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 大学社论

国学的层次---张俊生

    近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焕发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国学是一国之学。既然是一国之学,所以范围极大,任何人几乎都无法穷尽。那么,在传播国学的过程中,难免各家会有所侧重,也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借传播国学为名,行坑蒙拐骗之实的不法机构。所以大致搞清楚国学的覆盖层次和它的内容,搞清楚哪些才是中国人应该了解的最基本内容,求一个最大公约数。除此之外,再可以根据个人爱好,特点学习一些专门的国学知识,可能是当今国人在各类眼花缭乱的国学培训冲击下,比较明智的做法。
那么国学到底可以怎样进行大致的划分呢?
    大体上说,国学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它们是器物层、制度层、学术层、理念层。
    第一是器物层次:中华文明五千年,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物质遗产,大到皇家宫殿、陵园,小到考古挖掘出土的各种文物,比如古代的礼器、乐器,汉服、都属于国学的器物层次。值得我们好好保存、研究。
    第二是制度层次:从风俗禁忌到法律规章皆属此类。比如西周的礼乐制度,宗法制度,不同朝代的法律法规等等。这些制度,随着时代变迁,很多都已经淘汰。比如古代见了国君要磕头,现在自然不会做。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英国曾经派了一个阵容强大的外交使团来祝寿,就因为团长.马戛尔尼觐见皇帝时,不愿按中国礼仪,行三跪九叩礼,双方僵持了很久。最后折衷了双方的礼制,单膝跪拜了事。这就是中西礼仪制度的碰撞。
   第三是学术和专门技艺层面,比如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武术、剪纸等等。现在很多国学班就是学书法、国画、古琴等等,少儿国学班就是经典吟诵、老年大学开诗词课,也叫国学课。这些东西确实也算国学,但只是国学的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距离国学的精髓还相差甚远。
    第四是核心理念层次:它主要指人的理想与信念,价值观,使人依此判断生命的意义与目的。比如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道家讲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易家讲生生不息。习近平同志还提出过中华文化的几个关键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当然,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道。管子说“道满天下,民不所知”,虽然道就在我们身边,如影如随,但不学习中华文化,没有觉悟者是感受不到的。他们也会生活,也有欢乐,但那是一种没有觉悟的人生。按苏格拉底的说法,没有觉悟的生活不是生活,和禽兽无异。而只有坚持学习,不断修身养性者才有可能悟道。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一旦体会到道,就把握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就会在各种风云变幻的环境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作为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要认识到国学器物层面的东西是国学的底层,如果不是专门的爱好或研究,仅仅作一下了解就可以了。现在一些少儿国学班把很大精力放在孩子们的汉服表演,古代祭祀仪式上,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至于古代制度层面的内容,更要根据时代变化而与时俱进。孔子说:“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说明夫子并非教条守旧,顽固不化。孔子以前,丧礼时用麻织礼帽合乎礼制,到孔子时代改用丝帛,这样比较节约,孔子也大加赞成。这也说明孔子在坚持礼仪的本质前提下,善于变通。
国学学术层面的内容要依据各人能力和兴趣来学习。这些对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也很有帮助。但是,“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严格讲,这些专门学术、技艺都属于“器”、“艺”的层面,都不能算国学的核心。
而核心理念层次是我们学习国学的重点。《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国文化的最精髓之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这些理念穿越时空,永不淘汰,不仅对所有中国人,甚至对外国人也很有用。在当前全国国学热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学第四个层次不放,重在学习老祖宗教我们的做人做事智慧,在修身养性中悟道行道,止于至善,否则就会本末倒置,甚至误入歧途。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