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 大学社论

时代呼唤创新

黄旭霞

 21世纪,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广泛交融,多元文化、多元文明相互碰撞,全球正处于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新时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脉相连、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崇德向善”的行为准则、“孝悌忠信”的道德观念、“温良恭俭”的待人接物方式,“推己及人”的处世之道等等,这些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带着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值得推广;而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的《周易》更值得我们去开发挖掘。

《周易》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中国哲学、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生生”。“生生”贯穿了宇宙,“生生”使生命得以延续,因为“生生”,万事万物才展现出蓬勃生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而又生、变化不已、不断发展的“生生”,有力地推动着事物的扬弃和进步。

当前,世界经历着又一轮大发展,国内经济面临深层次调整,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明创造会推进一个国家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固步自封就会落后挨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华民族需要大力弘扬“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的开创精神。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中华文化“综合创造论”,这一思想弘扬和发展了《易传》的“生生”哲学,他提出“生即是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这样对“生”的转化和提升,顺应了时代要求,他指出:“宇宙中一切都是新陈代谢的,只有创造力永远不灭而是值得我们执著的。” 我们只有走出传统经学思想的束缚,才能解放创造本性,投入创造实践。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创造的本性,遵从本性,觉悟创造,去实践亲征,修己化人,体悟创造之道。“人生的意义由创造出,且在创造中。”(张岱年)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坚持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积极进取的精神,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不断前行的时代面前,充满自信、不畏挑战,引领潮流,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运行不息,人应当效法天地,永远前进,发奋图强, 世界在不断创造,时代呼唤创新。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