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学员心得

天文美

“美”,作为一个人类自古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体现了人类对于极致的追求和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人们所喜欢的自然之景,还是建筑、艺术和科学等人文之景,都有着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现。然而,对美的看法与认知对各人来说也不尽相同,具有个体性差异。本文将讲述我对美的看法和认知,并结合自己所学的天体物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景象来对美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美的主观性

首先,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美的臆断是以人为本,即美具有主观性。觉得一个事物美与不美,是人脑海中的主观判断。人的审美各有不同,哪怕面对着同一个事物,不同审美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即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外,我的哲学观念也是以人为本的。我认为,无论是美,还是人类通过对世界的认知而建立起来的科学观,因为都是依赖于人的感受和思维来建立的,一旦脱离了人,便不再具有意义。

欣赏美,是人类的传统艺能。对于美来说,它具有普遍性与共情性,我们会为王勃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绝景而发出跨越千年时间的赞叹与欣赏,也会为了唐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沉醉。而无论是诗歌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是方程式这样的自然科学表达,都体现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想法。无论是包含了两个常用无理数和常用自然数的欧拉方程,还是描绘世上所有电磁现象的规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亦或是描绘宇宙演化的弗里德曼方程式,也都散发着美的美丽。

 

.科学之美

我认为,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比如数学和物理,都是以人的思维方式,并赋以人类的语言逻辑来进行研究的,即科学也是以人为本的。我在本科学习物理学的时候,尽管我觉得自己专业课学的并不怎么样,但最令我自豪的就是我养成了一套科学的辩证法体系,知道了如何去看待事物,掌握了一些生活的运行规律,从而能够调节自己,也能抵御宗教和玄学的侵蚀,将自己完全培养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我认为科学的美在于它能自我调整、自我进化。在我这样的实验派看来,科学从来不会惧怕质疑和否定,因为它建立在合理的观测和实验上,只要符合实际,那就是好的。而某些神棍和民科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干着一些反智、反科学的事情,还相当地大行其道。我见过不少拿着“某大科学家信教”的谣言来做宗教宣传的,也见过毫无道理却不依不饶地宣传自己“成果”的民科。但这些东西都缺乏科学最重要的可证伪性,也从不接受别人的质疑,更不会思考问题而达到进步。举个例子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典的牛顿力学体系在微观体系和宏观高速体系下均已不再符合实验数据,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全盘否定牛顿力学,也不会全面肯定牛顿力学而打压异端,而是想办法地改进这个体系。因此科学家们为了修正牛顿力学体系分别创造出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个理论不但分别解决了经典力学在微观条件和宏观高速条件下的不适应性,还能相当融洽地与牛顿力学体系相接壤。这就是科学的美之所在,它能接受质疑,调整,进化,具有可证伪性。

.天文之美

对于自己所学的天体物理专业来说,我虽然不是自小就立志于学天文,但对科学确实是怀有情愫。在高中期间畅想未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对大部分专业,比如经济、金融、医学等都没有兴趣,但对物理、天文还颇有兴致,也就给自己定下了学天文的目标。尽管高考不如人意没能读上南大,但研究生还是如愿以偿。

对天文而言,无边的宇宙和深邃的星空是我们认知的起源,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早在古时人类就曾仰望星空,感慨于天之大,星之美,人之渺。天圆地方、杞人忧天、牛郎织女等等传说或故事,都表达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星空的向往与思考。对于宇宙星辰的追求,是人类探求三大起源——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的努力表现,也是人类对于天文之美的追求。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通过肉眼来仰望星空。月亮,作为夜空中最大最亮的一颗星,引发了古人的诗意,将诸多美好的寄托放于其中,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而璀璨的银河也让古人感慨,曹操就曾留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千古名篇。而现在的人们也时常感慨于宇宙的美丽,而且通过视场更大、更深,灵敏度更高的望远镜我们能比以前的人们看到更多更美的天体现象。这些精美、清晰的天文图片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星空之美的追求,也让许多爱好者们投入到了天文的科研事业之中,让他们为追求宇宙终极的奥秘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作者简介:文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生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