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论坛 >> 研究探讨

澳门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澳门科技大学 许敖敖


 

本澳高校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任务中任重道远


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在于以人才培育为己任,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经济发展,它在引领社会前进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澳门高等教育经历了回归廿年中迅猛发展阶段,紧接着又迎来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新发展机遇。如何紧抓大好时机,乘势而上,开创澳门高等教育新的黄金廿年?值得认真思考、探究。仅将近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读者分享,冀能抛砖引玉,共同为澳门高等教育的未来建言献策。


回顾和梳理:由小变大,从弱走强的黄金廿年

澳门回归,特区成立,造就了澳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廿年,经历由小变大,从弱走强,具备了相当规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也有长足进步,堪称沧海变桑田。

1.澳门现有各类高等院校共十所,涵盖文凭课程以及学士、硕士、博士不同阶段的学位课程,在校学生四万人左右,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95%。澳门已稳定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就业人群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于40%(预计还将快速提升),达亚洲地区先进水平,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若。

2.澳门高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其主要标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审批,建立了四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其他科技创新范畴均有明显进步。

3.两所主要高校在两岸四地、在亚洲、乃至世界大学排名中均榜上有名,尤其在年轻大学的排名中位居前列,仍在不断提升中,逐步进入名校行列。

以上便是澳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基础和起跑线。


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新平台和新目标

如果说澳门回归给了澳门高等教育发展首个机遇,那么幸运的是大湾区和深合区的建设又为澳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机遇,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必须打造新的平台,实现新的跨越。

1.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澳门的定位十分明确,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要在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走廊中发挥引擎和辐射作用。对于现有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学的澳门而言,无疑澳门高校必须不负众望,承担这一重任。

2.二二一年九月,国务院颁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深合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深合区要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等四大产业。面对深合区的核心任务,澳门深感人才和资源的不足。澳门高校应勇于担当,为发展四大产业作出贡献。

3.《方案》更明确地要求,实施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必须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深合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

建设深合区是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澳门能否成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点。肩负着深合区建设重任的澳门高校,未来建设的重心,应紧紧围绕深合区的发展,面对新挑战,担当新重任。

4.《方案》是国家任务,建设深合区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日程表:二二四年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二二九年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三五年琴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对此,澳门高等教育有否准备好,在前廿年的基础上,与深合区同步迈进,在新平台上再造一个黄金廿年呢?


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应与时俱进

考虑到两年来,境内外形势变化很大,不仅大湾区建设在快速推进,尤其是中央颁布了深合区建设方案,对澳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了更具体、更明确的指引。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应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现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供研讨:

1.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必须坚定走内涵发展之路,应把提高办学水平、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作为发展的主旋律。

内涵发展要紧贴大湾区、深合区建设所需,全力服务于“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前廿年的发展更注重规模、数量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的不断优化,造成了新发展态势下,澳门高教的“短板”。现有学科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所培养的本地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匹配,在科技研发和现代制造业领域尤为突出。澳门缺少科技创新人才,虽部分可从境外引进,但终将直接影响本地年轻人的就业,成为困扰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在调整高校发展策略时,要鼓励院校增设工程类学科,并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加强学科交叉,建立适应澳门发展所需的新学科、新课程,逐步满足澳门参与大湾区、深合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师资队伍的优劣是衡量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老、中、青结合的专职本校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始终是一所成熟大学的标志。期盼澳门高校能在新发展阶段中努力完成这一使命。

2.认真探索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进经济适度多元中作用的途径

回归前,澳门无现代科技可言。在特区“科教兴澳”方针的驱动下,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澳门的现代科技也在两所主要大学中同步前进,先后成立了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澳门成为大湾区科技走廊四个中心城市之一,完成了奠基工作。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均属基础科学研究,从基础研究发展为应用科技,再到创新科技产品,不是一蹴而就,而要经过较长的周期,暂时无法直接服务于科技研发和现代制造业。如何分析重点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从中找出与应用研究相近或具有转化为科技研发内涵的一些项目或成果,在经费、政策、人才上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引导他们快速进入产学研结合,通过研发中心获得科技产品,直接助力澳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值得两所大学深入探讨。由于四个实验室所属学术领域相差甚远,可为它们分别选择能与当前热点科技快速对接的研究项目,例如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可否把它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与澳门智慧城市的建设融为一体;又比如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可发挥它在芯片设计方面的功能,直接融入产学研示范中心的建设之中;至于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它在与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的对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只要适当调整它的研究方向和项目,完全可在建设世界一流中药产业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和转化平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大湾区和深合区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善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科技创新作用。

3.为更好服务于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应考虑增设一批学科交叉的新课程,以创新的课程模式,满足深合区的人才需求。例如深合区发展的四大产业中“文旅会展商贸产业”涉及多个学科,如传播学、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商业分析、应用经济学……与这些学科相应的课程在澳门多所高校中均有设置,且学术水平也不错。紧贴“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原有课程基础上,通过学科交叉,设计一些新的课程十分必要,这些创新的课程完全有可能成为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又如,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同样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如中医、中药、生命科学、药学……),形成新的课程,不仅可以加速中医药品牌工业的发展,同样也有利于丰富学术研究的创新方向和内涵,提升澳门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一定要做好“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这篇关键文章

国务院文件直接点名澳大、科大等院校承担某项任务尚属首次,这是国家对澳门高校的信任、激励和期待,既是为澳门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遇,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由于澳门高校缺乏相关的基础和经验,决不能把它视作学校的光环及口号,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作出极其艰辛的努力。

1.必须充分利用大学原有的优势科技基础,以此为契机,向科技研发的应用方向发展。要重视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的创新作用,加快建设应用科技研发中心和产品孵化中心,使之成为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必须着力发挥深合区的粤澳深度合作功能,大学要主动与深合区引进的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融合性产学研合作。

3.示范基地是一个人才荟萃的科创中心,应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培育优秀专业人才的功能,高等院校可把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建在示范基地中,扩大基地在培养工程学科研究人才中的作用。

4.澳门已有了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唯独缺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合区建设中,最需要的是与产学研结合密切的相关工程中心,建议利用产学研示范基地的建设,恰逢理工学院升格为理工大学的时机,根据深合区发展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业的需求,支持理工大学向国家申请一个与深合区制造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国家工程中心,既能有效加速深合区的建设,又弥补了澳门高等教育中欠缺工程学科的“短板”。

5.不能忽视产学研示范基地的建设在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与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密切相关,澳门已具备良好基础,相应的产业在不断发展中。澳门高校也具备较好的学科、课程基础,如在基地中实施与相关产业的产学研结合,既可加快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在深合区中的高质量发展,又能优化高校内学科交叉的水平和产生有特色的新学科。澳门高校的发展也可从澳门现有的产业增长中,获得经费的支持,这是互利共赢、携手前进的良好契机。

6.高标准建设产学研示范基地,绝不是几所院校的事,更有赖于特区政府的引领和给予人才、资源、政策方面的强有力支持,要尽快设立用于示范基地建设的专项基金,给予特别资助,才能确保它在四大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高校积极参与澳门的公众素质教育活动(尤其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高标准打造大湾区科普教育高地

科普教育是公众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产业的基础,极强的基础性和效益长远性使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习主席多次在事关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的会议中强调“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澳门虽然地域小,高校和科研单位少,但回归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源的配备,广大专业社团及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近廿年中,科普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科技创新相比,澳门的科普教育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有明显的优势,在推动深合区打造成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的进程中,与之相应的澳门科普教育亦应更上一层楼,提出与产学研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步的目标,高标准地打造一个国家级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欣悉今年三月澳门科学馆和澳门大学被列入二二一至二二五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无疑为澳门科普教育未来的大步前进,开辟了一条前程似锦的发展之路。为此,澳门的高校应深度介入澳门的公众素质教育活动中,如下几点想法供参考:

1.政府部门要善用大学的科研资源和前沿科技平台,加深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融通,丰富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内涵,尤其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创造高年级中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参与科学活动的机会,悉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真理的精神,树立从事科技事业、产业的理想。他们都是未来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新产业的基本成员,关系到澳门的长远发展。

2.澳门高校既要主动积极介入澳门社会层面的科普教育活动,又要能深入中小学,因为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上,必须以多样化形式、有计划地培训教师,帮助中小学教师夯实科技基础,提高STEM教育水平和活动质量,鼓励更多中学毕业生选读理工类专业。

3.澳门科学馆作为唯一专业的科学教育单位,要以自身的资源和宗旨,将高校、中小学和热心科普教育的社团凝聚一起,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和社会层面的科普活动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

4.政府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提高澳门居民公众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及政策方面的调整,确保把澳门特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澳门社会进步的亮点。


结束语

本文前面部分是对澳门高等教育廿年来快速发展所打下基础的回顾和梳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属于常规发展的想法。重点在于后面,鉴于建设大湾区、深合区,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创新驱动的思维提出若干建议,尤其是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建设产学研示范中心的任务,确信它将成为澳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如果能创造性地建设示范中心,它将有可能为澳门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铺设一条金光大道。深合区不仅扩大了澳门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粤澳的深度合作将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具有澳门特色高等教育带来“新动力”。若干年后,高度融合的深合区,将给澳门带来全新的面貌。澳门高等教育也将在经历了又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后以崭新的面貌,傲然屹立于全球大学之林。


原文链接:https://appimg.modaily.cn/app/szb/pc/content/202208/17/content_209845.html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