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的故事
在泰州,社会上流传着一句俗语:“王心斋讲《大学》——日停三刻”。王心斋就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明中叶泰州安丰场人,父母巴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发大财,取名王银。38岁时,他拜王阳明为师,老师取八卦之义,改其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
那时,有“安丰民最贱”之说。出身于灶户之家的盐丁王艮,7岁入私塾,11岁因家贫辍学,本来斗大的字认不到几箩筐,但后来竟成为一个布衣学者和开创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欲问学问何处来?全靠苦读、乐学。20岁后,王艮贩卖私盐,家道日裕。三过齐鲁,进谒孔庙,自己深深悟出了乐学的道理:才学才学,才来自学,学问学问,学来自问。自此,在自家屋后筑一斗室,日夜读书,认真思索,有时把眼睛都读红了,但仍手不释卷。有一次王艮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竟跌到河里去了。爬上岸后,路人都很惊讶。他却说:“好几天没有工夫洗澡,今日下河,一可打打浴,二可清醒一下头脑,乃为乐事。”王心斋读儒学经典,并不是读死书,而是书置手中,广采众家之长,又不拘泥于传统,往往结合百姓日常生活理解其道理。有一天,见路旁二人打架,他就对其中一人说,你如有良心,严于责己,架不就打不起来了吗?
王艮在一生的苦读传道乐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乐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