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由“诸葛亮治蜀”看管理学之美

诸葛亮这个名字相信不会有人陌生,它代表的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这样一位足可彪炳史册的人物。而谈到诸葛亮,也许更多的想到的会是隆中对、空城计、六出祁山等等事迹典故,诚然,因为三国演义这本家喻户晓的小说的精彩描述,这些故事可说是耳熟能详,但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故事,而是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的一面,也就是“诸葛亮治蜀”。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而经诸葛亮提出并着手增筑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上述事实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由这段话足可见诸葛亮管理蜀地政务的成效斐然,不仅如此,即使在诸葛亮死后,蜀地人民仍然十分思念和尊敬这位丞相,以致即使是千年之后的今天,武侯祠香火仍然未断。而这样的成果与他优秀的管理手段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蜀国大致有28万户,94万人口,而登记在册的军队人数为10万两千人,这样的军民比例可以说很惊人了,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之下,蜀地人民仍然是十分爱戴治理蜀地的诸葛丞相,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除此之外,从史书上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制定的法令十分严苛,赋税等也相当高,按理来说蜀地人民应该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在诸葛亮治下的蜀国,人民安居乐业,法度严明,民风淳朴,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我从史书的记载中找到的答案就是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诸葛亮的管理艺术。首先,他无论事情大小都事必躬亲,这保证了每件事都处理得当;其次,他任人唯贤,善于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恰当的岗位,从而大大提高了蜀国政务的运转速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忠贞不二。作为蜀国实际上的管理者,诸葛亮通过他卓越的管理才华,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以魏蜀吴三国中最小的领土和最少的人口,却屡屡压制着占据着肥沃中原,坐拥天下11州的魏国,这不得不令两千多年后的我为之惊叹。

综上所言,管理学的魅力实在是无穷无尽,两千多年前的诸葛亮能够管理整个蜀地使之民心安稳,政治军事经济均长足发展,而现在的我们或许也能从其中感受管理学之美,并潜心学习并应用至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

 

作者:谭贞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