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教材简介

新书推荐《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

创造是文化的生命。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停止了创造,也就归于衰竭了。人类不断有新的认识,发现新的真理。人类生活中不断有新的矛盾,也就不断提出解决矛盾的新方法、提出关于善的新理想。新的事物层出不穷,美的境界也不断提高,世界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更应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张岱年


    1



本书是在我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创造学概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此书曾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就奖”,中国科技大学“优秀教材奖”,入选《新世纪教育文库》“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

较之前出版的《中国创造学概论》一书,本书在理论深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内容也更加充实和完整。全书分为绪论篇、知本篇、运思篇、用法篇、达至篇,以对人的创造活动认识为核心,从科学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创造学、科学史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提出了“科学美”“审美逻辑”“臻美推理”“思维互补结构”等新观点,形成了具有一定深度且有特色的“创”学科研究体系。

·     本书提出以《周易大传》生生日新为源,转化形成以“创”为主导的中华新精神,并将“创”作为核心的范畴,融入中华文化内核,认为“创”是现代精神标志,较“仁”更能体现人的本质,由此提出将“仁学”等传统思想转化提升为“创学”的新观点,对当今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传统文化转型问题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     本书提出了审美逻辑的新概念,并详细论证了审美逻辑的要点,提出了臻美推理和类比推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造思维的互补结构,这是作者对逻辑学和思维科学的重大贡献。

·     本书既包括国内外大量实用的创造创新技法详解,又突破通常创新教育过于关注技法的局限,深入到创造者的心性修养、境界提升层面,对“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教育学、管理学等有积极的深化引导意义。

                       



"道无古今,悟在当下 。学有中西,通即达一"   


2


刘仲林,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内知名的跨学科学研究专家,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

1983年参加全国首届创造学学术研讨会,为我国早期从事创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造学结合,提出中西会通创造学新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著名中国文化学者张岱年先生指导下,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提出从仁学到创学转化的新理论。多卷本专著《古道今梦》,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首版《中国创造学概论》反响摘编

刘仲林同志原是研究自然科学、科技哲学的,近年来专心于中华文化与“综创论”的探讨,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观点,对于这种打破学科壁垒、学术门户的大视野的探索尝试,我表示赞赏和支持。中华文化的综合创新,需要各领域的学者关心参与。这本书深入考察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文化研究的一项新成就。

——已故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


大作顺理成章,自成体系,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属创新之作。

——北京大学创造学家傅世侠教授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创造学融会贯通,追求“无法而法”的创造最高境界,尚未见类似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澳门城市大学 创造学家李嘉曾教授


刘仲林将创造学与中国文化结合,出版《中国创造学概论》……是多年理论创新探索结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个性,为中国的创造学学派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4

// 绪论篇  创造学与东西文化

// 知本篇  创造心性

// 运思篇  创造思维

// 用法篇  创造技法

// 达志篇  创造境界


                                                             转自微信公众号:天津人民出版社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