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数学学习之道

相信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对于“道”这个概念都有所耳闻,最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莫过于老子的那句“人法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而“道”究竟是什么,我虽然一直都知道有这个概念的存在,但惭愧的是一直都未曾深究,而在听过刘仲林老师在自然辩证法课堂上的讲述过后,我心中对于“道”也有了一些感悟。

 仲林老师在课堂上所解释的“道”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领悟,而在实践上达到的境界,而结合我的所见所闻,我也理解了刘老师所说的“道”。而要说到我的所见所闻,故事就要从我孩提时期讲起。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我父亲是当地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兴许是他的职业的缘故,我小时候接触的故事书便与其他小朋友有所不同。也许与我同龄的小孩子正在看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亦或郑渊洁童话的时候,我每天捧在手上慢慢翻看的却是各式各样的数学故事,其中有一本书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书的内容大致是一名年轻数学家因乘坐的飞机失事而几经辗转最终流落到一座“无人”的荒岛,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荒岛上的野人,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这不就是鲁滨逊和星期五吗,但当时的我并未看过鲁宾逊漂流记,所以也没有别的想法。而在这位数学家教会野人读书识字之后,某一天突发奇想开始教野人学习数学,却惊喜的发现这个“捡到的”野人竟是个数学天才,他在数学的学习上颇有天赋,不久便有了不浅的数学造诣。突然有一天,一群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打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这群人发现了生活在这里的数学家并将其抓走,而在数学家被抓走的路上,他借上厕所的理由在土地上用树枝刻出了几道数学公式,随后循着痕迹追赶过来的野人认出这就是海伦公式,随之联想到数学家应该就在荒岛边的海轮上,在这之后两人又通过丰富的数学知识成功逃脱,并借助海轮回到了城市。

虽然现在看来,这本故事书有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年幼的我正是因为一本又一本诸如此类的数学故事书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想着这些看着简单的数学公式真有这么奇妙的魔力吗。现在想来,这或许就是我踏上数学学习之道的第一步吧。

或许“悟道”这件事本就不是容易的,是必定要经历荆棘坎坷的,而当时刚刚踏上数学学习之道的我,在我父亲的指引下开始了小学奥数的学习,那可实在是一段相当艰难却又颇为有趣、颇为充实的时光,此前并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的我在奥数的起步阶段吃了不少苦头,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却始终不得其解的景象可说是屡屡出现,但也许是出于小孩子不服输的精神,我硬是挺过来了,而慢慢摸索出独属于我的学习方法之后,我愈发的喜欢上了学习数学这件事,尤其是每次在经过一番苦斗终于攻克一道难题之后的那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每每令我为之着迷。这也是我在高中时期不带犹豫地选择了数学竞赛的原因。

以上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之道,除此以外我还想从我父亲的角度来说上一说。正如我之前所说,我父亲在我家乡小县城的一所公立小学教授数学,而在平时教学之外,他的真正爱好可以说只有一项,即为看书,他看的书大致可分为三类,哲学、数学教育和一些散文小说,其中又以数学教育最多。他还“追星”,所追的正是现在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明星”—华应龙老师,他捧读过很多华老师的著作,还曾经不远万里去听华老师的讲座,并寻到宾馆与华老师交流小学数学的教育问题。从我父亲身上我看到的是对于数学和教育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持,现在从道的角度来解释的话,想来他应该是悟到了他的“数学学习与教育”之道。

综合我对于我的亲身经历和我亲眼所见的我父亲的经历来看,我认为“道”的本质来源于热爱,因为对于某一件事物有着热爱,所以愿意为之耗费时间与精力,此外还需要时刻思考、感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这就是我所感悟的“道”。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 谭贞辰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