝试了六百多次的失败,最后终于成功了。

  爱迪生是发明大王

  爱迪生小时候便在火车上卖报纸过生活,有一天,喜欢做实验的爱迪生不小心打翻两瓶化学物品,使车厢着火,车长很生气,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把他赶下车,它的化学物品也被扔出车外。爱迪生被打了一个耳光,右耳从此听不见,成了耳聋,爱迪生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发明的喜好,最后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庄子《逍遥游》篇中,展翅高飞的大鹏鸟,有着庞大的体积,「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鸟从北冥飞向南冥的时候,两个翅膀拍打着水,激起水花有三千里高,然后像旋风一样,飞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靠的是六月海的大风。如此的大场面、大阵仗,只是小虫、小马的蝉和斑鸠,当然没有办法体会和了解。蝉和斑鸠认为大鹏鸟实在不必这么大费周章,他们自己奋起而飞,飞到树上就停下来,如果力气不够,掉落在地上就是了。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不是鸿鹄的悲哀,应是燕雀的悲哀。当然,也许有人认为人各有志,每个人的能量不同,不必每个人都要成为大人物,立大功,赚大钱。

  庄子未必是独行侠

  庄子未必是独行侠,只能像振翅高飞的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上,苍茫悲凉的踽踽独行。庄子有特立独行的人格特质,但是他也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庄子主张「外化而内不化」,《知北游》篇中,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藉孔子之口强调,古代的人通情达理,能够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发展自我是重要的,但是发展自我,并不意味要标新立异,特立独行,鹤立鸡群,孤绝于世俗之外。

  外化而内不化

  「化外」、「化内」的「化」,都有融合的意思,外化,并不是要随波逐流,而是要随遇而安;内化,也不是要坚持己见,而是要顺应本性。一个小孩上学前,问他爸爸什么叫应酬?他爸爸回答说:有些事情你不想去而不能不去,叫应酬。小孩要上学了,告诉爸爸说:我要去应酬了。这当然只是个笑话,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的是有些我们不喜欢做的事而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

  五十年前,我在台湾中部的一所中学念书,当地以出产草席出名。为了准备考大学,学校安排每个星期六下午要补习功课,一些爱玩的同学呼朋引伴都跑出去玩,我常常是一个人很孤单的坐在教室里看书。我曾经向我大哥诉苦,叙说自己的孤独,没有玩伴。等到大学联考发榜,那些爱玩的同学都没有考到理想的学校,我考取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我大哥请我在台北市西门町一家日本料理店吃饭庆祝。我大哥问我,我还会后悔没有很多朋友一起玩吗?是的,假如我当年也像其他同学一样,经常逃学不用功,一定考不取一流的大学,奠定我这几十年专心研究国学的基础。也许当年我会玩得很开心,可是后来我会很后悔。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几个同学一起嘻嘻哈哈在k书中心,一面聊天,一面看书,是看不下书的,也不能深入得到学习的效果。

  发展自我内心要有定见

  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各种的诱惑,我们就像走进一个花团锦簇的公园,各种花草争艳竞芳,令人目不暇给。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既定的目标,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即使有了奋斗的目标,也会因为受不了各种迷人的诱惑,而不能专心学习、专心工作,努力了半天,还是一事无成。

  另外,社会也是个大染缸,有些人因为不良环境的影响,受到各种的污染,学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人性相去不远,人会做坏事,不会是天性使然,多半是交了不好的朋友,内心又把握不住,才沉沦堕落。

  庄子外化而内不化的道理,只在告诉我们人生处世,不能遗世独立,不能一意孤行,叛逆社会规范,要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互相融合顺应。另一方面,人生贵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我们不必为了讨好别人而哗众取宠,或是趋炎附势。做人是不能没有自己,也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要能安身立命,不必与志不同、道不和的人,吭瀣一气、同流合污。

  阅读省思:

  1.你是很容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人吗?

  2.你对自己有宏大的志向、高远的目标吗?

  爱拚才会赢

  成功不是一蹴可及

  爱迪生说:「成功是一分的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一般人看到庖丁向文惠君解说他宰杀牛的经验,他那神乎其技的手艺,令人叹为观止。庄子借庖丁解牛谈养生的道理,贵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庖丁是顺着牛只的肢体肌理,精细小心的割解,而不像一般屠夫拿着大刀又砍、又剁。不过,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另一个令人启发的地方是他累积了十九年的经验,从最早宰牛杀牛只的时候,眼睛见到的是整只的牛,三年之后,只看到部分的牛,到后来只看到手上提着刀的牛的部位,一心一意,专注在手中解剖的牛体,不敢稍有大意粗心,等到大功告成,才松口气,表现很有成就的满足。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不是非常专注、非常打拼的。

  庄子《达生》篇,梓庆削木为?,是木制的乐器。做成之后,见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像是鬼斧神工,真是精美极了。鲁侯问他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梓庆回答说,他先要斋戒三日,不敢存心做好之后能得到什么奖励;斋戒五日,不计较别人的赞美或批评;斋戒七日,忘了自己生命形体的存在。以天合天,以自然合于自然,到了山林里,就能找到最适合的木材,经过打造完成,就能成为完美的作品。所谓斋戒三日、五日、七日,都是努力修练的功夫,不是一蹴可及。

  顺应自然,不表示不要有作为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不表示不要有作为,该有作为的时候要有作为,不必有作为的时候才不要有作为。有些人误解老子「无为」的思想,以为「无为」是一无作为,什么事都不要做。其实,「无为」是无刻意作为,顺应自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就不要怎么样。人生难免一死,我们不能因此而坐以待毙,正因为人生有限,我们更应该珍惜所有,努力以赴。

  《大学》:「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一名学生告诉我他很率性,我问他怎么率性?他说他想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想睡就睡,不想睡就不睡。很多年轻朋友流行一句口头禅:「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人不是只做想做的事,而是要做该做的事。想做的事,未必是该做的事;该做的事,也未必是想做的事。所以,做人是很辛苦的,任性容易,忍性难。做人的成败,在能忍不能忍而已,有些人因为逞一时快意而遗憾终生,飚车、酗酒、逞强斗狠,都是不能忍、没有度的结果。

  成功是拚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赢家,想成功的人才能成功,不想成功的人,缺少努力的动力,便很难成功。当然,不是想成功就能成功,成功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说的,而是要身体力行。我们一般人的毛病,总是想的多、说的多,而做的少。如何才能成功,很多人都明白道理,却不肯下苦功夫。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就像进行一项工程,一项工程需要一百个工作天才能完成,做九十九天和做一天,都是失败者。一口井不管挖多深,还没有挖到水之前,都是一口废井。我们对任何理想的追求,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成功,不要半途而废。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是难免的。出门过马路,没有不遇到红灯的,行走的路越长,会遇到的红灯的机会就越多。人生的理想越高远,遇到挫折、挑战的机会就越常发生。

  所有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必经之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功的人不是没有失败,而是能够从失败的经验中,记取教训,研究、改进,终于赢得成功。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屡仆屡起,越奋越勇。当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就是成功的时候。

  苦难是一所学校,只有意志坚强的才能毕业。人生的道路,不会一直是平坦的,人生有得意的时候,有失意的时候,就像潮水的起落,这是很正常的。苦难使生命深邃,庄子因为家境贫困,所以激励他对生命深刻的体认。俗话说:「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过寒冷的冬天,怎么看得见春天的美景?天黑到最黑就会开始亮,很多人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而是等不到成功的契机就放弃努力。

  皇天不负苦心人

  皇天不负苦心人,小努力,小成功,大努力,大成功,不努力当然不会成功。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周详的计划,持续的努力,坚定的信心,一定会赢得成功。成功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庄子人穷而志不穷,庄子虽然个性豪放旷达,但是贫困的生活,必然有很多时候不能称心如意。可贵的是庄子并没有灰心丧志,自暴自弃,他以丰厚的学问,敏锐的智慧,浪漫的情怀,创作出汪洋恣肆、雄其奔放的伟大作品,为世人之下成功的典范。

  阅读省思:

  1.面对人生的苦难,你愿意拼命一搏吗?

  2.你如何看待人生的挑战呢?

  朝三暮四不能成事

  人生的痛苦往往因为强分彼此

  庄子有齐物的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体,不必强分彼此,徒增纷扰。《齐物论》篇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人生的痛苦,往往因为强分彼此,自我设限。从物的现象来看,当然是秋毫为小,泰山为大,殇子为夭,彭祖为寿,但从物的本体来看,并没有大小、寿夭的问题,我们常常惑于名而忘其实。庄子曾经说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养猴的人,他养了一大?猴,有一天,因为家里缺粮,他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粮食给猴子吃,就跟猴子商量说:每只猴子上午给四颗橡实,下午给三颗橡实,好不好?众猴听了很生气,为什么早上有四颗,下午只剩三颗?养猴子的人改口说:那么,改为早上三颗,下午四颗,怎么样?众猴听了很高兴。因为早上才三颗,下午有四颗。其实,不管早上是四颗,下午三颗,还是早上三颗,下午四颗,一天就都是七颗,并没有不同,但猴子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看到形式的不同,前者为怒,后者为喜。

  庄子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本来是为了说明世间的各种差别相,是因为人去追求事物的表象,并没有探究事物的本质,因而造成许多的困惑。庄子从道的观点来看,天地万物无不均齐,所谓大小之殊、寿夭之异、贵贱之别,都只是比较而得,不是绝对的事实,而所谓的是非、善恶、祸福,都没有定论。

  不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后来与「朝秦暮楚」混淆,解释改变了,成为见异思迁、反复无常的意思。朝秦暮楚,是指战国时代,秦、楚两大强国对立,一些弱小的国家,一下倒向秦国,一下倒向楚国,就像一、二十年前,美国与苏联争霸,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最被常用的意思,是指三心两意,做任何事情,不能专心一致。庄子谈做人做事的道理,主张「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驼背的老人用竹竿捕捉蝉只时,天地那么大,万物那么多,他就只全神贯注在蝉翼上面,不会因为旁的物而分散他的注意力,他是如此的专注,所以绝不会有失手。

  工??,是尧帝时代的一名巧匠,他画方圆的技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相传他用手画方圆,技巧超过用圆规和矩尺,手指和所用的工具化合为一,不必用心再去衡量。何以能够如此呢?庄子说他是:「灵台一而不桎。」内心专一,而不受拘束。庄子说,一个人忘记脚的存在,鞋子就舒适多了;忘了腰,带子就舒适多了。专心在鞋子上,就忘了脚的存在,就不会觉得鞋子会不会打脚;专心在带子上,就忘了腰的存在,就不会分心带子是不是太紧,是不是会使腰不舒服。

  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不只强调养生在顺应,庖丁在解牛之际,专心一致、心无旁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形容庖丁专心致志,才能把解牛的动作,做的完美无缺,像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

  王建民是台湾棒球投球好手,被美国洋基队网罗为主力投守,在大联盟的比赛中,他常有杰出的表现。他自述自己的成功,就是努力投好每一颗球,每次的比赛,他都是第一个到球场练习,专注是他成功的标记。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变《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生破岩中,千磨万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寓意深远。竹子终年常绿,坚劲刚强,不畏寒冬,松、竹、梅,号岁寒三友,竹子立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不畏狂风暴雨的侵袭,千磨万击,一直保持昂然挺立的风格,象征传统文人的高尚情操,不为威胁、不受利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生的道路经常是崎岖坎坷

  人生的道路,经常是崎岖坎坷,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坚持的决心与毅力,往往会误入歧途,后悔不已。古今中外的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就是具有果断的魄力,做人做事绝对不会三心两意、优柔寡断。为了追求宏伟的目标,不为任何的挫折和挑战,坚持到底,不达目标,永不放弃。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没有决断力的人,凡事犹豫不决,而且往往脚踩很多条船,什么都想要,不能专心追求一个目标,结果什么都要不到。

  人生的演出,都是现场实况转播,而不是一再NG。一个轻易改变的人,不会是成功的人,因为会改变第一次,就会改变第二次,会改变第二次,就会改变第三次,没有任何事是可以一再改变而成功的,何况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是没有机会一改再改的。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们不要怕失败,而要怕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做任何事很难一次到位,一次就能成功,成功的人不是没有失败的经验,而是能够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我们常常处在两难之间,凡事有利就有弊,我们要谨慎判断,周密分析,利取其大者,害取其小者,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果断的能力,来自敏锐的观察和判断,也来自强烈的决心与毅力,最重要的是心要有所主,心要拿定主意。心有所主则不惑,心有所主才有定向、定力,凡事不会三心两意、反复无常、见异思迁,不知取舍、进退。朝三暮四的人,难能成事。

  阅读省思:

  1.你做事的时候常会拿不定主意吗?

  2.你处理事情的时候,有养成冷静思考判断的习惯吗?

  成功靠持续的努力

  人生有梦最美

  人生有梦最美,但人生不能只是做梦而已,我们要逐梦、圆梦,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印,一掌一痕,实实在在,努力进取,理想没有达到之前,绝不轻言放弃。很多人没有成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努力,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没有尽力;很多人没有成功,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而是等不到成功的契机,就放弃努力。人生像一场马拉松赛跑,不是看谁第一个冲出去,而是看谁第一个跑到终点。我们不?不能输在起跑点,更要能赢得终点。

  《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做事情,一开始都是兴致勃勃,充满热情与希望,但是只有三分钟热度,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志,一遇到新的目标,就三心两意,转移心志。中国大陆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马云,来到台北的一场演讲中说:「对所有创业的人而言,今天很残酷,明天也很残酷,而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的人死在明天晚上。」坚持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人生的道路,就像玩梭哈,谁先放弃,谁先失败。

  庄子的寓言,常以小人物为题材,而寓意深远,富于启发。《达生》篇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到楚国,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弯着腰、驼着背的老人正在黏捉树上的蝉,手到之处,信手拈来,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利落便捷。孔子很好奇的问老人,有什么秘诀才可以如此快速而捕捉到蝉。老人回答说:我的秘诀,就是五、六月捕蝉之前,先要经过不间断的练习,在竹竿上放两颗弹珠而不会掉落,捕捉蝉只就很少失手;在竹竿上放三颗弹珠而不会掉落,捕捉蝉只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在竹竿上放五颗弹珠而不会掉落,捕捉蝉只就会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的轻而易举。孔子听完之后,回头向学生说:用心专一而不分散,表现出来有如神明的作为,说的就是像这位弯腰驼背的老人一样。

  成功之道,专注与勤快

  凡百事业,成功之道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专注,一个是勤快。「一勤天下无难事」,大家都知道勤快的重要。专注学习、专注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同时向奕秋学下棋,奕秋是当时全国最会下棋的高手。其中一个人专心志,努力的学习,另一个人却心有旁骛,人在教室里,内心则飞到教室之外,心里想着外面有一只大鸟飞过来,要想用箭钯??湎吕础G罢咦ㄐ难?埃??跃?ㄞ惹锏钠逡眨?笳哂眯牟蛔ǎ??悸蚁耄??匝Ф?痪?C献痈写サ乃担汉笳呙挥醒У狡逡眨?皇且蛭?手时浚??遣还蛔ㄐ摹?/P>

  庄子说过一则寓言,《知北游》篇里记述,有一位在大司马家里制作腰带带钩的人,已经八十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