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
美是什么?这是是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孜孜不倦地探寻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从字面上来说,美是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也就是说,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就像古话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不美不是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看事物的人。但是人类文明发展这么长时间以来,也已经形成了一些公认的美。九寨沟美景如画游人如织,这是自然美;卢浮宫中,人们欣赏《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这是艺术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令人回味无穷,这是诗歌的意境美;罗素回忆他在11岁学习欧氏几何时的感受“犹如初恋般令我神魂颠倒”,这是数学美。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诞生了另一种美——科学美。
那么,科学美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科学美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科学活动本身的美;通过科学的手段带来的符合人们常规美感的事物;科学所得到的结论或创造出的新事物,虽然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是没有的,但在部分人比如科学家看来,它是美的。
科学活动本身,即探索科学的过程,如同劳动和体育锻炼,虽然使人感觉苦和累,但同时也给人带来振奋和满足,战天斗地其乐无穷,苦累中体现出一种奋斗之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美就是生命力的充盈”。科学活动也是如此,努力思考和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能给人以舒适、快乐、兴奋、激动、震撼的“美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的“读书三境界”,也是科研活动的极美写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居里夫人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这一科学过程在普通人看来无疑是枯燥甚至痛苦的,然而当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后,居里夫人会觉得这一过程是美的。
通过科学技术带来符合人们常规美感的事物,这是科学美的另一方面。音乐,被誉为世界八大艺术之一,能抒发我们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它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以往音乐都是通过各种实体乐器或者歌手所发出的,而现在,由科学所带来的新事物如音响,耳机等等,同样可以发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并且可以随想随听,更加便捷的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也是科学美。甚至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音乐的作曲都已经不用人来完成,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AI作曲已经能够根据不同人的偏好编出符合其审美的乐曲。舞蹈,同样是人们公认的美的艺术,以前都是由真人表演,如今可以由机器人所带来,在一些节目上看到机器人舞蹈已经不再新鲜。
科学所得到的结论或者创造出的新事物,同样是科学美的一方面,这一层面的美一般情况下只是对于部分人来说的。比如麦克斯韦方程组,对于不认识它的人来说,它只是让人头疼的一系列方程,但对于数理方面的科学家来说,它就是美的。同样,对于薛定谔方程也是一样的。而对于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人来说,一行行代码就是他们认为最美的事物;对于研究材料科学的人来说,显微镜下的各种微妙结构,就是他们认为的美之所在;对于研究化学的科学家来说,一串串的反应及其生成的物质,就是他们认为美的东西。前面所说的这些,都是普通人欣赏不来的美,但科学所创造出的美的事物,不仅是只有科学家能欣赏。比如由天文望远镜所看到的宇宙星系的图片,相信每个人看到后都会惊叹其浩瀚之美。
科学美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都是创造出来的美,而传统意义上的美基本可以归之为艺术美。艺术美是由人类文明发展这么多年以来所沉淀的文化,扎根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可以由潜意识欣赏到这些艺术美,而科学美则相对来说要深奥一些,需要理性的学习认识,才能发现,创造科学之美。
作者简介:叶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