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 大学社论

匠心精诚 传承爱敬 修身为本 重立人根

梁正中

 

 

 

20151114日,先生的《匠人精神》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举办了隆重的首发式。73岁的秋山先生特别重视,此行带来夫人、儿子、侄子,以及两名爱徒和一众日本的追随者。身临盛况的诸君应该记得,活力四射的秋山先生登上讲台,面对几百位慕名而来的中国企业家,道出了他此行的心情:今天回老家,我内心无比激动。拙作能够在中国出版,回报中国,很受鼓舞。站在台上有些紧张,因为匠人精神乃至日本文化千百年来深受中国哲学文化影响。我和在场的许多嘉宾一样,为之动心、动容,掌声经久不息。

 

     
 

考虑到匠人这个字眼在中国可能和在日本地位不一,而后续二字精神又可能给人有牵强的嫌疑,所以在秋山先生来北京之前的一个月,我就和董秀玉老师、陈晓丽女士(本书译者)商量,决定请几年来因解读稻盛和夫经营心法而享誉国内工商界、传统文化界的智然老师和秋山先生联袂,在20151113日,先行为百名企业家举办一天的接心活动。智然老师心目中的秋山木工是以造就一流的人为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造好的家具。传承主要靠人品、靠德行,而不仅靠手艺、靠才能。秋山先生严选那些单纯而豁达的人作为入室弟子,这样的人本身能量大。育人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亲情的巨大动力,通过八年研修,最大限度地强化学徒爱人、帮人、尊敬人的能力。匠人精神的培育,即是利他能力和能量的开发;而培养利他能力的下手处是从利益父母开始。

诸多读者和企业家朋友读了《匠人精神》后不断地在追问:匠人精神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日本有超过五万家的百年企业,这和匠人精神有关吗?匠人精神能在中国春回大地吗?感谢大家的热忱,是诸君迫切问道求道的心激发了我对匠人精神在日本的渊源,有缘做出更深的学习、思索和探求。2016年,我东渡扶桑十余次。除了向秋山先生当面请教,参加秋山木工一年一度的修了式(毕业典礼),我还与秋山木工的研究者探讨,他们心中的匠人精神是什么?从哪里来的?越深入,我越了解到,原来匠人精神的真谛是无法透过语言文字,或者和秋山先生见面,乃至到秋山木工现场访问就能弄明白的东西。而那最核心的东西,按秋山先生的说法,又主要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爱刨根问底的我,于是乎一发不可收,开始大量阅读各种有关中日交流历史的书籍和资料,并穿行于日本,实地考古,似乎要开始一场匠人精神的源流考。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画面渐渐浮现在眼前,慢慢地也看出了匠人精神前世今生的一点端倪。原来远在1400年前,圣德太子就开始派出遣隋史,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制度,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冠位十二阶(日本古代官制)和《十七条宪法》。

630,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在630-895年的260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派出遣唐使19次。除3次未能成行,实有16次,对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遣唐的队伍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空海和最澄两位僧家。空海法师于延历二十三年(804年,延历为日本天皇年号),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访寺择师,后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得到惠果法师倾囊相授。他回国时携回大量的佛教经典,并于高野山开创日本最大佛教宗派――真言宗,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被世人尊为弘法大师。最澄因在鉴真生前弘法的东大寺具足受戒,并学习鉴真带来的天台宗经籍,而萌发了入唐求法的愿望。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他经日本天皇批准,随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副史石川道益抵中国,师从天台十祖兴道道邃研习天台教观。回到日本后,在比睿山大兴天台教义,正式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除了派遣唐使,日本也盛情力邀中国的大德高僧赴日传法,鉴真大师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自公元742年,中国律宗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至今仍深受中日人民的尊敬。

宋元时期,中日禅僧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大量一流的法和器随着一流心性的人,流入日本,并迅速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禅宗思想和以禅乐为主导的五山十刹五山文学、禅僧对宋学的传播,对日本武士占支配地位的幕府体制的巩固和武士道的形成,对协调朝廷公家、幕府武家和佛教寺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起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入宋的僧家中,荣西禅师曾两度入宋求法,依止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学禅。参究数年后,终于悟入心要,得虚庵禅师的印可,继承了临济正宗的禅法。自宋归国后即全力倡弘禅法,后由于得到幕府的支持,使临济宗愈见兴隆,故荣西被尊为日本临济禅门祖师,历史上有临济幕府一说。由于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的功效,故宋朝禅林逐渐有吃茶的风气、吃茶的礼仪,行法更成为禅门接心重要的一环,于是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荣西又是首位将宋朝禅院茶风引进日本的高僧。荣西晚年(建历元年, 1211年)撰写的《吃茶养生记》,奠定了他日本茶道鼻祖的地位。

在荣西圆寂前一年,日本京都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15岁的希玄道元被人带到荣西身边问法,历史记录下了如下的场景:已经过了74岁的荣西眉毛雪白,但宽阔清秀的额头之下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仍然像箭一样锐利。公胤大人介绍来的吧,找我有什么事?道元说出了一直压在胸中的疑问:经典里说,人生来就是有悟的。但是那样的话,为什么三世诸佛还要下决心刻苦修行呢?我也听说过修行无用的说法。另外,虽然大家都说佛教的终极是悟,但是悟是什么东西呢?荣西紧紧地抿着嘴听着,道元把话说完了,他没有马上开口。对于荣西的沉默,不知为何,道元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重力把自己压倒在地。突然他的头顶上响起巨大声响,其冲击力仿佛把道元的身体都穿透了。那是荣西的一声大喝!那声音,谁也无法想象是从老僧那病中瘦弱的躯体中发出来的,那强烈的冲击,仿佛出其不意地在头上炸响了一声巨雷。荣西的一喝,让道元直觉到佛教里还有别的世界。那一喝刺入肺腑,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将迄今为止的经验瞬间统统抹去,还带有一种穿透身体的快感,充盈着一种人类无法想象的力量。荣西认为,只重视从经典中得到字面的知识是危险的。他指出佛道并不仅存在于学问和知识中,还必须从自己的自觉、从身体中体会

九年后24岁的道元入宋求法。在中国参学四年,其间曾参临济宗无际了派,又参浙翁如来、翠岩盘山等高僧。其两度参天童山长老如净,因只管打坐,得身心脱落,而识得本心,道出当下认得眼横鼻直,不为人瞒,便空手还乡。终获了却一生之大事,并得如净长老授佛祖正传大戒,奉承嗣书,于宝庆三年(1227年)返回东瀛。其后,开创永平寺,作为日本曹洞宗的始祖,在山林禅居的环境中,以接引一个半个信众为志,法灯代代相传,至今已79代。如今大大小小的曹洞宗寺庙分布于日本的名山大川和大街小巷,据说已然过万座。永平寺前石柱上之禅语杓底一残水,汲流千亿人,正是曹洞宗亲民、普及的最佳写照,据称在日本拥有一千万信徒。曹洞宗严格秉持宋风,通过坐禅的实践得到身心安宁,当下即是佛身。同时,把坐禅的精神安住在如法行住坐卧的生活中,在每天工作、生活中善用其心,在人与人相处中寻找喜悦,这是曹洞宗追求的生活方式。由于曹洞宗的亲民、简易、日用,故有曹洞平民一说。

20世纪,曹洞宗居然漂洋过海,走进了西方世界,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西方信徒便是苹果公司的创办人乔布斯。乔布斯曾经说,禅是让他的意识觉醒的主要因缘。乔布斯年轻时读过许多禅修的书籍,其中尤以铃木俊隆禅师的《禅者的初心》(Zen Mind,Beginner’s Mind)对乔布斯的影响最大。乔布斯与他的大学好友丹尼尔·寇特克(Daniel Kottke)都喜欢禅学,并相约到印度旅行。他们发现印度人民经济上贫困,心灵上却富足。乔布斯从印度旅行回来后,终于有机会见到了他心仪已久的《禅者的初心》作者铃木俊隆。铃木俊隆是旧金山禅修中心的创建人,每个星期三,都会在禅修中心带领大家禅修,并做开示。乙川弘文原来负责协助铃木俊隆,后来铃木俊隆就请乙川弘文另办一所可以每天都开放的禅修中心。乔布斯就这样跟乙川弘文学法,成为他的弟子。乙川弘文为日本曹洞宗僧侣,1967年他从日本远赴美国传法,并成为乔布斯生命中十分重要的禅宗导师。 

 

                                      

 

中日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直至明清乃至近现代仍在进行。日本以进贡的名义与明朝开展的勘合贸易中,担任正使、副使入明的几乎全是禅僧;还有担任其他事务的僧人,他们在完成出使任务外,有的还从事佛教及其他文化艺术的交流。明清之际,来自中国的高僧隐元隆琦(1592-1673),应请赴日传法,在临济、曹洞之外创立了黄檗宗,至今已59代。全日本大约有800座黄檗宗寺院。近代以后,日本借鉴西方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佛教取得众多成果。这些成果也陆续传到中国,对中国的佛教乃至人文科学的研究也产生较大影响。

从圣德太子到隐元隆琦,这一千年的潜移默化,对日本的影响何止佛法禅宗、文物典章,因之而沿袭成风乃至卓然立宗之文化已遍及各行各业,生活的方方面面。茶道、花道、剑道、书道、菓子道、料理道、扫除道、木之道、禅庭院道,不一而足,真有点头头是道的意味。唐宋间中国佛门龙象悟得、证得的道在平常日用人类生命之巅峰活法,居然如此深远而扎实地在日本开花结果。原来哪怕是平常日用,只要入了道,便有了不灭的精神。一路上,从参访鉴真大师的唐招提寺到空海大师的高野山,再挂单道元禅师的永平寺,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一句便如荣西那一喝印在我的心上。我仿佛看到一两千年来数以万计的中日仁人志士为了那一大因缘之传播、传承,抛生忘死。因为大事已明,生死已了?透底的心田中,才能流淌出如此独步天下的境界、格局。不立文字,而留下如此美好的生命体验与超越时空之精神。正如《华严经》所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原来除参禅、打坐外,吃饭、喝茶、木工、扫地,处处有禅机,当下便是真心。在日本的这场活法大戏演出还没有停止,不满足于从书上看、门外看,经不住诱惑,我一路不停地去参访日本平常日用的高人、道人并体验和品味其中的道道。从黄檗宗大本山万福寺刀根女士的茶道、花道、普茶料理,到东京都东城百合子老先生的天道生活料理道,再到键山秀三郎先生的扫除道,处处在在俱足敬事如神,待客如亲的心。最有趣的经历,是通过延请日本禅庭院设计泰斗、建功寺第18代住持枡野俊明为我建造禅庭院,有缘近距离观察、研究参与庭院建设及配套各方,包括传承了25代的植藤造园,传承了58代的石匠(西村家),成立于1700年的安井木工(原为山城国宫大工匠)等。我发现在所有这些知名品牌的背后,总有一个或一代又一代象秋山先生一样的人,他们被大家在背后尊称为真物。而这些真物一生悬命、至诚不息地生活、工作只为历事磨炼出真心,并把这种精神传给下一代。确如《庄子· 渔父》所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于是乎,一年多来围绕匠人精神的源流考,我所展开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手指路自己体悟,渐渐柳暗花明。原来:匠心精诚

20161112日,在大阪的皇家公园酒店,我和日比野先生、麻田女士、陈晓丽等一行,对秋山木工匠人精神,及其匠人精神的传承与教法做了初步总结。

一人定国:首先要有秋山先生这样的一人,即真物。秋山先生知行合一,创办秋山木工的发心至善无私,律己持家甚严。跟他相处,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心的力量。同时秋山先生又是日本最一流的木工匠人,可谓德艺双馨。而且这位严厉的老师从早到晚都战斗在工作现场,对每位学徒的状态,尤其是心态洞若观火。

唤醒良知发挥良能:秋山先生的风格一如禅宗师父,非棒即喝。棒喝无非为了唤醒徒弟们已经沉睡的本心直觉。从秋山三十条到每日工作,都是把人聚焦在现场、当下。当下的力量和能量(Power of Now)正是匠人之。精,即精气、真气。东方的创造是内向的,即精神内守、聚精会神于当下,方能和所连接的物产生一体之真心,由此唤起徒弟本有的直觉良知。这样练功才有一个正确的路头。借由诚意的功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仍至一生悬命,良能便大放异彩。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拒绝机械化的设备、禁用智能手机,都是为让徒弟深入开发自己内在的良知、良能。这一套真和达摩来东土发明心地,打开本来(的良知、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封闭的环境,断绝了徒弟向外求索的一切可能,诱发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源头活水。正如禅宗云: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我不由回忆起,前几年有缘亲近的中国禅门巨匠、百岁高僧德林老和尚。老人家从年近七十开始,三十年如一日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兴临济宗大道场高旻寺。用传统工具,没有画一张设计图,造出了令人叹服、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这真是最究竟、透底的事上磨练。历事以练心,心真而后事实。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终至至善之地。

教爱:秋山先生时时教诲徒弟,除了技术外,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没有替人着想和感恩的心,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在和人的相处中,要有感动他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源头是感动自己,感动父母。几十年和学徒朝夕相处,秋山先生发现:人品中最重要的是孝心,不孝顺的人不能成为一流的匠人。四年学徒,学生每天用日志拼命让父母、老师、学长了解自己白天的所作所为。父母为之感动,而父母的感动,又激发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心。201642日,在秋山木工修了式上,当每位毕业生领回自己四年共96本日志(几大纸箱),我看到的是一个亲师生共振的能量加强系统。其中包含了父母每两周一次的感动话语,秋山先生和诸位学长每日直指人心的鞭策。秋山木工感动能力、爱人能力的教育手段浑然天成,真是大道至简,如《孝经》云爱亲者,无敢恶于人

教敬持志:在秋山木工,学徒常常会听到秋山先生的呵斥:想要成为一流的匠人,首先必须放下微不足道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前辈们所传授的顺从地全盘接受,不如此便无法获得成长。八年三个阶段,教学相长。由外来的知(背诵匠人须知三十条),到内在行出来的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年的打杂,是双向选择,也是培养服务之心和谦卑态度。借由集体生活,人多事杂,方可磨灭小我,升起敬人敬事之心。否则,一年后成为秋山木工的正式学徒,是难以经得起秋山先生的德山棒和临济喝的。而且,每日的早会上,前日所写日志都要经得起秋山先生和各位学长的直指人心。学徒小我不在了,字才真正由内心升起,方可立志入道:木之道。尊师,方能重道。正如中国圣贤所总结的:欲入道、悟道、行道、成道者,首先要立志。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志者,气之帅也,心之所谓之志。是谓正气、精神。何以持志?主敬而已矣。敬则自然虚静,敬则自然和乐。敬之反,为肆,为怠,为慢。在己为怠,对人为慢。武王之铭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孝经》曰:敬亲者,无敢慢于人。唯敬可以胜私,唯敬可以息妄。私欲尽,则天理纯全。妄心息,则真心显现。此是圣贤血脉所系,人人自己本具,尊德性而道问学,必先以涵养为始基。及其成德,亦只是一敬,别无他道。故曰:敬他者,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复信书院学规》,马一浮)

秋山育人,原来是打开良知,笃行之而成良能的开始。大家建议我一定要去参访有日本王阳明之称的中江藤树先生的故里。1113日,我们一行从大阪移师至圣人故乡,参访中江藤树的故居及纪念馆。藤树先生在11岁时,因读到《大学》中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便终其一生追寻修身的究竟是什么。他少年便熟读四书五经,22岁读到《孝经》,寻到德之本在孝27岁弃官回乡,侍母至孝精诚,感化一方百姓。其邻居(一位马夫)因拾巨金不昧,被失主(一位将军)逼问:你的人品为何如此高洁?答曰:都是跟我家邻居藤树先生学习的做人道理。藤树先生不经意间美名四方,社会各界竞相拜在门下,不得已而成立藤树塾。当我在藤树先生故居和纪念馆看到镶在精致相框中的近江圣人中江藤树先生教诲时,我会心一笑,并完整地记录下来以飨读者诸君,并共勉力行:藤树先生以人生之道教化人民,并带领大家实践此道。因此被人们称为近江圣人。藤树先生便是以如下之道教化人们。

致良知:人类不论是谁,在出生于世之时,便已从上天那里得到了称之为'良知'的纯洁美丽之心。这颗心会让你不论和谁都能和睦相处,相互尊敬、彼此认同。但是现在的人们被各种欲望充满内心,终将这个良知蒙蔽了。我们世人,应该将自己的各种丑陋的欲望进行克制,磨砺自己,像一面明镜般将自己的良知显现出来。每日坚持不断的修行是至关重要的。

孝行:我们世人,每个人的身心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而父母的身心,又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而这一切归本,都是大自然所授予的。所谓孝行,不仅要珍视父母,还要敬仰先祖,尊敬大自然。为此就需要致良知,使自己的身体健全、身心健康、端正行为,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家庭和身边周围的人都能很欢愉、融洽地和你相处。还有重要一点,认真将子女培育成为一个拥有爱心的人也是孝行的一部分。

知行合一:我们世人,根据自身所学内容,会决定自己的人生必须要走什么样的路。但是,我们的所学如果不去运用,就并不能真正称之为将所学的东西学到手。对事物经过充分理解,再通过实践去验证,才能证明自己学到了。

正五事:这五事便是貌、言、视、听、思。和睦、温柔的面容,体谅、关怀的言语,清澈、纯净的视线,侧耳倾听别人的话语,用真心去为对方考虑。在日常生活中与身边周围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就需要做到这个正五事。正五事这个行为就是为达到致良知的境界而所做的重要的磨炼。

藤树笃行《洪范》敬用五事,实乃进德之要,立身、立人之根。政者,正也……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尽己之性,所以正己。尽人之性,乃以正人。徜徉在藤树先生的故居外,小广场耸立着一巨石,上面深深地刻了两个大字:爱敬。我不禁记起国学大师马一浮,于1939年为我的母校师生演讲时所云:爱敬之发为孝悌,其实则为仁义,推之为忠恕,文之为礼乐。举体而合言之,则为中和,为信顺,为诚明。就德相而言之,则温恭、谦让、易直、慈良、巽顺、和睦。一切美德,广说无尽,皆孝悌之推也。故曰孝为德本。不知德教之本,而言治天下者,无有是处,以其与理不相应也。

行笔至此,内心升起无比感恩和自豪。似乎因被大家激发、鼓舞而进行的这场匠人精神源流考,却成了我个人找回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信仰之旅和活法皈依。中华文化中最淳厚的精神——孝道,有如此伟大而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量。约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就在《孝经· 圣治章》留下了圣人治理天下最圆满的教诲: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即便是出世的大乘佛家、禅僧,也发现敬是智慧的根本,爱是慈悲的根本。爱敬之至,则悲智圆满,佛道自成。其实,西方《圣经》的十诫里第五诫,孝敬父母,也成为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使你得福。我不由憧憬,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之未来,也许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所预言的:只有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才能拯救这个世界。我能有如此的福报,进行这场文化、精神、活法探究之旅,要感恩一路上的十方助缘。特别要感恩的还有我可敬的父亲爱人如己的母亲。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行不言之教,自幼就为我深深地扎下了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孝根,并为我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敬则不失,诚则无间。精义入神,始明本分之事。滴水之思,当涌泉相报。何以为报?当以仁人志士为榜样:匠心精诚,传承爱敬;修身为本,重立人根

 

简介:[]秋山利辉(秋山利輝),1943年生于奈良,有限会社秋山木工董事长。中学一毕业即踏上成为家具工匠的从业之路。1971年创立秋山木工会社。秋山木工的特别定制家具现已被迎宾馆、国会议事堂、宫内厅以及有名宾馆等采购使用。因采用斯巴达式独特的研修制度培养工匠而备受瞩目,多次接受电视、杂志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匠人精神》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书中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同时,通过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秋山利辉现身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