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上,事事可修,明德悟道,斯为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教材简介

天地交而万物通

作者:刘仲林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   
版次:1   
页数:193  
字数:156000       
印刷时间:2004-1-1      
纸张:胶版纸       
印次: I S B N:9787563343546 
包装:平装

  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寥寥数语,提示出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之伟大,不在于找到共同点,而在于形成独特性;科学之崇高,不在于寻找个性,而在于反映普遍性。但追求科学的过程,却深深打着个性的印记:每位探索者的经历都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脸庞一样。如果把追求科学的足迹与展示个性的文艺结合起来,孕育出兼有科学和艺术双重特征的新作品,这将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尝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李醒民教授敏锐地抓住这一新颖题材,决定以丛书方式出版科艺交融、视角独特、格调高雅的该题材的系列著作,意义深远。

  和大多数在一定学科专业内研究的专家不同,笔者从事的是跨学科研究。由于长期以来科研和教育的建制都是以传统的学科分类为基础,没有为学科交叉研究留出空间,因此超前的跨学科探索成了充满孤独的艰辛之旅。所以,对走过的探索道路进行品味,笔者常常是忧虑大于快乐,苦涩大于甜美,而这些都不知不觉地反映在探索的文字中。笔者深信后人会充分理解其思想,但对现今则难以抱奢望:浮躁短视的心态,急功近利的追求,使很多新观点淹设在一片混沌之中。

  内容简介

  谈到交叉科学,这一领域有一个颇为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在《易经》中,“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有“通气”“结合”的意思,代表吉兆、泰卦;“不交”代表凶兆、否卦。在泰卦一方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之说,强调:“天地交,泰。”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自然、社会中有各式各样的“交”,虽不如天地之交大,但也属于“交”“泰”的范围。而交叉科学之“交”,即是诸“交”在科学领域中的体现,是天地自然、社会人文相交相通的反映。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交”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文理分裂,专业过细,视野狭窄,是无法进行真正创新的。

  本书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了笔者的跨学科研究之旅,由“跨学科与交叉科学”“审美与创造”“中国文化与人生”三个题材组成,主题是:跨出学科视野,体会创造人生,建设中华新文化。这三个层面聚焦到一点,就是对“创造之道”的大彻大悟。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编 天地交泰,小往大来

  《易经》卦解“交叉科学”/3

  应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19

  布尔巴基的传说/21

  高尔顿——博学多才的跨学科人物/23

  “跨学科”学/25

  方兴未艾的跨学科教育/27

  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刍议/30

  东水何缘到得西/36

  从“君子不器”看交叉之道/38

  《跨学科学导论》导言(节选)/42

  《跨学科学导论》导言与导游(节选)/45

  《现代交叉科学》后记/52

  《跨学科分析和研究》评价/55

  第二编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科学美/61

  超级美学讲座(选篇)/69

  陶行知与“六大解放”/95

  自然科学中美的旋律/97

  《中国创造学概论》绪论/104

  中国创造教育走在十字路口/114

  第三编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解一个童年梦 了一段孩提情——《古道今梦》总序言/121

  参到无言不由衷 透悟大道——《中国文化精修入门》导读/135

  泰山无字碑与中国文化/153

  庄子与Tacit认识论/159

  中国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探索/164

  老骥伏枥 志在“综创”——初读《张岱年全集》/168

  札记小品/171

  打破学科割剧,拓展文化视野/179

  《易传》及其文化地位/181

  浅析《易传》生生说/18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88

  略谈“敬、静、净”的中华文化底蕴/191

学术委员会更多>>
教学委员会更多>>

刘仲林教授

刘仲林,男,籍贯河北乐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学位点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管...[详细]

大学堂活动视频更多>>

中华文化大学第43次讲学---中国新哲学新文化报告会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