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学宗旨
刘仲林
(中华文化大学是刘仲林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创建的以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普及为目的、向所有爱好中华文化大众开放的新型学习家园。)
一提到大学,许多人马上联想到高楼大厦构成的校园,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师队伍,经过层层考试选拔的莘莘学子。不过,这是今日流行之见,而非中华文化之见。根据我国先哲的思想,可以把人的求知分为两大类:即追求分学科具体知识的“小知”和追求人生境界的“大知”。前者为“小学”,后者为“大学”。用今天的话说,学习各种具体分科知识的学问均称“小学”,只有修行人生大境界的学问才称“大学”。
中华文化大学是中华文化意义上的“大学”。古代经典《大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明古代大学以修道为宗旨,以“彰显人的光明德性、造就心灵高尚的新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为要义。
一
古人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说明修身悟道,关键是要靠自己的觉悟而自得之。没有自觉自悟,纵使听千遍讲座、背无数经典,也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大道境界。离开了心性自觉和人生亲证来谈中华文化,就如同在岸上谈游泳一样,永远得不到其中的真境实感。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核心是个体的自觉亲证。
目前,社会上流行“快餐式文化”,用一连串的古今故事或案例,包装古代经典,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和技巧,快速推广。这种方法有其利,也有其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习人员的基础、悟性千差万别,单纯的“文化快餐”无法解决人生境界的修行问题,而需要的是耐心深入、持之以恒的“慢炖式文化”。这里“慢炖”的含义,就是不求时髦跟风,而求本心自觉;不求文字华丽,而求实践真知;不求急功近利,而求功效长远。
中华文化大学的学修,不满足浅知,不追求快速,采用渐悟与顿悟结合的“文火慢炖”方法,通过系统学修,实践体悟,培养有真正人生大境界的新人。
二
中华文化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转型成功的关键是“新文化理论建设”和“大众实践参与”的互动。在张岱年、方克立等先生指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仲林教授及其学术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方面探索新文化理论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的课程、讲座、报告等方式,面向学校和社会各界普及中华文化。10年多的普及,在院校和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暴露出不足:课程或讲座结束后,听者各奔东西,缺乏一个可以持续学习、自由交流的场所,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中华文化学修需求。为此,在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鼎力支持下,刘仲林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发起成立中华文化大学,以把10多年前开始的中华文化普及工作提升到一个系统发展、大众推广的新阶段,探索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和实践普及的新路。
三
古人云:“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管子·内业》)意思是说,大道无处不在,人人皆有道,但能自我觉知的人却很少。中华文化大学的学修有两个重点:
一、中华传统文化精修与普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诸子百家,都是途径方法各异的修道学派,其中易、儒、道、禅影响尤为深远,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言而喻,这四大家是中华文化大学学修的一个重点。
二、中华新文化探索与普及。在新文化百年探寻中,易传“生生日新”学说引起许多学者共同关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向新文化转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接榫点。一个以“创造”为人生境界最高追求的新文化呼之而出。关注新文化理论探索和大众普及,是中华文化大学学修的又一个重点。
总之,中华文化大学的学修,不是崇古复旧的经学之学,更不是断章取义的功利之学,而是“传承”与“创新”同行,诸家兼学、古今贯通的大道之学。
四
我们处在一个激烈竞争、急速变革的时代,人生困惑日益凸现。一方面,五光十色的游戏人生、权钱人生、悲观人生、享乐人生等人生思潮竞相流行,使许多人感到迷茫、焦虑、烦恼;另一方面,虚假欺骗、口是心非随处可见,社会中的诚信不断缺失,人与人关系常常处于处处设防的紧张状态,敞开心扉真诚交流的场所少之又少。逐利的忙碌,心灵的闭锁,淡忘了人生的反思。
现有一些大学,迷失在分科知识割据中,失去了对人生彻悟和对大道的追求,古人的“大学之道”已经很难再现。越来越细的学科专业分工,越来越强的学位、职称等级建制,把人孤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不仅使大学内的许多人失去知识的整体和道德的自我,而且使“大学”和“大众”分道扬镳。
人生是平等的,人生境界不能以学历高低来衡量。大学与大众携手,建立一个“社会普通大众”和“学校莘莘学子”同学共修、心与心真诚交流的场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古代求学的人为提高自己的身心境界而学,今天很多求学的人为给别人看的文凭证书而学。中华文化大学为恢复古之学风而努力,与大众一起朝体会大道,觉悟人生的境界迈进。
真正的中华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文化,而是所有大众的文化。每个炎黄子孙血管里都流淌着中华文化血液,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失去了大道追求,止于“小学”,囿于解经,泛于伦理,溺于功利,更新之火微弱了,理想之光暗淡了,热血变得冷漠。中华文化不只是书斋里的经文、冷漠的知识碎片,她的宇宙人生情怀,崇高理想追求,至善至美境界,震撼心灵气魄,如今潜藏在哪里?她的沉默,是因为我们心的沉沦,心灵之火尚未点燃;她的微弱,是因为我们心与心缺乏交流,心灵之声尚未共鸣。只要大众的中华文化心觉醒,先觉觉后觉,形成大众传播,她的伟大精神和力量就会在当今时代再度发扬光大。
每一盏点亮的心灵之灯,都能为中华文化增添光明。大众人生觉醒之日,就是中华文化复兴之时!
中华文化大学矢志不渝的目标是:
扣启真的心窗,探寻善的家园;
追求美的境界,觉悟创的人生。