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化大学堂

  

  “中华文化大学堂”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安徽省图书馆等单位联办,结合大学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致力于中华文化普及的开放性、大众性、公益性课堂。

  “中华文化大学堂”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等著名学者担任顾问;组成以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为首的专家教授讲学团队和校内外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联合各方面有志中华文化研习和传播的力量,努力打造“大学与社会结合、学子与大众互动”传播中华文化的第一大学堂。

  古代经典《大学》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明“大学之道”是以“彰显人的光明德性、造就心灵高尚的新人、达到最高善的境界”为要义。“中华文化大学堂”秉承这一宗旨,并结合时代需要和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

  “中华文化大学堂”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一般安排在周日下午进行,节目单式安排。每次有两个主题讲座:专题讲座(包括丰富多彩的各种专题性内容)和连续性讲座(中华文化精髓的系统性连续讲座)。讲座中穿插经典诵读、才艺展示、学员心得、歌曲传唱等节目,高校学子与社会大众共同参与,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系统、可持续的中华文化学修活动。

  “中华文化大学堂”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探索,是一个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新事物,欢迎各界精神、物质上的关心支持,欢迎媒体客观的报道或评述。“中华文化大学堂”愿通过多种形式与各单位、人士合作,服务社会;愿与各类传播中华文化的学校、团体、个人建立密切联系,携手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普及。

    “中华文化大学堂”六大特点

 文本框: 公益性 与一些高校或培训机构费用高昂的“国学班”不同,“中华文化大学堂”不收取任何费用,向校园学子和社会大众开放。
 文本框: 体验性 落实中华文化“知行合一”思想,落脚学员实践亲证,注重密切联系学子和大众生活、学习实际,体验中华文化精髓。
 文本框: 系统性 不是社会上时髦“快餐式文化”,而是文火“慢炖式文化”,强调持之以恒、可持续地学修,系统了解中华文化精髓要义。
 文本框: 创新性 在传承和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关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探索和实践以“创造”为核心的中华新文化。
 文本框: 会通性 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致力于东方与西方、科技与人文、古代与现代、学者与大众的四大文化会通。
 文本框: 互动性 “讲”与“学”互动,节目单式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知识讲授,也有体会交流、成果发布、才艺展示。

  总之,“中华文化大学堂”的学修不是一家一派的孤立之学,也不是一书一典的注经之学,更不是断章取义的功利之学,而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方向,以中华文化大师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为指导,以中华文化的整体为视野,主要学派思想为要点,以学子和大众的亲证实践为检验标准,“传承”与“创新”融会贯通的中华文化之学。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心态浮躁、急功近利、道德滑坡之际,“中华文化大学堂”是每一位中华文化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交流真挚情感的港湾、提升人生境界的加油站。“中华文化大学堂”矢志不渝的目标是:

    叩启真的心窗,探寻善的家园;

    追求美的境界,觉悟创的人生。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支持

  

  

 联系人:  周  丽   电话  13865930472
   金  丽  电话  15155935186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