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我的健身之“道”


道家文化崇尚自然,主张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主张形神合一,因此道家文化在修身健身有着独到的方向。本文结合自身实例,分析了道家文化在健身中的独有之“道”。

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所衍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犹如奇葩瑰宝闪烁着夺目光彩,其中尤以养生保健见长。中国养生和武术一样,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博大精深,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中国传统养生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在历代哲学、文学、史学、医学等各种文化典籍和民众积累的经验中,都可以找到养生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1]在我国古代,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是鼎足而立的。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渡的基础上渡他,普渡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道家把人的本身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竭力去了解人体生命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它把延年益寿、开发智慧作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无论生命的机能和物质,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生命存在的奥秘等等,都成为道教养生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道家这一异于儒、佛的独特着眼点,决定了在修身养性、延颜宜寿甚至长生不老等方面的修炼中,道家的养生地位是古代所有学派中最为重要的。

道家所谓的形神合一,就是指形体和精神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形态和机能的统一。形是指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神是指精神意识的活动。道教认为,形与神是紧密相连的,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存在,它与人有生俱来,亦与死俱灭。道教主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的《太平经》就指出:“人有一身,于精神常合并也……常和则吉,去则凶。”并认为形神“常合为一,可以长存也”。晋代道教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进一步指出:“形须神而立焉”,“形者神之宅也”。“形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认为生命是形神统一体,形神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由于道教强调形神合一,所以在修炼过程中,既重视精神修炼,也重视形体锻炼,并竭力将精神和肉体的修炼密切结合起来。“形与神俱”,飞升成仙是道教所追求的最高理想。[2]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前人曾把健康比作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1”后面的“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则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1”是不能倒的,是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指出: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阐明了健康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健康与生活、事业的辩证关系。曾经健康很容易做到,但整个人生中都拥有健康者则微乎其微。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从人自身发展,自我价值的现实,还是从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要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倘若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都无从谈起,更无法实现。[3]

谈了很多“道”,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自己的健身之“道”是什么呢?我以前也看过很多关于道家的知识,但是不是特别理解,总觉得高深莫测离自己很远,但是当我在两个月期间通过健身运动从80kg瘦到65kg,我开始明白了“形与神俱”的一点点毛皮。考研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因为种种因素,我突然发现到自己已经从66kg膨胀到了80kg,我也比之前更容易感觉累了,感冒生病的次数也慢慢变多了。我知道自己已经变得不健康了,身体已经不健康了,如此下去,我考研的状态就不可能特别好了。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瘦下来,让自己变成健康的。但是减肥要在短时间成功,最健康的方式就是健身锻炼。因此,我把自己早上的闹钟提前了一个小时,用一个半小时来健身锻炼,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跑步半个小时,打篮球半个小时,放松或者器械锻炼半个小时。刚开始的两周是痛苦的,但是我一直暗示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健康是最重要的。痛苦期过去了也慢慢的习惯了,两个月期间,我看见自己慢慢的缩小了一圈,我知道自己成功了。不仅如此,我跑步也越来轻松,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从那以后,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健身。在进入研究生生活后,我第一时间就办了一张健身卡,我的目标也从瘦身变成了塑性。我也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看到了自己的健身之“道”。

《易经》“乾卦”的“象辞”,原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讲,天道的运行充满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就要效法天道的运行,让生命刚健有力自强不息。“天行健”表达了《易经》的“乾德”精神。“乾德”精神就是作为“天地之大德”的“生生之德”的“生生”精神,就是天地充满生机活力的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健身之“道”,就是自强不息之道,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之道,也是当代人应有的“道”。


参考文献:

[1] 杨冠强. 论太极拳健身之道[J]. 武魂, 2013(5):33-33.

[2] 佚名. "反者道之动":健身气功之机理 ——论《老子》哲学思想在健身气功中的运用[J]. 云梦学刊, 2018, 39(6):67-72

[3] 王海源. 刍议生活化普通民众的健身之道[J]. 运动, 2016(9):142-143.


作者简介:冯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