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心之所向,即为美之所趋

【编者按】美是无法被定义的,因为美的内涵无法用唯一的、标准的一个答案来定义。美是心灵从小我通向广大宇宙的一道桥梁,从体会微小事物中的美,到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美使我们忘言而得意。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在学习生活中对美的思考,进而觉悟美、提升美,看似与科学创造没有紧密的联系,实则为无用中的大用。因为通过美才能更通透、更全面地领悟事物规律之道,与物为一,与道合一。


美,这是一个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却又无法被我们明确解释清楚的概念。自从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相信,美,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了。然而,美到底是什么呢?她又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

我认为,美这一个字,并不能非常确凿地被我们定义,或被认定为主观的或客观的;但它可以被解释为倾向于主观还是客观。在我心中,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美是一种倾向于主观的、对事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最初始的评价。那么,为什么说美是倾向于主观的呢?首先,每个人心中对于美的评价都是不同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对于不同地域的

人们来说,他们之间对于美的认知却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倘若美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在我们刚刚降生到这个世上的时候,我们对于美的认知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而从我们降生的那一刻起,从我们开始接触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周围的各种事物时起,我们就开始逐渐确定了到底什么是美。

最初,是我们所接触的人、事、物,告诉了我们他们觉得什么是美。我们身边的人通过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喜好和评价,向我们传达了他们所认为的美是什么样子的;也正是他们的这些话,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让我们有了对于美的最原始的认识。后来,当我们逐渐成长,并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我们就会在原有的对美的认识的基础之上,逐渐建立起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对美的认知。

而这份认知的建立,自始至终都是直接被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影响和改变的。不论是孩提时代受到的来自身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长大之后我们以现有的评判标准,在所经历的所有过往的影响之下不断完善的对美的认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和不断完善的。

而在这样的解释之下,很多关于美的问题解释起来就变得明朗了。

为什么每个人对于美的认知都不尽相同?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这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所接触的人都不尽相同,正所谓,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地,世上也不可能有两个经历完全相同的人,而经历不同,也就导致了我们对于美的认知和感悟不尽相同。

又为什么在同一片地域,大家对于美的认知基本相似;而在不同地域之间,大家对于美却有较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对于同一片地域的人们来说,他们拥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对于大多数事情,他们都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认知,因此,在这样的民族基础之上,人们所拥有的价值观就比较相似,从而也就导致大家对美的认知较为相似;而造成不同地域之间对于美的认知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也是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导致的。

经过上面的分析,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对美进行更加准确的解释了。美,就是我们在过往的经历所获得的认知的基础之上所总结和产生的对于一种事物的综合评价标准。美,是人们心中所诞生的一种倾向于主观的评价标准;但它最初的形态是由我们所处的地域历史文化和传统所导向的,因此,美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我们所处的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会对美产生比较明显的引导和改变;同时,人们对于美的认知的多样性也会导致新的美学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从而指引和改变社会认知的延伸方向。因此,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底蕴,不同的人,就会诞生出不同的美。

尽管我们不能对美进行明确、严谨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对美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论美究竟是什么,只要我们遵从我们的内心,那么得到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最完美的答案。对我来说,上面所阐述的一切,就是我认为自己心中对于美的最恰当的解释。美,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感觉,一种认知,它是我们内心最深处对事物的一种表达,它,就是我们的心之所向。


作者:李常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