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成才与成物”互补发展新探索---刘仲林
——评《创新潜能开发实用教程》
刘仲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创新潜能开发实用教程》是陈爱玲教授的一部力作,是其近20年创造学研究和教学探索的结晶,同类教材相比,具有鲜明的创新个性,形成了多个创新亮点。
首先该教程有崇高的理念追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这和一些只关注创造表面成果、为比赛拿奖的创新培训不同,该教程把重点放在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开篇第一单元从认识自身的创新潜能,唤醒沉睡的创造潜能开始,让学生打开创新的黑箱,认识具有创新潜能的自我。以人的创造精神解放和创造力提升为本,不是单纯去教创业的技能和发明的技巧,这是该教程十分鲜明特点。
其次,该教程把创造思维作为内容中介和核心。该教程不仅引导学生唤醒自己沉睡的创造潜能,而且在第二单元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并认识自身妨碍创造的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找到与众不同的解答,在别人认为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在事物内部的属性之间找到联系,放飞想象为知识和技能插上翅膀、能够为面临的难题找到诱捕灵感的途径。这是该教程另一个鲜明特点。
最后,通过创造技法传授,把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落脚到实践中。第三单元较为系统传授了提高创造效率的列举法、头脑风暴法、组合法、移植法、类比法、质疑法,以至目前国际流行的TRIZ方法入门等。第四单元则通过广告创意实践、发明实践及创业准备,引领学生把创造精神和思维在实践中转化为创造实力。技法传授与应用实践密切结合,把繁复的理论化为可教可操作的具体技法实践,也是领先国内同类教材的又一特点。
简言之,该教材将创造“成才、成思、成物”三大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发现成才的创造潜能开始,以创造思维解放和拓展为中介,通过创造技法将创造才能落脚到实践,从而实现从创造潜能到创造实力的转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一气呵成。
目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教育领域形成“双创”教育热潮,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在急功近利社会思潮影响下,创造教育过于关注“成物”的外在目标,比较忽视“成才”的内在目的,欠缺创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笔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年致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造学结合的“中西会通创造学”研究和教学,培养“创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陈爱玲教授曾经到中国科大作访问学者,我们对中西会通创造学方向志同道合,一直在共同推进其发展。这本教材,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成才”与“成物”互补协调发展的教育新思路,在当前,既有教育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简介:刘仲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